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研究了以东京野茉莉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L16(4(5))正交试验确定东京野茉莉油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5℃,催化剂用量1.0%(质量分数),醇油量的比8:1,反应时间60 min,搅拌速率700 r/min.在此条件下的生物柴油转化率为97.94%.对制备的生物柴油性能进行了检测,与我国0#柴油性能接近,是/种比较理想的0号柴油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2.
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Bl.var.acuteserrata Maxim.ex Wenz.)(RCHL)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SPL)是鄂西地区天然栎类林主要建群种,比较不同林龄2种林分碳密度分布特征,对于评估栎类林森林碳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调查,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推荐的森林碳储量估算方法,研究了锐齿槲栎林和栓皮栎林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密度特征。结果表明,鄂西地区锐齿槲栎林和栓皮栎林碳密度为183.68、150.61 t·hm-2,且两者间碳密度分配格局存在明显差异,2种林分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密度占总碳密度的百分比分别为53.17%、1.34%、0.64%、44.85%和35.27%、0.76%、1.50%、62.47%。锐齿槲栎林生态系统碳密度高于栓皮栎林,前者以乔木层的比例最大,后者以土壤层为主;锐齿槲栎林活体植被层比栓皮栎林具有更大的固碳能力,而栓皮栎林能产生更多的枯落物,随着林分的发育,土壤层碳密度在生态系统碳密度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小。影响乔木层碳密度差异的因素主要为海拔和林分密度,影响土壤层碳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纬度;鄂西地区栎类林以幼龄林居多,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油樟和异樟根(主根和侧根)精油的化学组成成分,为其化学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将油樟和异樟根(主根和侧根)样品处理后进行水蒸气蒸馏,对精油组分进行GC-MS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油樟主根和侧根精油中共鉴定出31种化合物,相对含量之和分别占其根中精油总量的95.14%和93.60%;从异樟主根和侧根精油中共鉴定出39种化合物,相对含量之和分别占其根中精油总量的92.64%和91.86%。油樟根(主根和侧根)精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黄樟油素、1,8-桉叶油醇、樟脑、α-松油醇;异樟根(主根和侧根)精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黄樟油素、樟脑、异-橙花叔醇、1,8-桉叶油醇、甲基丁香酚。油樟和异樟根精油共有组分有20种,非共有组分有30种。【结论】油樟和异樟根(主根和侧根)精油的主要化学组分是醚类、醇类和酮类物质,且黄樟油素是二者根精油中的绝对主导成分,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体与土壤的人-畜-鱼共患病原菌。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生物被膜状态下嗜水气单胞菌在抗生素金霉素的胁迫下,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蛋白表达上升,但具体特性与功能尚不明确。为进一步探究这些蛋白在抗生素胁迫下的变化规律与功能,设计引物克隆乙酰辅酶A羧化酶羧基转移酶α亚基(AccA)、乙酰辅酶A羧化酶羧基转移酶β亚基(AccD)、酰基载体蛋白质合成酶(FabB)以及丙二酸单酰辅酶A酰基载体蛋白酰基转移酶(FabD)。通过比较各高表达菌株在金霉素作用下的生存率,来分析相关蛋白的耐药特性。结果表明,高表达AccD、FabB和FabD蛋白能够显著提高细菌在抗生素胁迫下的生存率,而高表达AccA蛋白则只在前期提高细菌存活率。此研究揭示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相关蛋白在细菌的耐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也为后续研究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紫金牛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金牛根、茎、叶、种子等不同部位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紫金牛根、茎、叶和种子挥发油中共检测出79种化学成分,其中有4种相同化学成分.这些共有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占紫金牛根、茎、叶和种子挥发油中总相对百分含量的62.59%、70.15%、47.71%和45.62%.在紫金牛不同部位挥发油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均为α-石竹烯,按其含量排序为:茎(69.64%)>根(61.53%)>叶(43.56%)>果(41.33%);其次是石竹烯,除果实中未检测到外,其他部位含量排序为:茎(17.96%)>根(15.44%)>叶(7.87%).两种成分含量之和为茎(87.60%)>根(76.97%)>叶(51.43%)>果(41.33%).试验结果可为紫金牛挥发油成分的化学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朱砂根岩白菜素纯化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101型和D103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朱砂根岩白菜素粗提物进行静态纯化比较试验,结果表明: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作为上柱树脂对朱砂根岩白菜素粗提物的吸附和洗脱效果均优于D103型,当介质的pH值为6.5,试验温度为20℃,洗脱剂为95%乙醇时,其静态饱和吸附量为113.00±0.44mg/g,静态洗脱率为90.90±0.23g/100 g.在其他条件与静态纯化相同的情况下,当上样液浓度为13.5 mg/mL,吸附流速为1.5 mL/min,并以95%乙醇作为动态洗脱剂时,则动态吸附量为91.24 mg/g,洗脱率为90.1%.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马尾松林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马尾松林下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准确量化马尾松林下降水分配过程以及水源涵养功能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5—9月,在1个马尾松林下布设16个截面面积为3 000 cm~2的雨量收集器来观测穿透雨,选择27株马尾松标准木研究树干茎流的空间变异特征,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冠层结构参数与穿透雨、树干茎流之间的关系,并用Monte Carlo抽样方法确定在一定误差范围内估测穿透雨所需雨量收集器的数量。【结果】研究期间林外总降雨量1 008. 4 mm,林下总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分别为829. 8和14. 4 mm,各占总降雨量的82. 3%和1. 4%;树干茎流量和茎流率均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茎流量变异系数随着降雨量增加而减小,且茎流量变异系数达到60%后趋于稳定,树干茎流量与树木的冠幅面积和胸径呈显著正相关(P0. 01);穿透雨率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加,穿透雨率达到87%后趋于稳定,用"S"曲线函数可较好地拟合穿透雨率与降雨量的关系(P0. 01);在测定样地中,穿透雨量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其变异系数随降雨量增加先显著降低而后稳定,两者用倒数函数拟合效果较好(P0. 01);冠层结构是影响穿透雨量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但其作用因降雨量的大小而不同;叶面积指数、冠层厚度、测点距树干的距离以及冠层覆盖度均能影响穿透雨的空间分布,其中以叶面积指数对穿透雨量的影响最大;不同雨量级在相同置信区间达到相同的误差水平,所用穿透雨收集器数量不同,随着雨量级增大,用较少雨量收集器就可以达到相同的误差水平,当雨量级在0~10mm时,所用穿透雨收集器数量最多,即95%置信区间下,5%误差范围内,所需最少的穿透雨收集器数量为13个;雨量级在大于40 mm时,达到相同误差水平所用集水槽数量最少,即95%置信区间下,测的穿透雨值在5%误差范围内,所需最少的穿透雨收集器数量为6个。【结论】马尾松林下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空间变异特征同时受降雨特征和冠层结构特征的影响,且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的空间异质性均随着降雨量增大而减小,而后趋于稳定,但树干茎流量的空间变异系数稳定值大于穿透雨,冠层结构决定了林内穿透雨量空间分布的总格局,其中以叶面积指数与穿透雨率相关性最强,而胸径对树干茎流量的影响最为显著;本研究在参考降雨量级0~10 mm时,在95%或90%的置信区间下,若将穿透雨数值控制在5%误差范围内,在50 m×50 m样地内至少需布设13或11个3 000 cm~2收集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截干高度对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穗条的影响,为枫香无性扩繁、采穗圃营建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设置6个不同的截干高度,分析其穗条数量、长度以及粗度等之间的关系及差异,结果表明:单株穗条的数量越多,其平均长度越短、穗条越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截干高度处理间穗条的数量和粗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明截干高度的不同可对枫香穗条的数量和粗细产生明显的影响;在湖北省生产应用中,枫香截干高度以30 cm为宜。  相似文献   
19.
20.
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竹柏叶片及其枝条中挥发油,通过GC-MS 对其进行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竹柏叶片及其枝条挥发油中各检测出36和43个成分,共检测出52种物质,定性组分含量分别占二者挥发油总含量的90.05%和87.8%。竹柏叶片及其枝条挥发油中共有成分27种;特有成分,叶片有9种,枝条有16种。本实验结果可为竹柏提取药用原料部位的选择以及化学成分的精准利用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