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篇
  7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广西境内设5个油茶传粉昆虫观察标准地,在油茶开花期,定期对油茶传粉昆虫观察,采集与鉴定。共采集到有传粉作用的昆虫54种,主要为蜜蜂科、胡蜂科和食蚜蝇科的昆虫。经多样性分析发现,桂林油茶传粉昆虫群落与其它地区相似度低,桂林地区油茶传粉昆虫群落多样性较低,桂中南较高。通过观察发现,墨胸胡蜂、油茶地蜂和羽芒宽盾食蚜蝇是较好的油茶传粉昆虫,建议适量保留油茶林下开花植物和保护林区胡蜂,从而增加油茶传粉昆虫的种类和数量,提高油茶花期的授粉率,为油茶增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2.
在2012年10—12月油茶盛花期,选取广西区内有代表性的5个油茶种植试验点,对油茶传粉膜翅目昆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区内油茶传粉膜翅目昆虫有8科13属25种,大多为蜜蜂科和胡蜂科昆虫,共有19种,值得加以保护和利用的主要有地蜂、中华蜜蜂和墨胸胡蜂。样地群落多样性,桂北地区较低,桂中南较高。为增加传粉昆虫多样性,增加油茶产量,可在林下保留一定的开花植物招引访花昆虫。  相似文献   
23.
三峡库区皇竹草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皇竹草生态适应性分析基础上.进行了不同海拔高度皇竹草越冬保种、无性繁殖与生物学特性观测等试验.提出了三峡库区皇竹草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皇竹草适宜于三峡库区栽植与利用.能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及退耕还草养畜工程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超级杂交稻是新世纪最新科技成果.目前有些农民对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认识不够,突出存在5个方面的认识误区:一是氮化肥作用认识的误区.由于氮化肥同其他肥料比具有促进水稻快发猛长的直观效果,所以形成了"有氮就施",偏好氮肥的传统.  相似文献   
25.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小麦通常是指强筋小麦,近年来各地陆续引进推广种植.小麦优质高产的前提是品种和技术,但栽培管理措施才是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6.
本文收集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栽培冬小麦的技术,整理介绍如下. 一、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小麦栽培技术 1.品种选用.主栽品种以春性早熟为主,对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穗发芽具有较好的抗性.江苏沿江、江淮麦区、安徽省江淮中部应选用红皮软质小麦品种,如宁麦9号、扬麦9号等;安徽省沿淮地区、河南南部以白皮软质小麦为主,如皖麦48等.  相似文献   
27.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在当前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工作中,深化管理技术要点,是工作人员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强化大家认识,通过对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的技术内容展开详细探究,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8.
一、蓄能空调概述所谓蓄能空调,就是利用蓄能设备在空调系统不需要能量或用能量小的时间内将多余的能量储存起来,在空调系统需求能量大的时间将这部分能量释放出来的空调系统。根据使用对象和储存温度的高低,可以将蓄能空调分为蓄热空调和蓄冷空调。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几种常见食用蜡制备的W/O型乳化液对水分蒸发的抑制效果。[方法]在乳化温度80℃,乳化时间25 min,搅拌速度1 000 r/min条件下,探讨了不同蜡种类、乳化水含量、乳化剂的用量以及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等工艺条件对乳液的稳定性、抑制水分蒸发率以及水分蒸发损失率的影响。[结果]几种常见的食用蜡制备W/O型乳液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水分蒸发,以蜂蜡的效果最好。对蜂蜡为油相制成的乳液,当乳化水含量为40%、乳化剂HLB值为7、乳化剂用量为5%时,抑制水分蒸发效果最好,且乳液稳定,外观均匀。[结论]为获得稳定性好的W/O型蜂蜡乳液,严格控制乳化工艺条件是关键,搅拌速度和乳化方法也不容忽视,尤其是W/O的搅拌速度不宜过快,否则会影响乳状液的形成及稳定。  相似文献   
30.
【目的】为了获取更多控虫真菌资源,对从野外的黄野螟死亡幼虫分离得到的一株曲霉菌进行 致病性测定和培养,为培养高致病性生防真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寄生曲霉 Q527 为试验材料,采用浸 渍法测定了寄生曲霉 Q527 对黄野螟的感染作用,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产孢量法对其培养条件及产孢特性 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寄生曲霉 Q527 对黄野螟幼虫具有良好的感染作用,浸渍法接种 7 d 后校正感染率达 83.3%;寄生曲霉 Q527 生长最适培养基为 PDA 培养基,在此培养基培养 7 d 平均菌落为 78.18 mm;pH 为 8 适 应生长和产孢分别为 78.12 mm 和 2.61×109 个;其不耐高温,在 65℃停止生长和孢子萌发;乳糖作为碳源有效 促进寄生曲霉 Q527 菌丝生长,大小为 37.97 mm;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有效促进寄生曲霉 Q527 产孢,产孢量 为 2.03×109 个;蛋白胨作为氮源有效促进寄生曲霉 Q527 菌丝生长和产孢,分别为 51.06 mm 和 2.96×109 个; 在黑暗状态中生长最好,分别为 78.17 mm 和 2.63×109 个。【结论】寄生曲霉 Q527 对黄野螟具有较强的致死 性且具有生长速度快和适应性强等生物学特性,在黄野螟的生物防治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