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林业   53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3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由高度保守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MAPKKK、MAPKK和MAPK组成,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近年来研究表明,在植物中,该信号转导通路通过其3个组分将胞外信号经细胞膜上的受体传递至下游应答因子,在个体生长发育及防御反应PTI及ETI中发挥重要作用。对MAPK在植物中的研究做简要概述,旨在为今后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
分别采用3种方法提取了豫杂一号泡桐组培苗叶片DNA,并对其得率和质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DNAkit,CTAB-Ⅰ和CTAB-ⅡI法提取DNA的得率分别为0.250,0.284,0.312 mg·g~(-1);CTAB法提取的DNA片段大于DNA kit法;利用CTAB-Ⅱ法得到的DNA可被EcoRI,MspⅠ和Hpa Ⅱ完全酶切,该DNA经AFLP-PCR扩增电泳后,产物带型清晰,稳定,重复性好.CTAB-Ⅱ法为泡桐DNA提取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3.
豫杂一号泡桐花粉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接冻存法和程序冻存法对豫杂一号泡桐花粉进行超低温保存研究。结果表明,脱水方法和时间是决定豫杂一号泡桐花粉超低温保存成败的关键因素,脱水至30%左右的含水量能够保证超低温保存花粉的生活力。直接冻存法比程序冻存法更能保存花粉的生活力。  相似文献   
34.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泡桐、悬铃木、刺槐三种木本植物进行了DNA含量测定和倍性分析,通过对3种木本植物的样本检测和分析结果.研究认为流式细胞仪在检测木本植物DNA含量和倍性分析上结果比较稳定一致,通过对大量样本的保存,处理方法及上样量对其检测结果影响的研究。得出流式细胞仪在木本植物DNA含量和倍性综合高效快速检测方法,从而为木本植物的遗传育种.倍性快速鉴定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以3年生四倍体白花泡桐为材料,探讨了染色体加倍白花泡桐木材的物理特性.结果表明,四倍体白花泡桐木材纤维的长度、长宽比值、壁厚和壁腔比值的平均值分别比其二倍体大,而木材纤维宽度、弦向干缩率、径向干缩率、纵向干缩率和体积干缩率平均值则相反.此外,四倍体白花泡桐木材的基本密度、白度、顺纹拉力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硬度和顺纹抗压强度分别比其二倍体泡桐增加了14.29%,16.25%,38.90%,26.13%,32.50%,18.36%和17.28%.  相似文献   
36.
沉水樟体外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沉水樟幼嫩茎段为材料,对其体外植株高效再生系统进行了研究。在对比激素种类和激素浓度组合对沉水樟茎段芽诱导和根诱导影响的基础上,筛选出了其茎段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0 2IBA+5BA,根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0 3IAA。芽诱导率最高可达到86 7%。该研究结果为沉水樟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操作、新品种培育及其工厂化育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7.
在真核基因中,组蛋白会发生多种共价修饰,其中组蛋白的甲基化在表观遗传学中起重要作用。不同的甲基化位点产生不同的作用机理,组蛋白H3K9的甲基化与异染色质形成、基因沉默有关;组蛋白H3K4的甲基化与基因转录激活有关;组蛋白H3K36的甲基化与RNAPⅡ有一定的关系。最近首次报道了组蛋白甲基化的可逆性,并发现组蛋白去甲基酶:LSD1和含有Jmjc域的组蛋白去甲基酶。这些去甲基酶可使不同程度甲基化的组蛋白H3K4、K9、K36去甲基化,同时与基因转录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38.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是我国重要的特色香料植物。我国花椒资源丰富,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目前在花椒育种及栽培过程中存在着育种周期长、育种方式较为局限,以及基础研究薄弱、抗性苗较少等问题。因此,探讨花椒栽培、遗传特性和挖掘重要功能基因,对推动花椒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前人研究,文中从传统育种、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3个方面对花椒育种研究近况进行综述,包括花椒栽培育种的主要方式、诱变育种进展和分子育种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尚需深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花椒精准育种和种质创制发展、推动花椒产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目的]为实现刺槐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研究了刺槐种子的含水量、不同化冻方式及不同程度的机械撞击对超低温保存后刺槐种子的发芽率、电导率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当刺槐种子的含水量从7.1%增加到9.1%,发芽率和TTCH含量明显降低,而电导率上升。这说明在保持种子活力的前提下,低含水量有利于刺槐种子的超低温保存。对于超低温保存后的刺槐种子,40℃温水化冻比慢速室温解冻更为适宜。机械撞击对处于超低温保存下的刺槐种子有一定的影响,故应尽量避免剧烈震动。[结论]含水量对超低温保存后刺槐种子的发芽率影响显著。40℃温水化冻5min的化冻方式对超低温保存后刺槐种子的活力影响较小,种子发芽率较高。  相似文献   
40.
在白花泡桐种子萌发的不同时段、采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甲酯对种子进行不同时间浸泡处理,记录种子发芽率,测定各处理种苗的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在3种因素中,不同时段的处理对种子发芽率和GA含量影响极显著;浸泡时间对ABA含量影响显著;而3种因素对种子芽内的IAA含量、ZR含量影响均不显著;GA含量与种子的发芽率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