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2021年9月至11月,利用红外相机对贵州长顺斗麻自然保护区进行动物监测,其中3台相机位点拍摄到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成体.结合历年贵州省黑颈长尾雉的分布记录和相关文献,此次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在与云南和广西接壤的贵州西南部地区,应为黑颈长尾雉的历史分布区.  相似文献   
12.
13.
2016~2017年,对贵州省德江县楠杆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基本掌握了保护区内兽类资源状况。调查共记录兽类41种,隶属8目19科。区系上,以东洋界物种和广布种居多,其中,古北界物种5种(12.20%)、广布物种17种(41.46%)、东洋界物种19种(46.34%);分布型上,东洋型物种较多,共23种(56.10%),古北型8种(19.51%),南中国型7种(17.07%),全北型、季风型和不易归类型物种均为1种(2.44%);生态型方面,以地面生活型最多(18种),其次为半地下生活型(11种);国家I、II级重点保护动物10种,占保护区兽类总数的24.39%;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极危物种2种,濒危物种3种,近危物种8种,易危物种7种。贵州楠杆保护区与梵净山保护区(Jaccard相似性系数为0.42)和宽阔水保护区(Jaccard相似性系数为0.46)兽类物种均表现为中等不相似;与麻阳河保护区的兽类群落相似性则表现出中等相似的现象(C=0.53)。楠杆自然保护区内兽类物种主要体现东洋界亚热带物种为主的区系特征,保护物种较丰富,但受人为干扰较严重,管理机构应加强保护区内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并完善相应的管理法规,为保护区内生物资源保护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生态位模型在物种生境选择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位模型是通过生物物种在野外出现的相关分布区域、环境指示物种的丰富度等信息对物种分布情况进行预测的科学方法,它为物种的生境选择、地理分布区的预测以及外来入侵生物的风险分析提供了重要的量化分析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相关领域的研究中。由于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和侧重点存在较大差异,产生了大量的生态位模型种类,在使用中需要对模型进行选择。模型的选择最重要的是预测的准确度,而物种地理分布点数据和影响物种分布的环境变量是制约模型预测准确度的重要因素。文中选择5种典型的常用生态位模型(GARP、MaxEnt、ENFA、BIOCLIM和CLIMEX)进行对比分析,以期研究其在物种分布模型预测方面的差异性。并在如何选择模型时建议,一种适合的模型或者采用多种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迅猛,一方面数量与面积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人地矛盾、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突出。合理科学地进行面积与功能分区规划设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贵州省绥阳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我国及IUCN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的面积形状、功能分区等理论观点,结合宽阔水保护区的规划实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规划与功能分区尚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白鹳和黑鹳的卵壳成分测定及电镜扫描发现:白鹳卵壳中N、Fe、P、Hg的含量明显高于黑鹳,而黑鹳中的Na则高于白鹳;白鹳和黑鹳的卵壳中均检出超量重金属污染物铅(Pb)、镉(Cd)、锶(Sr)、砷(As)、汞(Hg),说明母体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白鹳和黑鹳的卵壳均分为外表结晶层、栅栏层、乳突层和壳膜层,两卵壳厚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壳膜厚度上;白鹳卵壳外表面的单位气孔密度明显低于黑鹳,其气孔口形状规则,孔壁较平滑,而黑鹳则不规则且粗糙;白鹳壳膜纤维密度小,排列不规则,而黑鹳壳膜则密度稍大,排列呈竹林状。白鹳和黑鹳卵壳在研究结果上的异同,体现了这两个亲缘种在生理、遗传、系统发育上种间相似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小鲵属Hynobius动物属两栖类有尾目Caudata小鲵科Hynobiidae,多为珍稀物种,其属的显著特征是成体无唇褶,犁骨齿列长,呈“V”或“U”形,底端相型引。已定名的我国小鲵属动物种有中国小鲵HynobiuschinensisGunther、义乌小鲵Hyiwuensis、东北小鲵Hleechii、满洲小鲵Hmantchuricus、楚南小鲵Hsonani、台湾小鲵Hformosanus、阿里山小鲵Harisanensis、安吉小鲵Hamjiensis,以及最近发现定名的豫南小鲵Hyunanicussp.nov、  相似文献   
18.
笼养蓑羽鹤繁殖期的行为时间分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两组笼养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繁殖期行为时间分配的初步观察表明:笼养蓑羽鹤繁殖期行为呈日节律变化,各种行为所占比例依次为休息行为31.7%、取食24.0%、理羽17.4%、游走12,5%、警戒9.4%、繁殖5.0%。繁殖各期行为时间分配存在显著差异,繁殖后期行为时间分配受中期繁殖活动影响;繁殖期行为时间分配的性别差异总体不显著,温度和天气因素对笼养蓑羽鹤繁殖期的时间分配具显著影响。笼养蓑羽鹤繁殖期的行为时间分配与野生鹤类有较大差别,呈现出蓑羽鹤时笼养条件下适应环境因子变化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9.
利用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定量评价模型对贵州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管理进行评价与分析,指出了涉及管理基础建设各方面存在的现状特征与问题,并讨论了评价模型的不足。结果表明,(1)贵州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指数(NRI)得分为56.087,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与发达省份差距明显;(2)贵州低级别自然保护区(地市级与县级)NRI平均得分仅41.7和27.1,与高级别保护区(省级与国家级)管理基础水平相差极大,占全省保护区总数76.7%的低级别保护区给贵州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水平的提升带来巨大压力。分析结果有助于贵州自然保护区事业建设管理的科学决策,并为西部其他省份或区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