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2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11篇
林业   735篇
农学   293篇
基础科学   296篇
  300篇
综合类   2051篇
农作物   263篇
水产渔业   297篇
畜牧兽医   1349篇
园艺   404篇
植物保护   118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71篇
  1983年   69篇
  1982年   68篇
  1981年   61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21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设计制作了养殖槽底部流水并带有净化装置的循环水海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系统,饲养规格为(0.39±0.03)g的幼参,通过测定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COD等指标,以及海参的生长情况,研究该系统水质变化规律及养殖效果。结果表明,水质稳定后开启循环水养殖幼参,密度为0.47 kg/m3,干净化槽中加入硝化细菌后,7~12 d换水时,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最大值分别为0.190 mg/L和0.077 mg/L。试验期间没有使用任何药物,海参的成活率为95%。  相似文献   
982.
摘要:为促进化肥减量增效,推进新型生物有机肥的开发与应用,以番茄为试验材料,在日光温 室内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施肥(T0)、施加新型骨钙生物有机肥(T1)、施加腐熟羊粪有机肥 (T2)和常见瑞佳生物有机肥(T3)4个处理,通过分析不同处理下番茄的形态特征、产量和土壤养分 等指标,从而确定骨钙生物有机肥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日光温室番茄种植中,施肥 处理对番茄的生长指标无显著影响,但提高了新、老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在番茄结果 期,新叶SPAD值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老叶片的平均SPAD值在不同处理下均高于新叶。骨钙 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番茄果实糖度及单果质量等指标,瑞佳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单株产量和总产 量。施加有机肥可使土壤养分含量增加,pH值降低,进而提高番茄产量及品质,这与施肥后土壤全氮含 量、速效磷含量及pH值有显著相关关系。综合考虑,瑞佳生物有机肥可作为提高番茄产量的备用肥料, 而骨钙生物有机肥作为一款新型有机肥可用于提高番茄品质。  相似文献   
983.
旨在明确愈伤处理对贮藏期甘薯品质影响,为甘薯高质量贮藏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2种鲜食型甘薯心香与烟薯25分别进行贮藏,在不同的贮藏期(0,7,15,30,60,90 d)分别取样,在贮藏期设置不同程度的模拟损伤,分别为对照、高温愈伤、浅层损伤后愈伤、深层损伤后愈伤。愈伤条件为相对湿度85%,室温35℃的培养箱中愈伤48 h,随后测定接种软腐病病原菌后的发病病斑直径,表皮防御酶活性(PPO、POD、PAL),薯块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等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期延长,甘薯块根接种软腐病病菌后病斑直径增大。经过愈伤处理的甘薯较普通环境贮藏的甘薯具有更强的软腐病抗性。贮藏至90 d, 2个品种薯块受到浅层损伤愈伤后处理的病斑扩散直径仅为对照处理的74.6%,71.1%。贮藏前期0~30 d各处理防御酶活性均保持较高水平。贮藏后期90 d 2个品种损伤处理愈伤后防御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贮藏期60 d 2个品种块根受到损伤愈伤后蔗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贮藏期甘薯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后经过愈伤处理可以显著提升甘薯表皮的防御酶活性,降低感染软腐病后病菌扩散速度,提高甘薯的软腐病抗性...  相似文献   
984.
罗汉松抗白蚁成份的提取及生物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生物杀虫剂来防治白蚁。对罗汉松中的抗白蚁生物活性成份进行了提取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利用乙醇、乙醚、丙酮及水等溶剂对罗汉松木粉进行提取及分离后得到了两组化学组分(E6.E7).它们对家白蚁都有较好的毒害作用.14d内对白蚁的致死率分别为100%和90.3%。  相似文献   
985.
利用细菌形态特征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了泽兰实蝇(Procecidochares utilis Stone)幼虫内生细菌的种类,并通过圆叶片法初步研究了这些内生细菌对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叶片的侵害作用。从泽兰实蝇幼虫体内共分离了22株菌,并鉴定出21种,分属于10个属:迪茨菌属(Dietzia)、芽孢杆菌属(Bacillus)、泛菌属(Pantoea)、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莫拉菌属(Moraxella)、红球菌属(Rhodococc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克吕沃尔菌属(Kluyvera)。ZLSY2、ZLSY5、ZLSY15、ZLSY16、ZLSY20、ZLSY22这6株菌对紫茎泽兰的叶片有显著的侵害作用。  相似文献   
986.
【目的】为了制定更好的一串红全基因组denovo测序策略及筛选SSR标记。【方法】利用Illumina测序平台对一串红基因组大小进行测定,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一串红基因组的重复序列、杂合度等基本信息进行了预估,并进行了初步组装,在此基础上对一串红全基因组进行了SSR查找。【结果】(1)一串红全基因组大小预估为841Mbp;(2)一串红基因组杂合度较低,有一定的重复序列;(3)共获得95 982个重复单元长度为1~6碱基及复合型的SSR重复序列,其中单碱基重复的SSR单元最为丰富,共39 903个,占41.6%;其次是二碱基重复类型(24 820个)和复合型(13 281个),所占比例分别为25.9%和13.8%。【结论】为一串红全基因组denovo测序和SSR标记的筛选提供了依据,对于一串红后续的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及遗传多样性、遗传图谱构建、品种鉴定等提供了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7.
为了健全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补偿机制,保障国家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储粮充足。本研究运用空间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对黑龙江垦区各管理局2000-2014年耕地增减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在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制度缺失、“占优补劣”、农民不合理利用土地以及自然条件的局限等问题。通过借鉴建三江管理局耕地占补平衡的创新经验,完善垦区专门性制度规范,不单纯以数量作为耕地占补平衡衡量标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对表土的充分利用,形成体系化改革。助力垦区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全面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从而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88.
山西省中晚熟区玉米品种的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山西中晚熟玉米种植区农户选择合适的种植玉米品种及辨别不同玉米品种提供科学数据支撑。【研究方法】采用7种当地主推品种进行随机区组设计,采用宽行密植栽培技术,收获后考种测量穗部性状及产量。【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市场上推广的各品种的产量未达显著性差异水平,但各品种的百粒重、穗行数、轴粗、穗粗及穗长的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参加试验的各品种的控制百粒重、穗行数、轴粗、穗粗及穗长的基因有差异。但其中有些品种之间的差异却未达显著水平,反映出有些品种中控制百粒重、穗行数、轴粗、穗粗及穗长的基因遗传背景有某种联系;(2)而各品种的某些性状在不同小区中表现差异较大,反映出该品种的这些性状在该地区的抗逆性较差;(3)评价品种时应综合考虑各指标,因此今后建立一套评价品种穗部性状的综合体系对指导今后育方向有重要意义。【结论】先玉335的综合性状在这些品种中为最优。且有些性状的表现反映出这些品种的遗传背景相近,说明我国玉米遗传资源狭窄,因此今后在玉米育种过程中应在遗传资源的拓展、抗逆性的提高及适应机械化收获等方面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989.
许英一  王宇  杨伟光 《草地学报》2018,26(3):757-763
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叶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能力。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清除率测定法及还原力测定法评价苜蓿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0 min、超声功率180 w,总黄酮得率为6.43 mg·g-1。苜蓿叶总黄酮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具有较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并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活性增强。苜蓿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值)为0.608 mg·mL-1。超声提取是一种高效的提取紫花苜蓿叶总黄酮方法。超声优化的苜蓿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经济、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90.
茶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充分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作出相应的规划和安排。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茶叶企业的发展战略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程度的调整,而相对而言,茶企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一旦实施就需要维持较长的时间,也因此,茶企的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后期阶段容易出现与企业发展战略相悖的情况。这些相悖的情况如何有效地规避是茶企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关键。为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在提高茶叶企业综合实力的作用,本文先初步分析了茶企发展战略中的内外部环境,然后简要介绍了茶企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最后深入探讨了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茶企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