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3篇
  2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林业科技工作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半干旱地区林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和存在问题及其在选育耐旱树种、抗旱造林技术、森林经营与有害生物控制、低产低效林改造与更新技术、林地经济等方面面临的科学研究任务,提出了通过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保护和建设好森林生态系统,构建生物多样,加大科研与技术推广投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章古台沙地赤松人工林土壤种子库及天然更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章古台沙地赤松人工林土壤种子库及天然更新特征。结果表明:在赤松人工林土壤种子库中,47.47%的种子分布在枯枝落叶层中,种子平均密度可达253粒?m^-2;52.53%的种子分布在0~5 cm 深的土层中,种子平均密度为280粒?m^-2。从种子品质来看,空粒种子占种子总数的40.90%,腐烂种子占39.96%,完整种子占19.14%。赤松天然更新主要为林下更新,更新幼树呈不规则分布,密度为20348~71798株?hm^-2;其次为林隙更新,更新幼树以群团状分布为主,带状分布为辅,密度为7659~14836株?hm^-2;赤松林缘更新的主要条件是有林缘扩展带,林缘更新密度为856~10810株?hm^-2。  相似文献   
13.
肖巍 《农民致富之友》2014,(11):170-170
在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新背景下,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意义重大。森林资源的保护是一项重大的生态工程,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作者就搞好森林资源的保护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国家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提高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14.
扁桃茎尖包埋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包埋玻璃化法对莎车18号扁桃茎尖超低温保存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低温锻炼、预处理浓度和预处理时间、装载时间和PVS2处理时间对莎车18号扁桃茎尖超低温保存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低温锻炼4周的莎车18号扁桃茎尖切2 mm长用3%海藻酸钠包埋后,在含有0.3 mg/L蔗糖+5%DMSO(二甲基亚砜)的MS培养基预培养1 d,装载液处理20min,在0℃条件下用PVS2处理50 min后迅速投入液氮,24 h后取出,放入40℃水浴锅中化冻1~2 min,用1.2 mg/L蔗糖的MS洗涤液洗涤2次,每次10 min,接种于含6-BA0.3 mg/L和IAA 0.3 mg/L的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暗培养15 d,转移至正常光下,存活率高达52%。  相似文献   
15.
从沙物质粒度分析结果研讨沙生植物的固沙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库布齐沙漠西部地区固定半固定沙丘柽柳、梭梭、白刺、油蒿、花棒等沙生植物生长区,通过对表面干沙和深层湿沙的沙粒粒径进行对比分析,获得以下数据:表面干沙和深层湿沙极粗沙、粗沙、中沙、细沙、极细沙、粉沙的含量分别为0.14%、0.10%、0.24%、72.90%、24.12%、1.85%;0.04%、0.05%、0.27%...  相似文献   
16.
17.
在收集辽宁地区1 761株樟子松样本的胸径、树高与材积的资料基础上,利用统计学原理,对樟子松的胸径与树高、材积分别进行了8种不同的曲线回归分析,得出胸径与材积最优回归方程为V=0.000 165D2.278 86,胸径与树高的最优回归方程为H=0.519 024+0.818 875D-0.023 36D2+0.000 818D3。  相似文献   
18.
利用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密度试验林8个密度水平、3个林龄段(13、21、32a)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胸径、树高、蓄积量的生长和林分自然稀疏、径阶分布、材种出材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樟子松人工林能否稳定、可持续地发挥防风固沙功能,确定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适宜造林密度为1 667~2 500株·hm-2,最佳株行距配置方式为2m×3m。  相似文献   
19.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结构调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尔沁沙地南缘的章古台沙地,选择轻度染病的樟子松中龄林为对象,进行4种方式的林分结构调整试验。结果表明:结构调整促进了林分生长,控制了松枯梢病的发展,改善了林下植被状况和林分土壤水分状况,缓解了林分在干旱期的水分胁迫。综合不同结构调整方式促进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和改善林分环境条件的效果:伐3留2、伐4留2方式好于伐2留2、伐3留3方式,生产上可根据现有樟子松人工林的生长状况,结合混交树种特性,采用适宜的调整方式。  相似文献   
20.
混交林是两个以上具有不同生态要求和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树种组成的林分。按照惯例,主要树种以外的其他混交树种,以株数、断面积或材积计,应不少于25%。混交林可以形成层次多或冠层厚的林分结构,对于提高防护效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