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8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学专家王太福在对青藏铁路的影响进行调研后认为,青藏铁路建成后将改变西藏居民消费结构,减少由于居民不合理的消费结构而导致的生态退化。王太福说,修筑青藏铁路的建设者充分考虑到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同时,青藏铁路的贯通,将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腰椎三针镇痛的变化及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医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其中男45例,女47例,随机分为传统体针组50例和腰三针组42例。传统体针组针刺大肠俞天应穴,配穴为关元俞穴并且直刺和停留,腰三针组针刺肾俞,大肠俞和委中。治疗结束后用静息核磁共振扫描,然后用SPM5软件将数据填入得到ReHo图像。结果:腰三针组和传统体针组的ReHo值(P0.05),相同脑区有双侧小脑半球等12个脑区。腰三针组ReHo值升高(P0.05)的脑区有右侧下顶叶等5个脑区,ReHo值下降(P0.03)脑区有左侧中央后回等5个脑区。结论:传统体针、腰三针通过患者疼痛的中枢镇痛调节针刺疗法,穴位和针刺两处理的差异造成了两个信息的机制和不同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3.
2017年以来,我国农机制造和销售在全国经济持续稳中向好态势中后劲略显不足,面临下行压力.受政策调整、"国二"升"国三"等因素影响,再加上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农机市场已趋于阶段性饱和,全国大部分省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进度较往年放缓.  相似文献   
14.
生猪生态养殖小区集聚式规模饲养,是现阶段解决农户分散饲养与规模经营和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湖南为例,研究了生猪主产区生猪养殖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了生猪生态养殖小区集聚式规模饲养的难点,提出了引导养殖农民入驻生态养殖小区进行集聚式规模养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永春  肖林  李学友 《野生动物》2013,34(5):253-255,306
中华鬣羚是CITES附录I物种,已被IUCN列为近危种,是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内鲜有鬣羚种群数量的报道。2011年10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白马雪山鬣羚的数量进行调查,共在白马雪山叶日片区布设9条样线总计48.3 km。研究表明,叶日片区为鬣羚的理想栖息地,区内鬣羚种群的平均种群密度为2.58±1.25头/km~2,整个叶日片区约有鬣羚140头,80%的置信区间为72~208头。本研究还发现,鬣羚在叶日片区内具有来自狼等肉食动物的捕食风险。在生境选择上,鬣羚偏好利用高山栎林带,样线调查中鬣羚的主要粪堆(76%,n=251)都分布于高山栎林生境内。该类生境的特点为高郁闭度和高隐蔽性,鬣羚的这种选择模式可能是为了躲避捕食者。研究区内,鬣羚与高山麝、毛冠鹿、中华斑羚、岩羊和水鹿等具有生态位重叠,这些有蹄类动物在生存环境严酷的高海拔地区的竞争及共存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生猪生态养殖小区集聚式规模饲养,是现阶段解决农户分散饲养与规模经营和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湖南为例,研究了生猪主产区生猪养殖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了生猪生态养殖小区集聚式规模饲养的难点,提出了引导养殖农民入驻生态养殖小区进行集聚式规模养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唐楚林  肖林  章群  周琪  徐示  王业磷 《海洋渔业》2019,41(2):129-137
笛鲷属(Lutjanus)鱼类经济价值高,物种数量多,但外部形态保守,传统分类鉴定困难。为了解中国笛鲷属鱼类的物种多样性状况,测定了中国沿海19个地点11种笛鲷73个样本线粒体COⅠ基因5'端序列,并与从GenBank下载中国及邻近海域69条同源序列进行DNA条形码分析。研究表明,勒氏笛鲷(L. russelli)、金焰笛鲷(L. fulviflamma)、奥氏笛鲷(L. ophuysenii)、约氏笛鲷(L. johni)、蓝点笛鲷(L. rivulatus)、五线笛鲷(L. quinquelineatus)、千年笛鲷(L. sebae)、紫红笛鲷(L. argentimaculatus)、白斑笛鲷(L. bohar)、马拉巴笛鲷(L. malabaricus)、黄笛鲷(L. lutjanus)、印度笛鲷(L. indicus)、画眉笛鲷(L. vitta)、星点笛鲷(L. stellatus)、四带笛鲷(L. kasmira)、驼背笛鲷(L. gibbus)、焦黄笛鲷(L. fulvus)、红鳍笛鲷(L. erythopterus)等18种笛鲷142条COⅠ序列组成18个自展数据支持率(bootstrap)为99%~100%的单系分支,分支间平均遗传距离14.4%(2.9%~21.8%)约为分支内平均遗传距离0.17%(0~0.6%)的85倍,其中10种笛鲷独立成支,支持其物种有效性。勒氏笛鲷分成2小支,小支间平均遗传距离(2.9%)是小支内平均遗传距离(0.5%)的5.8倍,未满足"10×法则",其准确的物种分类地位尚待明确。印度笛鲷与勒氏笛鲷、画眉笛鲷与奥氏笛鲷出现混杂,推测从GenBank下载的印度笛鲷序列KF830898和KF830905可能来自勒氏笛鲷;画眉笛鲷序列KU943888可能来自奥氏笛鲷。中国近海星点笛鲷和蓝点笛鲷混杂且种间遗传距离仅为2.1%,接近一般种内遗传距离2%;红鳍笛鲷和马拉巴笛鲷遗传距离种间(0.3%)与种内(0.2%~0.3%)相当,且形态相似,推测是同一物种,也不排除它们存在种间杂交和为近期分化物种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对湖南省2007年列入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支持范围的1 079个生猪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进行专题研究, 系统分析了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的意愿。结果显示:在供给条件下, 规模养殖场愿意进行标准化改造, 其改造意愿按从高到低的顺序为栏舍改扩建>防疫设施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沼气池建设>良种引进。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养殖场的标准化改造意愿不同, 96.8%的规模养殖场愿意改扩建栏舍, 50%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愿意进行防疫设施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和沼气池建设;洞庭湖区92.2%的规模养殖场愿意配套沼气池建设;养殖场的规模越大对粪污环境治理意愿越强烈;生猪优势产区进行防疫设施建设的意愿高;生猪优势产区和中小规模养殖户愿意自主配套资金进行标准化改造。  相似文献   
19.
滇中三种典型人工林群落结构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云南松,直干桉,直干桉-黑荆三种人工森群落对象,对不同植物群落结构与土壤侵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人工林群落中,直干桉-黑荆混交林群落和云南松植物群落具有较强的控制径流和土壤侵蚀的能力,直干桉人工林群落控制能力较差,在相同坡度和降雨条件下,有机质含量,乔木层盖度,树冠截留量,建群种平均材积,枯落物凋落量,水稳性团粒百分比等因子数值大,土壤侵蚀量小,乔木树种的生物学特征特性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四川卧龙地区木本植物类群的详细调查和对过往研究资料的系统收集、统计分析 ,表明 :卧龙地区有木本植物 83科、2 2 4属和 6 84种 (含种以下等级 ,不含栽培种 ) ;卧龙地区以温带成分为主 ,占总属数 5 8 33% ,热带成分占 36 5 6 % ;卧龙地区稀有濒危植物、单种属、少种属、中国特有属均占较大比重 ,说明其历史起源的古老性 ;卧龙林区木本植物地理成分复杂 ,联系广泛 ,分布交错 ,特别是热带、亚热带科、属中耐寒种类及中国西南特有成分的增多 ,为“川西山地欧亚大陆热带、亚热带的高山温带成分的发源地”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