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48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对高粱喷施不同剂量矮壮素、乙烯利溶液进行田间试验,旨在探明矮壮素、乙烯利溶液对高粱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实验采用两因素四水平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于拔节期喷施(2014 年7月5 日)。乙烯利、矮壮素各设6 个浓度梯度,乙烯利稀释倍数分别为100 倍、200 倍、400 倍、800 倍、1000倍及清水对照;矮壮素稀释倍数分别为100 倍、250 倍、400 倍、550 倍、700 倍及清水对照。结果表明,2 种生长调节剂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抑制赤霉素的生物合成而控制植株的伸长生长,乙烯利(抽穗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29.32%、34.58%、21.80%、21.8%、2.18%;乙烯利(成熟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21.07%、22.16%、19.77%、18.63%、12.11%;矮壮素(抽穗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5.43%、13.18%、3.10%、3.88%、8.53%;矮壮素(成熟期)对高粱植株矮化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9.94%、29.19%、13.64%、18.01%、14.91%。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矮壮素对高粱籽粒品质均有一定的影响。乙烯利以稀释200 倍喷改善高粱籽粒品质效果最为明显,矮壮素以稀释250 倍效果明显。喷施乙烯利的矮化效果较喷施矮壮素显著,但是在改善高粱光合指标、叶绿素含量、产量方面差别不大。在生产上,通过拔节期喷施乙烯利、矮壮素可有效控制高粱株高,实现增密增产。  相似文献   
32.
为量化评价广州市园林绿地中木质藤本景观,将木质藤本景观分成附壁、立柱和悬蔓式,篱垣和栅栏式,棚架式,屋顶和廊架式等4类作为评价样本,拍摄样本照片作为评价媒介,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的美景度评判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SBE)进行评价,并对评判值做标准化处理。结果表明,各类型木质藤本景观的美景度从高到低依次是:附壁、立柱和悬蔓式(0.043 9)、屋顶和廊架式(0.015 1)、棚架式(-0.019 7)、篱垣和栅栏式(-0.036 0);从色彩、层次、绿视率、植物配置、生长状况等方面对4类木质藤本景观进行分析,归纳出适合不同园林应用形式的木质藤本,为园林绿地中木质藤本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为了明确高蛋白野生大豆氮素积累规律,本试验选取3类不同蛋白质含量的大豆材料,在各生育期对根瘤生长特性及根瘤氮代谢物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与R2-R8的根瘤数呈显著正相关。V6-R2高蛋白野生大豆根瘤数增加较快,整个生育期根瘤重不断增加。三种类型大豆的血红蛋白含量、单株血红蛋白总量在R2-R8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V6到R8期高蛋白野生大豆血红蛋白含量、总量都明显高于其它两种类型大豆材料,差异性均达到显著水平。R2-R8期三种类型大豆游离氨基酸含量、酰脲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高蛋白野生大豆游离氨基酸含量低于、而酰脲含量却又高于其它两种类型材料,且差异性显著。这可能说明高蛋白野生大豆根瘤衰老较慢、根瘤内氮代谢物含量丰富,生育后期仍具有较强的酰脲合成与运输能力是形成该类型大豆籽粒高蛋白质含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4.
园林人工水体植物群落的生态设计、管理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工水体上的植物种植设计为例,阐述了运用生态学原理对园林中人工水体植物群落进行生态设计、管理和控制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5.
榕属植物在园林空间构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榕属(Ficus)植物作为岭南园林中最具特色的一类植物,通过其各种生物学特性,在植物空间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广州及附近城市园林绿地的调查,阐述了榕属植物在园林空间构建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总结出榕属植物通过孤植、列植、垂直绿化、空间点缀、形成空间序列等形式,构成植物空间。并对空间构建过程中,榕属植物与其他造景要素的配合以及榕属植物独特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6.
园林树木健康与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树木健康评价与安全性评价的异同,指出了树木健康评估侧重观察树冠、枝叶的表现,而树木安全性评价侧重对树枝、树干的检查,还需考虑树木可能危及的目标物.综述了国外树木健康与安全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概述了国内园林树木健康诊断和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并对园林树木健康评估及管理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7.
针对目前国内对龙船花属(Ixora L.)观赏植物存在名称混乱、辨识困难的问题,通过比对植物标本、图鉴和文献资料,对12种(含变种和品种)常见龙船花属观赏植物进行了正名,归纳总结了识别要点;并以花和叶的形态、色彩及大小为基础,编制检索表。  相似文献   
38.
以广州市黄埔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木荷(Schima superba)风水林群落为对象,用样地生物量法对乔木、灌草、凋落物、细根和土壤层的碳库储量进行计量,并用碳税率法参数估算了群落碳库价值.结果表明:(1)3个样地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密度在138.00~176.56 t C·hm-2之间,平均为155.34±11.30 t C·hm-2,但与地带性顶级群落碳储量密度相比,该风水林还具有较大的增汇空间;(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细根层和土壤层的碳储量密度占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密度的比例分别为70.17%、2.74%、1.43%、0.88%、0.81%和23.97%,乔木层是生态系统碳库的主要贡献者;(3)广州市典型木荷风水林总碳资产价值平均为18.64万元 ·hm-2,其中植被层为14.17万元 ·hm-2,土壤层为4.47万元 ·hm-2,前者是后者的3.17倍,植被层碳是风水林碳汇价值的主体部分.  相似文献   
39.
广州市14种常用园林树木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园林树木是城市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调查与正确评估园林树木健康状况,不仅有助于园林植物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更可确保树木不会对居民、设施与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研究采用随机样方法,调查了3类城市园林绿地中园林树木的健康状况,并对应用最多的14种园林树木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植株生长基本健康,秋枫(Bischofia javanica)、木棉(Bombax malabaricum)、垂叶榕(Ficus benjamina)、小叶榕(F.microcarpa)、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芒果(Mangifera indica)、人心果(Manilkara zapota)、白千层(Melaleuca leu-cadendron)和乌墨(Syzygium cumini)等9种树木抗性与适应性强,生长基本健康;黄槐(Cassiasurattensis)、黄葛榕(Ficus virens var.sublanceolata)和白兰(Michelia alba)在应用于某类绿地时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和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等2种树木存在一定的健康问题,管养应具有针对性;据此提出了园林树木应用及相应的管养建议。  相似文献   
40.
为提高从松树病死木上取样分离松材线虫的检出率,及时、准确诊断疫木和疫点,根据病害的外部症状,把松材线虫病发病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对各阶段的松材线虫分布、松褐天牛发生情况、含水率的变化、木材蓝变情况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死木上松材线虫的分布由多到少为:发病前期上部>中部>下部,后期上部<中部<下部,松材线虫的数量与松褐天牛老熟幼虫的数量呈正相关,最佳的取样阶段为第Ⅱ和第Ⅲ阶段靠上部稍段取样,第Ⅳ阶段偏下部取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