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7篇
农学   5篇
  13篇
综合类   7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木荷幼苗在林窗不同生境中的形态响应与生物量分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从林窗边缘到林窗中央环境梯度上3种不同生境的木荷幼苗的主要形态因子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生境下木荷幼苗的形态数量指标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从林窗边缘到林窗中央,随着光照等环境条件的改善,其生长量和生物量逐渐增加。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基本相似,但叶和主茎生物量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林窗边缘处,木荷幼苗将生物量相对多地分配到地上叶构件上,林窗中央处,则相对多地分配到地上主茎上。研究显示,木荷幼苗具有喜光能耐阴的特性。运用非线性幂函数拟合了不同生境木荷幼苗生物量模型,回归模型较好地反映了生物量随苗高、地径的变化趋势,可作为环境条件类似的木荷幼苗生物量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42.
<正> 在森林抚育中引起林木根系某种程度的机械损伤,是不可避免的。根系受伤后的生长状况,主要取决于它的恢复能力。对根系恢复过程的研究,可以为抚育措施提供依据,并可确定人工林形成过程中各树种根系的相互关系。树木根系具有复杂的可迅速恢复的生物器官,该器官能保证受伤根形成足够长度的新分枝。因此,在根系受伤后,没有受伤的部分就可以  相似文献   
43.
基于空间结构单元的风景林抚育间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风景林抚育间伐方法的局限性,将惠刚盈从国外引进并发展了的先进的林分空间结构理论用于风景林的空间结构分析,并结合风景林自身特点和功能需求,探讨出一种全新的风景林抚育间伐方法。最后,以北京市西山风景林为例做了实证分析,抚育间伐后标准地的结构参数发生如下变化:角尺度由0.53变为0.42,林木结构由聚集分布变为均匀分布;混交度由0.26变为0.28,混交程度有所提高;大小比由0.48变为0.42。结构单元中目标树的优势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4.
杨树刺槐混交林下沙质土壤腐殖物质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沙质土壤种植杨树、刺槐纯林和混交林后土壤腐殖物质特性变化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与无林地相比,沙地土壤种植树、刺槐纯林和混交林后土壤有机C和腐殖质C增加,土壤胡敏酸的光密度值增大,胡敏酸/富啡酸比值上升,E4和Ec值提高,色调系数(△logK)降低和相对色度(RF)升高,土壤松结合态腐殖物质(Ⅰ)和紧结合态腐殖物质(Ⅲ)以及松/紧(Ⅰ/Ⅲ)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稳结合态腐殖质(Ⅱ)的含C量占土壤全C的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土壤腐殖物质的聚合程度提高,腐殖物质的芳香核原子团增多,芳化度和芳化分子复杂程度以及腐殖化程度均得到提高,腐殖物质的品质变佳,土壤熟化度增大,土壤供肥保肥的能力增强,土壤肥力得以提高。培肥土壤的效果以种植杨树枣槐混交林为,其次为刺槐纯林,再次为杨树纯林。  相似文献   
45.
以欧榛品种巴塞罗娜为材料,进行基质和生长素的对比试验,研究生根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基质试验中,只有混合基质能够提高插穗生根率;在生长素试验中,IBA处理的插穗生根率达到60%,α-NAA 和ABT1处理的插穗生根率只有15%和20%,而对照不生根.榛子硬枝扦插生根过程可分为诱导期、表达期和伸长期3个阶段.POD活性在诱导期和表达期呈上升趋势,伸长期下降,在第20天和60天各有1个高峰;PPO活性在诱导期和表达期上升,伸长期下降;IAAO活性在诱导期缓慢上升,表达期急剧上升,伸长期下降.  相似文献   
46.
本文研究了黄土高原刺槐油松混交林、刺槐纯林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刺槐油松混交林中刺槐的生长量大于纯林刺槐的生长量。混交林下土壤无论是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渗透性能 ,还是土壤化学性质均优于纯林土壤  相似文献   
47.
地杨树刺槐人工混交林的改良土壤功能及养分互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刺槐混交林是我国北方地区沿河及滨海沙地上成功的固氮树种和非固氮树种人工混交林.本文在简单介绍混交林生长情况的基础上,主要对林地土壤养分改良及其种间N、P养分互补关系进行了阐述.指出杨树刺槐混交林生产力提高主要是因为林地土壤养分(特别是N素养分)的极大改善及树种间N、P养分的互补.混交林土壤N素养分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林地土壤微生物活性高,加快了含N较高枯落物分解速度,增强了土壤氨化及硝化强度.而杨树刺槐种间的N、P养分互补则主要表现在混交林中杨树可将吸收入体内的P素通过根系接触转移给相邻的刺槐,而刺槐则可将固定的N素通过根系接触转移给杨树,而且N、P 转移的强度很大.这种奇妙的树种间养分互补机制对杨树刺槐混交林幼林期生产力提高是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48.
采用盆栽方法,把赤霉素和氯化胆碱2种生长调节剂添加到富含微量元素的生物活性肥中,探讨这种复合制剂处理对尾叶桉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桉树生长调控和人工林精准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喷施Lc复合药荆对尾叶桉幼苗的生长、根系的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幼苗的株高、地径、生物量的增长分别比对照大36.7cm、0.25cm、3g,经方差分析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相比,根冠比增加19.07%。Lc复合药剂处理后桉幼苗的分支数有所减少,但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此外,Lc复合药剂具有促使生物量优先分配到茎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为了探讨适于中国特有种虎榛DNA提取的方法和建立虎榛的SSR反应体系,该试验以虎榛幼嫩叶片为材料,通过对CTAB法的改良,摸索出了适于虎榛DNA的提取方法,并以核酸产量、纯度、片断分布情况等指标进行了评价,同时应用16对欧榛SSR引物对虎榛进行了跨属转移,获得了清晰稳定的扩增图谱;上述结果表明获得的基因组质量较高,同时也表明反映体系对虎榛的SSR分析是可行的;并对影响虎榛基因组DNA的制备及扩增反应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0.
杏仁中所含的苦杏仁苷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从林产品安全的角度,采用HPLC定量分析方法对3个仁用杏品种杏仁中的苦杏仁苷质量分数进行了检测,旨在为仁用杏杏仁的食用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以纯甲醇作为提取溶剂,按照1∶20的料(脱脂粉末)液比,80℃水浴回流提取1.5h,为仁用杏杏仁中苦杏仁苷提取的最优化方法;采用HPLC法测得3个仁用杏品种木瓜杏、龙王帽、薄壳1号杏仁中苦杏仁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138%,0.154%和0.123%;测得的对照(中药材苦杏仁)中苦杏仁苷质量分数为2.2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