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2篇
综合类   71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结合案例教学的理论及方法,探索了适宜于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了该课程教学案例资源库,着重强调了案例教学法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科研思维,激发学生参与解决生产和社会实践问题的使命感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2.
外源NO对渗透胁迫下油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EG6000处理的方法,研究了外源NO对渗透胁迫下油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油松种子发芽率下降,严重影响种子胚根的生长,低浓度(0.1~0.3mmol.L-1)NO能有效缓解渗透胁迫的影响,促进种子的萌发;高浓度(>0.5mmol.L-1)NO对油松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渗透胁迫条件下,外源NO处理能使油松幼苗SOD活性增强,超氧物阴离子自由基(O2-)、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脯氨酸及叶绿素含量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外源NO处理可消除活性氧减轻渗透胁迫引起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同时通过增加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增强油松幼苗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13.
通过摇瓶液体培养试验,对皱柄白马鞍菌液体深层培养中培养基成分、pH值、装液量及摇床转速、培养时间等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含小麦粉20 g/L、硫酸氨2g/L、MgSO40.5 g/L、KH2PO40.46 g/L、K2HPO41 g/L,最适pH 5.5-6.5,装液量300-400 mL/L,接种量5 mL培养菌液,温度26-28℃;摇床转速100 r/min,培养时间7 d。适宜条件下最大菌丝生物量可达5.867 g/L。  相似文献   
114.
低聚壳聚糖激发子对杨树抗病性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壳聚糖(脱乙酰几丁质)为原料,采用H2O2氧化法降解壳聚糖制备低聚壳聚糖激发子,通过诱导处理杨树愈伤组织,研究了低聚壳聚糖激发子对杨树抗病性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低聚壳聚糖激发子对PAL、几丁质酶、β-N-乙酰葡萄糖苷酶、SOD活性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酶在达到各自的峰值时其活性是无菌水(对照)的2.83、3.35、2.78、4.8倍。酶活性的增高表明低聚壳聚糖激发子能够诱导杨树的抗病反应,提高抗病性。病原菌接种试验进一步证实了经激发子诱导处理后杨树愈伤组织抗病性增强,明显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降低感病指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激发子的诱导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浓度为10μg.mL-1时诱导效果达到最大,再增加浓度诱导,诱导作用不再增强。  相似文献   
115.
刺槐丛枝菌根酸性磷酸酶的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接种从枝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 的刺槐幼苗进行酸性磷酸酶的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菌根中菌丝和从枝细胞膜均有酶反应,丛枝顶端细胞膜酶反应更为强烈,同时诱导宿主细胞膜产生酶反应对照的菌根细胞内入侵菌丝和根细胞间隙中的菌丝无酶反应。酸性磷酸酶能充分发挥水解大分子磷酸盐颗粒及降解丛枝中其它物质的作用,从而通过丛枝一宿主质膜界面供给宿主磷分、水分等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