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6篇
  9篇
综合类   47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通过在晚松分布的江西峡江地区分株采样,对晚松球果及种子形态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开展晚松球果及种子性状在株间和株内的差异性研究。表型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性状在株间和株内差异明显,晚松球果及种子形态性状在株间、株内存在丰富的变异;球果和种子形态性状间的相关分析显示,晚松球果越大,果质量越重,相应的其种子也越大,种子单粒质量也越重。种子单粒质量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果质量、种长、种厚及种长×种宽×种厚4个性状的总贡献率达92.1%;建立这4个性状与种子单粒质量的线性回归模型,发现果质量和种长×种宽×种厚(0.618和0.666)对种子单粒质量的预测效果要优于种长和种厚(0.529和0.428)。  相似文献   
32.
为了解油茶树体K含量年动态变化及其与产油量之间的关系,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3个油茶品种长林3、长林4和长林40为试验材料,定期调查测定其叶、花、果积累的K养分含量,分析油茶发育过程中K含量变化,并采用通径分析探讨其与产油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油茶春梢萌发前,叶片全K含量最低,春梢生长结束时,达到第1个高峰,之后下降,进入花芽分化期和果实膨大期,叶片全K含量再次上升,到油脂转化关键时期开始下降,休眠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花芽和果实全K含量整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油茶春梢叶片全K含量与当年产油量负相关,与第2年产油量正相关;花芽全K含量与产油量正相关,果实膨大期到成熟期果实全K含量与产油量达到显著正相关;长林40果实全K含量显著较高,长林4的2a平均亩产油量显著高于另外2个品种,与产油量最低的长林40极差达54.01kg。3)叶片和花芽全K含量对当年产油量为直接负效应,果实全K含量对当年产油量为直接正效应且作用最大。进入果实膨大期可以增施K肥以提高果实全K含量,从而提高产油量,在品种选育时长林4是较为优良的选择。  相似文献   
33.
生态化学计量在研究生态系统动态变化和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阐明林龄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及为森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林龄(5、10、20和40年)陈山红心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根际和非根际土中,有机碳分别介于13.05~37.00、9.18~33.06 g/kg,全氮分别介于1.20~3.22、1.40~3.89 g/kg,全磷分别介于0.23~0.68、0.28~0.84 g/kg,C∶N分别介于9.60~15.70、6.54~8.87,C∶P分别介于33.90~95.84、23.31~56.13,N∶P分别介于3.14~8.78、3.56~6.74。根际有机碳、C∶N和C∶P大于非根际,其余在根际和非根际间无显著差异。随着林龄的增加,有机碳、全氮含量及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均先降低后升高,土壤全磷含量呈下降趋势。相关性表明C∶N和C∶P主要受有机碳的影响,而N∶P受全氮的影响大于全磷。因此,在森林经营过程中,须注意监测土壤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动态变化,并应考虑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4.
油茶土壤养分和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对沼液用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沼液在油茶上的应用提供合理与科学的指导,以6年生油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了5个施不同沼液量的试验组(B_0:0 kg/株,对照组;B_1:10 kg/株;B_2:20 kg/株;B_3:30 kg/株;B_4:40 kg/株),连续2 a观测其对油茶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变化情况及对油茶果实产量、含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沼液能够显著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对土壤肥力改良作用明显。在施沼液2 a后,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随着沼液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则趋于平稳。5组处理中,以B_4(40 kg/株)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的改善效果最好。在油茶果实方面,施用沼液能有效提高油茶单株鲜果产量,改善油茶果实经济性状。不同沼液用量处理油茶鲜籽含水率、鲜出籽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差异显著。与对照组B_0处理相比,B_3(30 kg/株)处理油茶鲜出籽率提高了56.7%,干出籽率提高了34.72%;B_4处理主要提高了油茶果实含油率,与对照相比,其种仁含油率提高了21.20%,鲜果含油率提高了58.93%。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油茶果实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以土壤速效磷含量与果实含油率相关性最好。因此,施用沼液能够改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显著提高油茶果实含油率。  相似文献   
35.
青钱柳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以MS为基本培养基.加入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激素,对青钱柳种子萌发芽、3年生植株和15年生植株的一年生枝条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BA对青钱柳愈伤组织的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设6种培养基,以MS BA(1.0mg/L)的愈伤组织形成率最高,为76.3%。种子萌发芽的茎段没有形成愈伤组织,3年生植株和15年生植株上的一年生枝条间愈伤组织形成率无明显差异。诱导过程中无褐化现象。  相似文献   
36.
为了研究环割对油茶春梢萌发期营养生长及养分调控的影响及养分与春梢生长特性的关系,以7年生无性系油茶为材料,进行360°环割、180°环割和不环割3种不同环割量试验,于环割口愈合前后分别测定叶、根有机及无机养分,调查春梢叶片表型、新梢长度及粗度等性状特性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阐明油茶春梢生长与养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360°环割抑制了春梢生长,使单叶面积、新梢长度和粗度分别降低了9.47%、24.12%和20.55%,而180°环割对春梢生长影响不明显;(2)环割口愈合前,环割对油茶叶片氮的积累有抑制作用,对叶片磷、钾含量及根系氮、磷、钾的积累均有促进作用,环割口愈合后,环割对根、叶磷的积累影响不明显,但对氮、钾积累的抑制或促进作用仍然存在;(3)360°环割能明显促进油茶春梢叶片对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抑制春季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向根系运输;(4)油茶冬、春季叶片中氮、磷含量越高越有利于春梢生长,冬、春季根中氮、磷、钾养分含量高则始终不利于春梢生长,而春梢生长差会进一步影响根系有机营养的积累。可见环割促进了油茶叶片对磷、钾的积累,抑制了叶片对氮...  相似文献   
37.
【目的】给油茶林进行营养诊断,为高效经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方法】选取7年生小果油茶中的‘龙眼茶’和普通油茶中的‘长林166’‘长林18’‘长林4’,测定果实成熟期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和部分叶片形态指标等特性分析差异,并探讨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1)4种油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含量均为营养枝叶>结果枝叶;2)同一类型枝上叶片相同养分含量中‘长林166’和‘长林18’养分含量整体比其他两种油茶高,不同养分含量结果枝叶全氮>全磷>全钾,营养枝叶全氮>全钾>全磷;3)4种油茶中不同类型枝上结果枝叶的面积和比叶重比营养枝叶小;4)同一类型枝上的叶面积属‘长林18’的最大,而叶形指数最小;5)‘龙眼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与其他3种油茶相比均较低;6)果实产量和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包括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全氮和全钾、叶面积和比叶重等,且叶片全氮、叶面积和比叶重都与产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营养枝叶、结果枝叶与果实间的养分存在积累与转移,可以从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含量和形态特征上判断油茶生长的好坏与产量的高低,根据不同树种调整营养枝与结果枝的比例,促进叶片养分高效利用,实现油茶优质丰产。因此研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进一步为提高油茶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8.
利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江西宜春油茶幼林土壤进行了养分限制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宜春油茶幼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为N、P、Ca,盆栽不施N、P、Ca作物分别减产63.97%、61.32%和19.08%。  相似文献   
39.
为了解不同肥料和不同浓度芸苔素内酯对油茶下一年春叶养分等指标的影响,选择长林4号、18号和166号优良无性系油茶品种,对其进行施肥(生物有机肥、油茶专用肥、复合肥)及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油茶春叶叶绿素SPAD值最高处理组合是长林4号、每株施生物有机肥1 kg和喷0.033 mg.kg-1芸苔素内酯;油茶春叶干物质含量最高的处理组合是长林18品系、每株施油茶专用肥0.5 kg和喷0.033 mg.kg-1芸苔素内酯;油茶春叶中氮和磷含量最高的处理组合是长林18品系、每株施油茶专用肥0.5 kg和喷0.033 mg.kg-1芸苔素内酯;叶片钾含量最高的处理组合是长林4品系、每株施生物有机肥1 g和喷0.067 mg.kg-1芸苔素内酯;钾对油茶春叶叶绿素SPAD值贡献率最高,氮对春叶干物质积累贡献率最高。  相似文献   
40.
连续多年观察青钱柳开花,分析了温度、光照、降水、树高、胸径和花龄对青钱柳幼树花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青钱柳的雌、雄花出现时间与花前积温有关,雄花始终比雌花早出现5-7 d,雌、雄花期能相遇;青钱柳幼树有雌花株、雄花株、雌雄花同株多种花性别类型,其中雌花株出现的概率与前一年的降水量和开花前6个月的光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他花性别类型个体与温度、光照和降水关系暂不明显;不同花性别类型植株胸径和树高均值大小为:两性花株>雌雄花同株>雌花株>雄花株>未开花株;青钱柳幼树花性别转变现象普遍,大部分青钱柳首次只开雌花,第2、3年开花时变成雌雄花同株类型,雄花株比例随花龄增长呈下降趋势,雌雄花同株比例增大;青钱柳开花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停开花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