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8篇
  9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为解决环境保护与农户畜禽规模化养殖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基于EKC理论对河北省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将此模型中的因变量y(畜禽养殖污染排放量)与其他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y与x(规模化程度)、x~2和x~3的Pearson相关性分别为0.744~(**)、0.563~(**)、0.415~(**),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可以通过F检验,且常数项和各自变量均通过T检验;通过对模型方程求导并计算,得出河北省畜禽养殖场最适规模为2.2万头猪当量以上,属大型规模。目前,造成河北省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为占比78.8%的中、小型规模畜禽养殖场。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亟需加强对中、小规模养殖场的监管与补贴,促使中、小规模养殖场对养殖污染物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2.
基于河北省256户设施彩椒生产者的调研数据,依据自然学科理论知识和植保领域专家指导设计彩椒种植户施药规范性评价表,分析种植户施药各环节行为的规范性。结果表明:种植户施药各环节中的不规范性普遍存在,在农药品种的选择、农药稀释方式等方面规范程度较低,种植户家中很少配备先进的药械设备,施用后药液的浪费情况严重,部分病虫害防控行为缺失。对此,提出通过合理药剂防治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3.
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施工中对机械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械设备的高效管理是决定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的必要条件,它可以促进机械设备与公路工程项目的两者管理效益的共同提高,这是加强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设备有效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4.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的松嫩平原还田玉米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为了研究松嫩平原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特征和养分释放规律,该试验采用尼龙网袋法,设置埋土和覆盖地表2种玉米秸秆还田方式,进行连续4 a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速率和养分释放率都表现为埋土处理大于覆盖地表。秸秆腐解主要集中在还田的前3年,3 a累计腐解率达到91.70%和81.96%,其中第1年腐解率分别为60.63%和45.53%。2)还田玉米秸秆中养分释放的快慢顺序为KPCN。埋土和覆盖处理秸秆中钾的释放主要在还田第1年,释放率达到了96.26%和84.04%;而磷、碳和氮的释放则主要集中在还田前3年,其中磷释放率为92.03%和83.29%;碳释放率为90.96%和82.06%;氮释放率为91.70%和81.96%。3)还田玉米秸秆中半纤维素的腐解速度快于纤维素,木质素最慢。其中埋土和覆盖处理秸秆半纤维素2 a腐解率为88.78%和86.30%;纤维素2 a腐解率为80.42%和70.86%;而木质素3 a累计腐解率为78.63%和66.48%。  相似文献   
25.
农村生活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通过实地调研,从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生活能源和农村厕所4个层面,识别出影响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染的11个具体因素,运用ISM模型分析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染的影响因素及其层次关系。结果表明:11个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5层级的影响因素递阶结构,其中卫生知识和环保意识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水平、所在村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非农业就业经历、政府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是中层间接影响因素;年龄、城镇化水平和人口居住密度是深层根源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6.
安徽省主要作物最佳施硫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安徽省土壤有效硫含量分配和丰缺频率研究的基础上,自1993到1998对小麦,大豆,油菜和水稻进行了30个田间小区试验,证明了这几种作物施硫的增产效应,找出最佳施硫水平和施硫与N(P)的最优配施组合30个田间小区试验中,(1)9个小麦,大豆和油菜简单对比试验表明,施硫使产量分别提高15%、14%和17%,产出/投入比(VCR)依次为34、29和8,大多数作物的蛋白质含量增加2~5个百分点;(2)两个大豆和两个油菜的施硫水平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了施硫的正效应.两个大豆试验表明,施硫比对照增产4%~15%(每公顷增产113~527 kg),产出/投入比(VCR)6~15.蛋白质含量从对照的40%提高到施硫处理的42%左右,但对含油率未表现多大影响.5个硫水平中,S90表现最好.两个油菜试验结果表明,施硫增产4%~11%,产出/投入比(VCR)2~7,菜籽粗蛋白含量由对照的23.8%提高到施硫的26%左右.从两种作物施硫水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在安徽省目前情况下,大豆和油菜的最佳施硫水平为60~90 kg/ha;(3)用"2因素-2次饱和D-最优设计"进行的五个点的小区小麦6个N-S水平的交互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处理的产量均有提高,单施N或N-S配合的比N0S0的增产2%~48%,所有N-S配合的,绝大多数比N262.5S0的增产1%~19%,增产率低的或表面减产的,因减N节本,实际效益仍然可观.5个试验点绝大部分N-S配施的,每公顷的节本和增产带来的实际增收大约为150~2000元人民币.N-S水平与产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元二次相关,Y=a+bN+cS+dN2+eS2+fN*S(R2=0.7695*-0.9658**)(n=6),此方程经进一步验证修改,有助于小麦施肥中N、S用量的选择5个试验点F值达1.6707*-33.3185**,在0.05~0.01水平显著.N-S配合施用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2个百分点左右.N-S配合施用对油菜和水稻的产量影响,同样表现了积极的经济效益.(4)6年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土壤磷酸二氢钙浸提性S(MCP-S)含量分别与1 kg S的净增产量(kg)、增产率(%)和VCR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r2=0.2997-0.3923,n=17),曲线示明,土壤MCP-S含量在22 mg/kg以下的土壤情况,作物施硫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7.
长江冲积土壤硫肥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长江冲积土壤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无为县开始沿江而上至宿松县,长江冲积土壤有效S有减少的趋势。2.从平均值来看,水稻土有效S大于灰潮土;潜育型水稻土大于潴育型水稻土。3.灰潮土有效S含量不高,但潜在供S能力较强。C-O-S是主要潜在硫库,其次是惰性S和难溶S。  相似文献   
28.
本文利用5×3NCⅡ设计,对普通小麦的8个农艺性状和4个品质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及性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以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的杂种优势为最大,分别为17.10%和9.62%;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的优势最小,分别为-6.57%和-7.34%,温面筋含量和干面筋含量的优势居中,分别为3.31%和1.56%。(2)性状相关分析表明:除穗长和千粒重外,其它农艺性状与4个品质性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负相关;而4个品质性状间均为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9.
一、引言我國國民經濟正在進一步發展和鞏固工業的標誌下蒸蒸日上,為了支援保證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成就,對於發展糧食生產提出了互大的任務,根據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黄河以北地區每畝糧食作物產量要求在十二年内(1956-1962)逹到400斤的水平。小麥是華北地區糧食作物中種植面積比重最大的一種,長時期來單位面積產量停留在百斤上下,而且歷年產量很不穩定。解放以来,由於生產關系的改變,勞動組織的加强,生產力的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有着顯著的增加,但是產量不穩定的情况依然嚴重。其原因概括的說来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由於不良的外界環境條件所引起的,最常見的是春季的乾旱,從植株伸長初期起至抽穗開花期所出現的持續乾旱,引致植株莖稈矮小,分蘖多屬無效,穗部細小,籽粒因不正常的提前成熟而發育細小,因而產量顯著降低。1957年北京近郊的情形是最突出的  相似文献   
30.
安徽大豆生产中最佳硫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淮北地区夏粮以大豆生产为主.1997年在该地区的砂姜黑土上进行了大豆五个施硫水平(S0~S4,相当于0、30、60、90和120 kg/ha)的两个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硫促进大豆生长,增加了干物重及根瘤数.硫肥在盛花期-结荚期表现出来的效果比生育初期的明显,高硫的效果好于低硫处理.硫肥的施用使大豆产量在两个试验点分别增加了27~233 和133~534 kg/ha.第二试验点(龙亢农场)的增产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两个点因施硫使产投比达到3.5~14.6, 说明施硫的经济效益是令人满意的.从产量的增加,产投比的提高, 以及蛋白质产量等情况来看,初步认为,在土壤MCP-S含量低于25 mg/kg的情况下,每公顷施硫60~90 kg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