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8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7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IB-DV VP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VP2基因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从陕西省某鸡场分离的IBDV毒株中克隆VP2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再将VP2基因亚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2a-VP2,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菌株进行诱导表达,并进行SDS-PAGE检测。成功克隆IBDVYL毒株VP2全基因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YL株为IBDV超强毒株。经IPTG诱导后,SDS-PAGE分析,在宿主菌BL21中成功表达约为53 ku的VP2蛋白。IBDV VP2基因克隆表达成功,为IBD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资料,其表达产物为进一步制备抗IBDV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
单链抗体及其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链抗体(ScFv)是将抗体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通过一段连接肽连接而成的重组蛋白,也是目前报道最多的基因工程抗体。ScFv具有分子质量小,免疫原性低,无Fc端,不易与具有Fc受体的靶细胞结合,对肿瘤组织的穿透力强,可以与其他效应分子连接成抗肿瘤融合蛋白等特点,是保持抗体亲和性和特异性的最小功能性抗体片段,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生物技术研究领域。文章介绍了ScFv的特点、基因来源、构建、表达及其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3.
54.
本试验旨在构建表达猪布鲁菌(Brucellasuis)外膜蛋白0mp25蛋白的真核重组表达质粒,并探讨Omp25蛋白对猪肺泡巨噬细胞生长活性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以猪布鲁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带有6×His标签的引物克隆Orap25基因,扩增产物克隆入pCI-neo真核表达载体,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1,检测其对巨噬细胞生长活性和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证实Omp25蛋白获得正确表达。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表明,Omp25蛋白对猪肺泡巨噬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影响。MTT结果表明,Orap25蛋白对猪肺泡巨噬细胞的生长活性有轻度但不显著的抑制作用。ELISA检测TNF—α和IL-12蛋白表达水平表明,Omp25蛋白可以显著抑制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12。本试验成功构建了表达猪布鲁菌外膜蛋白Omp25蛋白的真核重组表达质粒,该蛋白对猪肺泡巨噬细胞的细胞形态没有明显影响,对其生长活性有轻度但不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以显著抑制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12。  相似文献   
55.
56.
猪瘟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自猪瘟病毒被确认以来,国内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致力于疫苗的研究,并研制出具有强保护作用的兔化弱毒苗等疫苗品种,在防制猪瘟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与传统疫苗相比,DNA疫苗具有易于构建和制备、稳定性高等特点,能通过不同途径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关于猪瘟病毒DNA疫苗的研究国内外均有报道[1]。试验利用已经构建成功的猪瘟病毒DNA疫苗给小鼠肌肉注射,研究其免疫作用,为确定疫苗的保护效力和进一步改良提供依据。1材料和…  相似文献   
57.
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药物,已经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对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已获得了重要进展。多年来,许多研究证实了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作用,为其应用于肿瘤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文章就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种类、制备、应用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8.
苦马豆素-BSA对家兔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用完全福氏佐剂对 14只家兔进行基础免疫 10 d后 ,将家兔随机分成 2组 ,每组 7只 ,1组为苦马豆素 - BSA免疫组 ,另 1组为对照。首免时免疫组每只兔四足掌共注射 0 .8m L,两侧大腿内侧肌肉各注射 0 .3m L,两侧颈部皮下各注射 0 .3m L,免疫总剂量为 2 m L/只 ,抗原含量 2 m g/ m L。 5周后第 1次加强免疫 ,免疫组每只兔两侧大腿内侧肌肉各注射 0 .5 m L,背部皮下 4点注射 ,每点 0 .2 5 m L,免疫总剂量为 2 m L/只 ,抗原含量 3mg/ m L。 1周后试血。 10 d后第 2次加强免疫 ,免疫途径与第 1次加强免疫相同 ,免疫总剂量为 2 m L/只 ,抗原含量 6 mg/ m L。1周后试血。结果表明 ,苦马豆素 - BSA第 1次加强免疫 1周后 ,1~ 7号兔都产生了抗体 ,间接血凝试验测定的抗体滴度分别为 2 1 ,2 1 ,2 2 ,2 1 ,2 1 ,2 2和 2 2 ,间接 EL ISA试验测定的抗体滴度分别为 2 2 ,2 2 ,2 3,2 2 ,2 2 ,2 3和 2 3。第 2次加强免疫 1周后试血 ,1~ 7号兔抗体滴度都明显升高 ,间接血凝试验测定的抗体滴度分别为 2 6 ,2 6 ,2 8,2 7,2 7,2 8和 2 8,间接 EL ISA试验测定的抗体滴度分别为 2 7,2 7,2 9,2 8,2 8,2 9和 2 9。  相似文献   
59.
甘肃棘豆中苦马豆素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用升华法从甘肃棘豆中分离到一种白色细针状结晶,经TLC、MP、IR、MS鉴定分析确定为苦马豆素,经计算甘肃棘豆中的提取率为 14μg/g。  相似文献   
60.
研究不同偶联率的SW-HSA对小鼠免疫原性的影响,为获得理想的SW人工抗原奠定基础。首先将SW与活性酯在70℃条件下反应制备季铵盐,然后将季铵盐与HSA冰浴搅拌反应12 h,通过调节季铵盐与HSA的摩尔比制备SW-HSA,透析并冷冻干燥,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SW-HSA偶联率。将20只昆系小白鼠随机分为A、B、C、D和E组,每组4只。用4种不同偶联率的SW-HSA对前4组小鼠进行免疫,首次免疫抗原量为0.050 mg/只,第30天进行第2次免疫,抗原量与首免相同,以后每隔20 d进行1次,抗原量均为前一次免疫所用抗原量的1.5倍,E组为对照,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从第3次免疫后ELISA检测血清中抗SW抗体效价。紫外光谱测定结果显示,合成的SW-HSA偶联率分别为18.6、12.5、13.5和32.6。ELISA测定结果显示,从第3次免疫后,A、B、C、D组试验小鼠血清的抗SW抗体效价均呈上升趋势,在第5次免疫后,测得其抗SW抗体效价分别为28、29、29、29,达到最高峰。其中D组的抗SW抗体效价在第4次免疫后首先达到29,并在第5次免疫后维持在相同水平。各组试验小鼠血清的抗SW抗体效价于第6次免疫时开始逐渐下降。试验结果证实,不同偶联率的SW-HSA均可诱导小鼠产生抗体,较大偶联率的SW-HSA可以更好地提高抗SW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