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18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6篇
  8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紧凑型玉米不同群体的冠层特征和物质生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掖单13号随着密度群体和肥力水平的增加,茎叶夹角变小,叶向值增大,群体干物质生产率增加。全生育期平均干物质生产率与产量密切相关(r=0.9323**)。群体干物质生产率吐丝前和吐丝后30~45天,受群体光合势的影响较大,而吐丝后15~45天受群体净同化率的影响较大。要获得高产,必须争取冠层的早形成和延长功能叶片的寿命,以提高和保持后期较高的净同化率。  相似文献   
22.
为在RNA水平上快速检测小麦条锈菌夏孢子的存活力和致病性,选取-20℃下保存1年和10年的菌株,检测小麦条锈菌夏孢子RNA产量和完整性,并通过室内人工接种实验鉴定其致病性。结果表明,RNA产量高于600 ng·mg-1的夏孢子具有致病性,低于600 ng·mg-1的夏孢子均已丧失致病性;RNA完整性好的菌株,其存活力高,潜育期和致病性与新鲜夏孢子基本一致,RNA完整性差的菌株存活力低,潜育期延长,致病性弱;RNA严重降解的菌株存活率极低或失活,完全丧失致病性。因此,通过检测小麦条锈菌夏孢子RNA的产量和完整性可以评估其存活力和致病性。  相似文献   
23.
利用Burkard定容式孢子捕捉器结合real-time PCR定量技术,分别对种植高抗、中感和高感白粉病小麦品种的田间空气中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real-time PCR定量与传统的显微观察计数两种方法测得的孢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两种病菌孢子计数方法在同一抗性品种上监测到的孢子浓度动态相近。此外,两种方法测得的孢子浓度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致,空气中的白粉病菌孢子浓度主要与空气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利用两种方法测定的田间空气中白粉病菌孢子浓度分别建立了基于累积孢子浓度的田间病情估计模型。分析发现,基于两种孢子浓度测定方法建立的病情估计模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real-time PCR定量技术测定的孢子浓度在构建白粉病病情估计模型上具有一定可行性。该结果为real-time PCR定量技术与病菌孢子捕捉技术相结合用于小麦白粉病的监测和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条锈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威胁小麦的安全生产。湖北襄阳是我国小麦条锈菌的主要冬繁区之一,可以向我国东部和北部麦区提供菌源。为明确襄阳地区小麦条锈菌夏孢子数量动态变化规律,更科学制定小麦条锈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策略,本研究利用孢子捕捉仪及TaqMan RT-qPCR方法,2019-2021年对襄阳地区空气中条锈菌夏孢子数量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襄阳地区条锈菌夏孢子数量高峰出现在4-5月和10-11月,且不同年份孢子数量和高峰期持续时间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发现,条锈菌夏孢子数量与空气温度及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25.
胡小平 《饲料研究》2022,(3):124-128
在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饲料上市企业价值评估工作已成为饲料行业经营者、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的关注焦点.文章基于粗糙集理论及Rosetta软件,构建饲料上市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并将17家饲料上市企业依据7∶3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验证价值评估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结果 显示,基于粗糙集理论的饲料上市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对企业价值预测...  相似文献   
26.
大丽轮枝菌VdLac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漆酶基因VdLac在大丽轮枝菌中的功能,克隆该基因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和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对VdLac进行敲除和功能回复,获得敲除和互补突变体。以野生型JY为对照,对敲除突变体和互补突变体进行生物学功能测定。结果显示,VdLac基因全长1 978bp,cDNA序列全长1 713bp,编码57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VdLac基因缺失突变体(△VdLac)对硝化压力更敏感,其在CM培养基上仍可产生漆酶,但产生漆酶的能力降低;表明大丽轮枝菌漆酶基因VdLac不影响菌株的营养生长、产孢、致病力以及黑色素合成。  相似文献   
27.
为有效预测小麦返青期条锈病发病程度,根据2011-2013年田间实测温度,对气象站温度数据进行校准,并对3a间甘肃、青海2省10个监测点的秋苗病株率、日平均温度、田间小麦种植品种抗冻程度等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小麦返青期条锈病病株率的预测模型,发现日平均温度对小麦返青期条锈病发病程度影响最大,模型预测准确度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28.
 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采用实时定量PCR研究基因表达获得可信数据的关键。以小麦在条锈病菌及温度双因素胁迫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评价了CDCRLIACTIN和26S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偃6号小麦在常温(15℃±1℃)未接种条锈病菌,以及接种条锈病菌并培育至花斑期分别在高温(20℃±1℃)、变温(20℃到15℃)条件处理中,基因RLI表达不稳定,基因ACTIN在常温条件下以及在条锈病菌及高温处理条件下的表达量相对稳定,但在变温条件下波动较大。表达最稳定的基因是26S,其次是CDC基因,它们可以作为小偃6号-CYR32-温度互作体系中基因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的内参基因,26SCDC是最佳内参基因组合。  相似文献   
29.
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完善水土保持监督机制的角度,提出了强化宣传,提高认识;注重队伍建设,健全监督执法网络;落实各项制度,规范监督执法行为;加强部门协作,强化监督执法;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等5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30.
2010-2011年度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给小麦条锈病预测及防控策略制定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2010-2011年对采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条锈菌标样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1 014份标样中,共监测到133个致病类型,其中CYR33出现频率达19.7%,与2009-2010年的23.7%相比略有下降,连续二年超过CYR32,居于首位;CYR32出现频率为18.1%(2009-2010年为21.6%),位居第二,主要分布在陕、甘、川地区。供试标样中还有44份被鉴定为贵农22致病类群,出现频率为4.3%,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和云南三省,陕西、青海、山西、新疆、贵州和西藏等地亦有分布,应引起育种和推广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