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篇
  7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暗黑赤眼蜂是一类很有利用价值的天敌寄生蜂。本文通过对林间蜂种的采集、中间寄主的饲料配制及饲养、室内人工扩繁等繁殖技术进行了描述。使用本技术饲养米蛾可以使米蛾发育更整齐,产卵量更高,繁殖倍数达45倍以上,符合规模化饲养的要求。以大试管扩繁暗黑赤眼蜂可使寄生率达90%以上,寄生率指标达到了一级产品的标准。研究结果为暗黑赤眼蜂的繁殖推广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据国外媒体报道,俄罗斯航天部门在今年7月19日成功发射了一颗名为Foton-M4的科学实验卫星,携带了五只壁虎作为研究对象,俄罗斯的科学家试图观察壁虎在太空中如何交配,当然这颗科学实验卫星还有其他的测试项目,比如观察一些植物和昆虫在微重力环境下生理现象。Foton-M4科学实验卫星已经在9月1日成功返回地面,来自俄罗斯科学院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的科学家称五只实验壁虎都已经死亡,这也意味着这个备受瞩目的壁虎太空交配实验以戏剧般的结局收场。  相似文献   
13.
在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皇竹草生态适应性分析基础上,进行了不同海拔高度皇竹草越冬保种、无性繁殖与生物学特性观测等试验,提出了三峡库区皇竹草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皇竹草适宜于三峡库区栽植与利用,能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及退耕还草养畜工程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农耕地坡改梯增值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耕地坡改梯作为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技术和农业生产技术措施,可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率。以开县竹溪镇移民生态村坡改梯工程建设为例,利用收益还原法计算比较坡改梯前后农耕地价格的变化,以此揭示坡改梯水保工程的增值性。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可供油桐尺蛾基础生物学研究的油桐尺蛾中肠上皮原代细胞系,采用组织块法、胰酶消化法和机械分散法分别对油桐尺蛾中肠上皮组织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组织块法培养效果最佳,细胞贴壁较好且生长旺盛。细胞移入培养瓶72 h可观察到细胞从组织块中迁移出来,呈细长梭形,随后数量增多形成网状集落,可维持良好的生长状态达60 d。说明油桐尺蛾中肠上皮原代细胞的最佳培养方法为组织块法。  相似文献   
16.
贡嘎山暗针叶林生态系统林冠截留特征研究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4  
林冠截留能力是反映森林与水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该研究充分考虑林冠结构特征与降雨特性,采用机械布样与林分叶面积指数相结合方法,观测了贡嘎山不同演替阶段的暗针叶林群落林内降雨.结果表明,林内降雨量与林外降雨量线性相关,其回归系数可用来估计林冠蓄水蒸发系数,而截距可以用来估计林冠蓄水容量;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在原有预测季节或生长季林冠截留模型基础上,引入单场降雨平均强度,用叶面积指数修正林冠透水系数,建立新的林冠截留概念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长江上游暗针叶林生态系统单场降雨的林冠截留特征.  相似文献   
17.
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的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矿质元素P、Ca、Fe、Cu、Zn、Se、Pb、Hg、As的含量,以及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蜡螟的粗蛋白质占其干重的37.34%,由18种氨基酸组成,含量较多的氨基酸是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丙氨酸等。此外,大蜡螟还含有非常丰富的油酸、维生素E以及P、Ca等营养成分,有毒元素和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极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广西西北部核桃真菌性病害种类,并筛选可有效防治核桃炭疽病的药剂,为核桃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西北部的河池市金城江区、环江县、凤山县和百色市乐业县等核桃种植区,于核桃病害发生期开展真菌性病害种类和危害程度调查,计算其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测定43%戊唑醇、45%咪鲜胺、25%嘧菌酯、25%吡唑醚菌酯和40%苯醚甲环唑等5种杀菌剂对核桃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选取效果较优的3种杀菌剂进行核桃炭疽病田间防治试验,测定不同杀菌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调查区核桃真菌性病害主要有核桃根腐病、核桃枝枯病、核桃茎点霉黑斑病和核桃炭疽病4种,病原菌分别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胡桃楸拟茎点霉(Phomopsis juglandina)、茎点霉属(Phoma sp.)真菌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其中以核桃炭疽病发病最严重.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5种杀菌剂对核桃炭疽病菌的抑菌效果为:25%吡唑醚菌酯>45%咪鲜胺>40%苯醚甲环唑>25%嘧菌酯>43%戊唑醇;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25%吡唑醚菌酯、45%咪鲜胺和40%苯醚甲环唑对核桃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82.23%、80.26%和75.98%.[结论]核桃炭疽病是目前广西西北部核桃的主要真菌性病害.25%吡唑醚菌酯可作为防治核桃炭疽病的药剂使用,同时建议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且通风状况好的地点种植核桃,以防止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9.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成功已经12年,遗产地的保护与管理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四川大熊猫自然遗产是具有全球性突出价值的珍贵资源,合理利用大熊猫自然遗产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及其相关产业,是栖息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从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历史的回顾,遗产地保护和管理的现状出发,依据《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和《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在立法、规范、传统等各方面,提出遗产地保护和管理的具体措施。通过提高遗产地整体保护和管理的水平,最终实现具有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系的统筹管理,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以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峨眉冷杉(Abies fabri)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09便携式土壤呼吸室对其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连续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峨眉冷杉成熟林和中龄林的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温度在各个月份存在差异;(2)两种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成熟林的月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在0.82μmol·s-1·m-2~5.88μmol·s-1·m-2之间,季节变差系数为50.6%,中龄林的月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在0.52μmol·s-1·m-2~3.52μmol·s-1·m-2之间,季节变差系数为48.5%;(3)两种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与土壤5 cm温度呈显著性正相关;(4)峨眉冷杉成熟林和中龄林土壤CO_2释放率的Q10值分别为3.2和2.6,峨眉冷杉成熟林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指数要大于中龄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