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7篇
  9篇
综合类   47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81.
为了解不同育苗方式条件下晚松不同种源苗期生长及生物量差异,选择江西省3个不同种源的晚松,采取露地直播和容器育苗两种方式播种,对一年生晚松苗期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等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露地直播的晚松地径和冠幅显著大于容器苗,但其苗高相对更小,苗高和地径表现为峡江安福泰和,冠幅表现为峡江泰和安福;露地苗的苗高种源间无显著差异,而容器苗有极显著差异,地径和冠幅差异规律一致,均达显著水平;露地苗的一级侧根数显著多于容器苗,主根长和一级侧根均长无显著差异,且长度均表现为峡江安福泰和,一级侧根数表现为峡江泰和安福;露地苗的一级侧根数种源间差异极显著,容器苗差异不显著,露地苗的一级侧根均长无显著差异,而容器苗有显著性差异;同种育苗方式,种源间的主根长均无显著差异;露地直播的晚松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总的生物量均显著大于容器育苗,各生物量均表现为峡江安福泰和;露地苗的各部分生物量种源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容器苗差异均不显著;一年生的晚松,除了苗高容器育苗较露地直播高,其他生长指标和生物量均以露地直播方式较好,露地直播对晚松能源利用率的提高效果更显著。峡江种源晚松的各生长指标以及各生物量均大于安福和泰和种源,可选为优良种源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2.
美丽胡枝子再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美丽胡枝子为材料,研究了6-BA、2,4-D、NAA和苗龄等因素对其子叶节再生、节段扩繁和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目的是要建立其高效再生体系.试验结果表明,6-BA、2,4-D对美丽胡枝子子叶节再生有显著作用,再生最佳培养基为MS+2,4-D 1.0 mg/L+6-BA 0.5 mg/L+NAA 0.5 mg/L;不同苗龄的子叶节再生能力差别不大,但随着苗龄延长,子叶节对6-BA的敏感性增强; 6-BA对美丽胡枝子节段不定芽的形成影响也很明显,MS+6-BA 1.0 mg/L +NAA 0.1 mg/L为其最佳增殖培养基;6-BA对美丽胡枝子试管苗的生根作用不大,而NAA对生根的影响显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6-BA 0.15 mg/L+NAA 0.5 mg/L.   相似文献   
83.
为了解福建省三明市石壁镇油茶林紫色土的土壤养分状况,为平衡施肥提供参考,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该地油茶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明市石壁镇油茶林地有机质和N、P、K、Ca、Mg等大中量元素含量较低,Cu、Mn元素含量相对丰富;该土壤对P的吸附固定能力极强,对B的吸附较强,而对K、Cu、Zn的吸附固定作用较小,对Mn的吸附最弱;N、P、Ca、Mg这4种养分元素是该油茶林地土壤的主要限制因子,Zn、Fe、S元素是潜在的养分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84.
为了研究油茶的最佳芸苔素内酯用量,以长林优良无性系为材料,进行采用叶面喷施0.067 mg/L、0.050 mg/L、0.033 mg/L、0.025 mg/L及0.020 mg/L质量浓度芸苔素内酯的试验,在油茶不同生长期调查并测定各项指标,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对春梢生长最有利的芸苔素内酯质量浓度是0.067 mg/L;对秋梢生长最有利的芸苔素内酯质量浓度是0.025 mg/L;新叶叶绿度Spad值增加最大的芸苔素内酯质量浓度是0.033 mg/L;老叶叶绿度Spad值增加最大的芸苔素内酯质量浓度是0.050 mg/L;油茶产量最高的芸苔素内酯质量浓度是0.050 mg/L;油茶出籽率最高的芸苔素内酯质量浓度是0.050 mg/L;油茶籽千粒质量最大的芸苔素内酯质量浓度是0.067 mg/L。  相似文献   
85.
奉新毛竹林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地统计学的半方差函数,定量研究了奉新县平衡施肥毛竹林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毛竹林土壤养分存在半方差结构,多数为球状模型。奉新毛竹林土壤的变程为32~398.m,取样距离15~20.m,能满足毛竹林土壤空间变异评价的要求。N、P、K等养分的空间相关性小,人为经营、施肥等措施对土壤速效N、P、K的影响大于Ca、B、Fe、Mg等养分。奉新毛竹林土壤养分的分数维值排列顺序为:Cu>Mn>全P>Zn>P>N>Fe>K>Mg>S>OM>Ca>B>全K>全N。施肥时间长对于养分的空间分布均匀性有调和、促进作用。毛竹林土壤养分结构性变异大于随机变异,土壤内在属性(土壤矿物和地形)比人为因素(栽培管理水平和施肥措施)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86.
为了解马尾松二代种子园20个无性系的差异,对其生长性状和种实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个无性系间的地径、株高、行间冠幅、株间冠幅、单株果数、单株果质量、球果横径、球果纵径、果形指数、种子总质量、优质种质量、千粒重等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无性系间的生长性状和种实性状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其中单株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79.12%),球果横径的变异系数最低(8.05%);单株果质量与种子总质量、优质种质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地径与株高、行间冠幅、株间冠幅、果形指数等密切相关,各性状均与千粒重无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8号无性系在不同条件下均单独聚为一类,其在生长性状和种实性状上均表现较优,可作为后续育种的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87.
干旱胁迫条件下胡枝子渗透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胡枝子属中的6个种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热稳定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胡枝子脯氨酸含量变化有较大的影响.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从75%-80%下降到55%-60%时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较少,而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下降到35%-40%时则迅速增加.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下降,各个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热稳定蛋白含量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从75%-80%下降到55%-60%时增加,而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下降到35%-40%时则迅速减少.研究结果认为在脯氨酸、热稳定蛋白与可溶性糖之间可能存在着互为补偿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
胡枝子属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利用ISSR技术对胡枝子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的实验过程中,对影响PCR扩增效果的一些因素如DNA的提取、模板DNA质量浓度、Taq酶用量、引物用量、dNTP的用量以及退火温度等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筛选优化出可用于胡枝子属ISSR-PCR分析较适宜的PCR反应条件:Taq酶1.0 U,2μL的10×Buffer(200 mM Tris-HC l;200 mM KC l;100 mM(NH4)2SO4;15 mM MgC l2),模板DNA 40 ng,dNTP 0.2 m mol/L,引物0.2μmol/L.  相似文献   
89.
赣南毛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PLF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际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组分,在养分循环、有机质分解等生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根际微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以赣南毛竹林为对象,利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法分析了不同年龄毛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赣南毛竹根际土壤PLFA含量为3.97±0.51μg/g,不同菌群微生物PLFA含量表现为细菌(2.74±0.35μg/g)真菌(0.48±0.07μg/g)放线菌(0.33±0.05μg/g)。毛竹根际土壤PLFA单体含量间的结构格局不受年龄的影响,但各PLFA单体含量、各类群微生物PLFA含量、真菌/细菌(F/B)、饱和支链/单不饱和脂肪酸(SAT/MONO)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以II度竹根际土壤最高(表征原生生物的20∶4ω6,9,12,15c以III度竹最高),cy/pre变化趋势与之相反。根际土壤总PLFA含量、真菌和G-在不同年龄间差异显著。毛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不同年龄间差异显著,表现为II度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明显区别于其他年龄。i14∶0、a15∶0、cy17∶0和18∶1ω7c(细菌生物标记)对主成分1的贡献率最大,20∶4ω6,9,12,15c(表征原生生物)、18∶1ω9c和18∶2ω6,9c(表征真菌)及i16∶0(表征细菌)对主成分2的贡献率较高。造成以上变化规律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年龄毛竹鞭根活力特性不同引起,II度竹根际土壤微生物PLFA量和结构明显区别于其他年龄毛竹。因此,II度竹根际土壤微生物状况可能对竹林地土壤环境状况变化更敏感,可用其指示毛竹林地土壤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90.
氮、磷、钾和灌水用量对油茶春梢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油茶产量与春梢的生长状态密切相关,探讨春梢生长与水肥之间的关系可为油茶水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测土配方的基础上针对氮、磷、钾和水4个因子的用量,分别设置5个梯度水平,并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处理,在江西九江高产无性系油茶成林中开展了水肥试验,通过测定油茶春梢长度、梢直径和叶面积,分析油茶春梢生长的水肥需求规律,筛选出最佳的水肥栽培方案。【结果】在试验用量范围内,适量的氮和水的对油茶春梢伸长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磷、钾影响较小。氮、磷、钾、水4个因子对梢直径和叶面积的增加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用量不宜过大。氮与磷、氮与钾、氮与水、磷与水互作对梢长有明显耦合效应;当氮肥水平较低时,适量增施磷肥促进春梢伸长,增施钾肥影响不明显,当氮肥用量较大时,增施磷肥表现为拮抗效应,适量增施钾肥表现为正向耦合效应;氮素或水对油茶春梢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均存在阈值,在阈值范围内两者能产生正向协同耦合效应;水分不足时,磷肥能抵御干旱胁迫的伤害,促进春梢伸长生长,水分充足时,磷肥肥效难以发挥,过量施用造成肥料浪费。一定用量范围内,氮与钾互作对梢直径有明显正向耦合效应,但用量过大则促进效果不明显。【结论】氮、磷、钾、水4个因子均为变量时,以春梢长、梢直径和叶面积接近最大值为目标优化出的水肥方案为:全年每株油茶增施有效养分 N 160 g,P2 O560 g,K2 O 252 g、灌水25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