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4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茶树育种早期鉴定遗传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茶树育种早期鉴定中与产量、品质、抗性相关的遗传标记的研究进行综述。提出分子标记选择只能作为一种辅助育种手段加以利用,必须与外部形态、解剖结构、内部生化成分等其他遗传标记相结合,才能达到准确、高效、缩短育种过程的目的。建立包含形态标记、生化标记、细胞标记、分子标记的综合遗传标记辅助选择体系是今后茶树早期鉴定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2.
本文就屠宰过程中因管理制度、员工操作、宰前宰后检疫等影响猪肉卫生质量的人为因素及其相关整改措施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3.
以茗丰等4个长沙地区主栽茶树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调查在单行双株和双行双株两种不同种植规格下树幅、一级和二级分枝数、一级分枝直径、发芽密度、一芽二叶节间长及百芽重等产量性状,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种植规格下茗丰一芽二叶节间长最长,一芽二叶百芽重最大,一二级分枝数和一芽二叶百芽重无显著差异,双行双株单位面积产量大于单行双株,说明茗丰适宜双行双株栽植;福云6号在一二级分枝数、一芽二叶节间长及百芽重、发芽密度、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双行双株均显著优于单行双株,说明福云6号适宜双行双株栽植;尖波黄13号树幅最大,发芽密度最大,在树幅和一二级分枝方面无显著差异,一芽二叶节间长和一芽二叶百芽重单行双株都显著大于双行双株,而且单行双株单位面积产量大于双行双株,说明尖波黄13号适宜单行双株栽植;福毫树幅最小,百芽重最小,发芽密度较小,一芽二叶节间长单行双株比双行双株长,单、双行的一、二级分枝数无显著差异,发芽密度无差异,单行双株单位面积产量大于双行双株,说明福毫适宜单行双株栽植。  相似文献   
54.
55.
选取柳州九万山野生茶树春季150个单株作为供试材料,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UV)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柳州九万山野生茶树资源春季鲜叶生化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从柳州九万山野生茶树春茶资源中筛选出7株植株生化成分优质的资源,共同表现为水浸出物含量较高,茶多酚含量适中,氨基酸3%,酚氨比20,咖啡碱含量5%,儿茶素及EGCG含量适中:筛选出1株具有高茶多酚(34%)特性,10株具有高氨基酸(4%)特性,9株具有高咖啡碱(5%)特性,6株具有高儿茶素(180 mg/g)特性,3株具有高EGCG(50 mg/g)特性。  相似文献   
56.
将医学领域广泛应用的检测基因突变的PCR-SSCP-银染法应用于茶树基因遗传变异分析,建立了茶树PCR-SSCP-银染检测技术体系.根据茶树多酚氧化酶(PPO)基因的部分序列设计引物,对40个茶树品种(系)PPO基因的部分序列分区段进行PCR-SSCP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系)的PPO基因存在丰富的单链构象多态性,所建立的方法体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分辨率,适合于多样品在DNA测序前进行基因型分型,也可应用于茶树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相似文献   
57.
茶树基因组DNA提取纯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以福鼎大白茶,云南在叶种为材料,设计了六种茶树基因组DNA提取纯化方案,以纯品DNA的OD260/OD280比值1.8为标准,参考基因组DNA的制率及分子量大小,确定了茶树基因组DNA最佳提取纯化方法,实验表明,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和饱和酚对提高茶树基因组DNA纯化质量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价茶组植物新资源元宝山茶(Camellia yungkiangensis var.Yuanbaoshanica)的饮用安全性,为该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元宝山茶资源的鲜叶固定样和红茶工艺样为材料,参照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通过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Ames试验和慢性喂养(30 d)亚急性毒性试验对其毒理学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元宝山茶具有较高的茶多酚、可溶性糖及可可碱含量,但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元宝山茶鲜叶固定样提取物对ICR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5.123 g/kg,其红茶工艺样提取物对小鼠的LD50为7.573 g/kg;元宝山茶(红茶工艺样提取物)各剂量组在添加S9与不加S9时均未导致测试菌株(TA97a、TA98、TA100和TA102)出现致突变作用,即Ames试验结果呈阴性;在5.00 g/kg剂量(相当于人体推荐食用量的144倍)条件下,元宝山茶(红茶工艺样提取物)对小鼠骨髓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表明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结果呈阴性。按0.87、1.74和3.47 g/kg的剂量经口灌胃红茶工艺样提取物给SD大鼠30 d,试验期间各剂量组大鼠的精神状态、行为活动、摄水、粪便、尿液及各腔道分泌物等均未见异常,也无大鼠死亡;其体重增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血液指标、血清生化指标、脏器湿重及脏/体比值等除个别指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外,绝大部分指标均无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且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剖检观察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未发现元宝山茶对大鼠产生明显毒性意义的病理变化。【结论】元宝山茶属于典型的高茶多酚、高可溶性糖、高可可碱及低咖啡碱的特异性资源,且具有很高的饮用安全性,按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标准属于无毒级食品,作为代茶饮料植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9.
千两茶加工工艺独特、历史悠久、包装古朴,至今仍备受消费者喜爱。详细解析其加工工艺,使人们充分认识安化千两茶的工艺特点和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60.
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种质资源是生产利用、品种创新和生物技术研究的物质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方法及国内外有关研究的主要成就和进展情况,并对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工作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