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2篇
综合类   71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干旱和外源低聚壳聚糖处理对1年生苹果幼树渗透调节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幼树具有一定的渗透调节能力,且受土壤干旱的速度和程度影响,在缓慢干旱条件下,苹果幼树叶片的ψw,π100均明显降低。△π100值也表明缓慢干旱条件下苹果幼树渗透调节能力明显高于快速干旱。在缓慢干旱条件下,由轻度到中度干旱时其渗透调节能力显著增强;由中度到严重干旱时,增加不明显。从3种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与△π100值的动态变化可知: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对渗透调节能力的贡献是第1位,其次是脯氨酸(Pro)、游离氨基酸。在缓慢和快速干旱条件下、外源低聚壳聚糖处理均能提高苹果幼树的渗透调节能力,增强抗旱性,外源低聚壳聚糖处理主要是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提高渗透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62.
外源低聚糖、水杨酸诱导杨树抗病生理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杨树离体叶片为材料,研究了水杨酸、低聚糖对杨树抗病性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水杨酸、低聚糖以及他们共同作用对杨树PAL、木质素、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HRGP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水杨酸浓度为50~100 mg.L-1时诱导效果最显著(P<0.05),低聚糖浓度为10 mg.L-1时诱导效果最佳(P<0.05),水杨酸的诱导效率高于低聚糖,二者交叉诱导的效率又高于各自单独诱导。接种试验进一步证明经激发子诱导之后杨树离体叶片的抗病性增强,明显抑制了夏孢子堆的生长,延长了潜育期。  相似文献   
63.
低聚壳聚糖诱导大叶黄杨抗白粉病的组织病理学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H2O2氧化法降解壳聚糖制备的低聚壳聚糖诱导大叶黄杨植株并接种大叶黄杨白粉病菌,利用染色法测定处理后1~6 d的大叶黄杨植株细胞壁中木质素、胼胝质和酚类物质的积累量变化,发现低聚壳聚糖诱导处理、接种大叶黄杨白粉病菌后诱导处理和诱导后接种处理都能提高大叶黄杨植株细胞壁中木质素、胼胝质和酚类物质的积累,但诱导后接种处理的大叶黄杨植株细胞壁中3种物质增加的速度最快,积累量最多,持续时间最长,诱导后第6 d染色仍较重.这表明低聚糖可提高细胞壁的机械强度,从而增强了寄主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64.
溃疡菌对杨树细胞壁中HRGP和木质素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溃疡菌(DothiorelagregariaSac.)侵染能诱发杨树细胞壁中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的积累和木质素的沉积。不同品种间HRGP和木质素的积累量存在着差异,并与品种的抗病性呈正相关。抗病品种毛白杨细胞壁中HRGP和木质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北京杨。受溃疡菌侵染后杨树细胞壁中HRGP的积累与木质素的沉积在时间进程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同步性。由此可以认为,HRGP的积累和细胞壁的木质化与杨树对溃疡病的抗性反应有关,是寄主抗病反应的生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5.
在综合现有DNA提取方法和试验材料本身性质的基础上,对糯玉米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和改进,筛选出一种适合于糯玉米特异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specific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s,SSAP)分析的高纯度DNA提取方法。所得DNA的A260/280在1.8~2.0间,A260/230大于2.0,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也证明该方法获得的DNA完整、无降解现象。通过对不同酶切组合、引物组合等因素的对比试验,初步建立了适用于糯玉米SSAP分析的方法体系,得到了一组条带清晰和多态性丰富的图谱。  相似文献   
66.
外源壳聚糖对苹果幼苗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干旱条件下壳聚糖(chitosan)对苹果幼苗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度干旱条件下,叶面喷施壳聚糖能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增强碳素同化能力,促进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增强渗透调节能力。壳聚糖能维持或提高保护酶(SOD、CAT)活性,防止或降低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由此维持正常代谢水平,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抗旱性。壳聚糖对苹果幼苗生长及抗旱性的效应与浓度有关,一定浓度范围内,随壳聚糖浓度增加其效应增强,适宜浓度为 100 mg·L-1,再增加浓度其作用效果不再增大。  相似文献   
67.
AMF提高沙棘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揭示丛枝菌根真菌(AMF)提高沙棘抗旱性的机制,对与沙棘菌根化苗木的抗旱性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随着AMF侵染率的增加,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RP)降低.AMF侵染率较高的植物体内SOD活性维持较高水平,可有效清除宿主植物体内因干旱胁迫而积累的超氧自由基,降低MDA含量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减轻膜脂过氧化造成的伤害程度,增强了植物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68.
从蟋蟀中提取壳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从蟋蟀中提取壳聚糖工艺的研究,提出了获得较高质量的壳聚糖的适宜工艺条件:①脱矿物质用1HCl 浸泡12 h.②脱蛋白质及脂类用5~15NaOH,在90℃下处理4~6 h.③脱乙酰基用40NaOH在130℃下处理3 h.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寡聚糖激发子对毛白杨愈伤组织抗杨树溃疡病菌的诱导作用。【方法】分别采用筛选出降解杨树溃疡病菌丝体、壳聚糖、果胶糖且活性较高的寡聚糖激发子A1、B、C3诱导毛白杨愈伤组织,以无菌水处理的毛白杨愈伤组织为对照,并在诱导48 h后挑战接种杨树溃疡病菌,测定毛白杨愈伤组织内Vc、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经A1、B、C3 3种寡聚糖激发子诱导48 h后接种杨树溃疡病菌,毛白杨愈伤组织中Vc、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基本上呈单峰曲线,A1、B、C3 3种寡聚糖激发子诱导接种的毛白杨愈伤组织中Vc含量峰值比对照峰值分别提高了99.02%,95.46%和85.64%;寡聚糖激发子诱导接种的毛白杨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发病初期(0~48 h)比对照高,在发病后期(60~96 h)均缓慢下降,而对照毛白杨愈伤组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60 h时上升到最高峰(4.48 mg/g),均高于3种寡聚糖激发子诱导接种毛白杨愈伤组织,之后急剧下降,至96 h时为2.33 mg/g,比3种寡聚糖激发子诱导接种毛白杨愈伤组织都低;4个处理毛白杨愈伤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呈双峰曲线,寡聚糖激发子A1、B、C3诱导接种的毛白杨愈伤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最大值分别比对照的最大值高42.4%,27.6%和16.5%。方差分析表明,A1、B、C3 3种寡聚糖激发子对挑战接种毛白杨愈伤组织中的Vc、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寡聚糖激发子可诱导毛白杨愈伤组织中的Vc、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提高,从而增强了其抗杨树溃疡病菌入侵的能力。  相似文献   
70.
对假大白菇子实体与菌丝体的氨基酸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假大白菇氨基酸含量较高16.9298%和17.9432%,但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35.9272%和34.8271%;深层发酵菌丝体的氨基酸含量高于子实体中的含量。在矿质元素方面,假大白菇中钾、钙、铁的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