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22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51.
城市作为主要的人为碳排放源受得广泛关注,然而涉及城市绿地的碳排放和固碳功能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文章对近年来城市绿地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从城市绿地碳库及通量的概念模型植被碳库、土壤有机碳库、微生物量碳和黑碳碳库几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高大的乔木是城市绿地植被碳库的主体,而群落类型、城市功能区和绿地年龄强烈地影响着城市植被碳库的大小;城市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一般高出植被碳储量数倍,而市区的土壤碳密度一般高出郊区和乡村;城市绿地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黑碳的数量受植被类型、城市功能区、土地利用和土层的影响明显.建议今后应加强城市绿地植被的碳库动态的长期定位监测;深入研究城市各种人为干扰活动对土壤碳库的影响机理;建立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城市环境下植物和土壤取样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52.
湖南省几种母质类型水稻土土壤肥力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土是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有机质和土壤氮、磷、钾含量等常作为水稻土肥力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可有效的表征土壤的基本肥力状况和供肥强度。选取长沙市郊5种母质类型的水稻土,按土壤发生层的分层取样,研究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养分肥力指标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点,探讨亚热带不同母质类型水稻土的供肥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母质类型水稻土剖面各层次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耕作层(A)、渗育层(P)显著高于母质层(C)。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稻田土壤层次间供肥强度各不相同,碱解氮供应强度介于5.55~7.26之间,有效磷介于1.04~6.31之间,速效钾介于0.45~2.41之间,麻沙泥田的W2层、黄泥田Ⅱ的C层、红黄泥的We层供氮强度明显高于其他层次,河沙泥田、黄泥田Ⅰ则是随深度增加强度减弱。供钾强度和供磷强度在稻田土壤剖面中变化趋势相似,A层相对较强,P层和W层较弱。不同母质稻田土壤整体供肥强度差异明显,黄泥田Ⅱ和红黄泥田供肥强度较高,其次分别是黄泥田Ⅰ、河沙泥田、麻沙泥田。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氮磷的表聚系数存在显著相关,综合供肥强度及表聚性系数,黄泥田Ⅱ的土壤肥力相对较高,红黄泥田、黄泥田Ⅰ的土壤肥力水平次之,河沙泥田和麻沙泥田最低,这与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地力分级标准得到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3.
为了解山地土壤肥力质量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选取中亚热带典型花岗岩中山(湘东大围山)土壤垂直带,沿海拔梯度采集21个调查样地的表层土壤样品,室内分析14项土壤物理、化学指标(砂粒含量、粉粒含量、黏粒含量、容重、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探索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土壤理化性质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包括黏粒含量、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5项指标。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均随海拔升高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类型(亚类)也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均以灌丛草甸土最多,红壤最少。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随海拔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按指数大小由高到低划分为4个等级,52%的调查样地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中亚热带大围山花岗岩中山土壤肥力质量总体中等偏上,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具有明显的高度带现象,山地土壤保育与开发中应重视土壤质量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54.
湘东地区花岗岩红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湖南省东部花岗岩红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选取湘东地区8个由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典型土壤剖面,在对其成土环境、剖面形态特征及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检索出了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据此确定了其在中国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土壤剖面包含了淡薄表层、暗瘠表层、低活性富铁层、黏化层等9个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其在中国系统分类体系中的位置分别为:淋溶土、富铁土和雏形土3个土纲;湿润淋溶土、湿润富铁土和湿润雏形土3个亚纲;简育湿润富铁土、铝质湿润淋溶土、酸性湿润淋溶土和铝质湿润雏形土4个土类;普通铝质湿润雏形土、普通简育湿润富铁土、普通铝质湿润淋溶土、普通酸性湿润淋溶土4个亚类;按照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建立了黏壤质硅质混合型酸性热性-普通铝质湿润雏形土等6个土族和脱甲系(43-CS18)等8个土系。实践表明,目前的土族土系划分标准适用于供试土壤基层分类单元划分。与土壤发生学分类结果相比,土壤系统分类结果更能定量反映出湘东花岗岩母质发育土壤性状的差异,进而客观反映出土壤发育阶段和土壤类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55.
评价土壤肥力状况其及空间变异性是土地整理区发展农业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采用多元统计、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壤肥力质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肥力指标权重在0.0038~0.2576之间,对土壤肥力影响较大的是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相对较弱的为土壤pH、全钾和速效钾。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在0.076和0.693之间,均值为0.281,属于较差等级,变异系数属于中等变异。研究区25.47%土样的IFI为差等级,59.91%土样为较差等级,12.74%土样为中等,仅1.89%土样品为良好等级。IFI变异函数以指数模型拟合效果最佳;块金系数(C0/(C0+C))为0.940,空间相关性较弱,受自然因素影响小;变程为180 m,空间分布特征较为复杂。IFI为0.23~0.33的分布面积达80.52%的区域,土壤肥力质量偏低,空间异质性主要受有机质控制,而速效钾对其无影响。  相似文献   
56.
生物质炭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质炭可降低土壤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目前有关生物质炭对土壤温室气体减排的机制研究较少,文章从对土壤元素的吸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影响土壤功能微生物种群结构与活性三个方面探讨了生物质炭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机制。  相似文献   
57.
本研究基于历史资料分析结合野外土壤调查,归纳了幕阜山土壤形成环境与主要成土因素;按土壤地理发生分类原则和湖南省土壤分类系统标准,初步总结了幕阜山土壤类型(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的垂直带分布规律;通过室内测定幕阜山表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土壤养分与肥力状况。结果表明:幕阜山土壤发育较浅薄;质地较粗,以砂壤土、壤土为主;土壤酸性(pH值为4.67~5.96),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偏低,土壤养分和肥力水平较低。幕阜山土壤生态环境脆弱,应注重土壤保护,减少开发利用强度,防止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58.
利用MAS技术改良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稻瘟病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良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稻瘟病抗性,本研究以75-1-127(Pi9)、谷梅2号(Pi25)、谷梅4号(Pigm)、天津野生稻(Pi2-1和Pi51(t))、湘资3150(Pi47和Pi48)和魔王谷(Pi49)共6个广谱抗稻瘟病水稻品种为供体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将稻瘟病抗性基因回交导入C815S。结果表明:改良的6个BC3F1群体除每穗粒数较轮回亲本极显著增加外,其他性状均与轮回亲本保持一致。利用稻瘟病菌株110-2和CHL506对BC3F2改良株系接种鉴定,发现导入了抗病基因的单株抗性增强,表明抗病基因已成功导入到受体亲本中并稳定表达,证实本研究中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稻瘟病基因是有效的。改良的系列两用核不育系,一方面可用于配制稻瘟病抗性增强的两系法杂交稻新组合,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培育聚合多个抗稻瘟病基因的不育系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59.
为了探明湖南省郴州市典型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选取郴州市8个典型土壤剖面,通过查阅资料、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参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和土系的划分标准,确定其诊断层、诊断特性及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结果表明:8个典型供试土壤剖面含有暗瘠表层、淡薄表层、黏化层、低活性富铁层、雏形层5个诊断层,铁质特性、铝质现象、准石质接触面、土壤水分状况(常湿润、湿润)、土壤温度状况(热性)5个诊断特性与现象;由此检索出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新成土4个土纲;湿润富铁土、湿润淋溶土、常湿雏形土、湿润雏形土、正常新成土5个亚纲;黏化湿润富铁土、铝质湿润淋溶土、铁质湿润淋溶土、酸性常湿雏形土、铁质湿润雏形土、湿润正常新成土6个土类;普通黏化湿润富铁土、普通铝质湿润淋溶土、红色铁质湿润淋溶土、铁质酸性常湿雏形土、红色铁质湿润雏形土、普通铁质湿润雏形土、普通湿润正常新成土7个亚类;黏壤质硅质混合型酸性热性—普通铁质湿润雏形土等8个土族;建立了上洞系(43-CZ01)、五一系(43-CZ02)等8个土系。此研究实现了郴州市典型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对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土壤水分状况提出建议;增添了郴州市多种类型土壤的基础属性信息,为土壤调查制图和农业生产指导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0.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正方案),在初拟湖南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单元的基础上,拟定了其检索顺序,旨在为开展湖南土系调查和土壤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