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6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31.
创业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新任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业教育被列为继学术性教育、职业性教育之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就业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现阶段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对比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提出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2.
为探明低盐环境中刺参幼参各生长阶段的消化酶活力变化,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测定了低盐(16、18、20、22、24)环境中3种规格,体质量分别为(28.37±3.21) g、(7.52±1.25) g、(2.03±0.68) g 的刺参幼参生长和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结果显示,3种规格刺参特定生长率变化趋势一致,随盐度升高而升高。盐度16时,特定生长率最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刺参身体不能正常自然伸展,多数个体匍匐在水槽底部,几乎不摄食;盐度31时,特定生长率最高。在盐度16?24范围内,刺参消化道内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随盐度的升高而升高;盐度24时,蛋白酶活性均达到最高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小规格刺参肠道蛋白酶活性在盐度20、22时无显著差异(P>0.05);盐度20、22、24实验组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中规格刺参淀粉酶活性在盐度22升至24时出现显著增高(P<0.05);大规格刺参肠道脂肪酶活性在盐度20升至22时出现显著增高(P<0.05),小规格刺参在盐度升至24时脂肪酶活性出现显著增高(P<0.05);当盐度高于24时 3种消化酶活性随盐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33.
胡炜 《农村电气化》2010,(11):21-22
该文通过对电网智能降损的理论分析,提出了电网智能降损的具体技术措施,以及电网智能降损的关键设备与技术。  相似文献   
34.
栉孔扇贝是珍贵的海水贝类,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扇贝养殖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养殖扇贝约2.7万hm2(40万亩),产量约110万t。但1997~1999年我国连续3年发生养殖扇贝大量死亡现象,死亡率高达70%-80%,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且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为了指导生产,保持该养殖品种的优良性状,做好栉孔扇贝选种育种工作,对栉孔扇贝亲贝提出质量要求和进行质量参数测定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5.
以养殖刺参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强度盐度胁迫对刺参生存、生长及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活性及抗菌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度16实验组刺参存活率最低,为66.7%,与其他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盐度18、20实验组存活率分别为88.9%、92.6%,无显著差异(P>0.05);盐度≥22时,刺参能够全部存活,实验组刺参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盐度≤20时,刺参生长表现为负增长。2)刺参体腔液中SOD、LZM活性及抗菌活力随时间变化呈现总体降低的趋势。实验开始时,各实验组SOD、LZM活性及抗菌活力均为最高值,30 d时,各实验组SOD、LZM活性及抗菌活力降至最低。低盐胁迫会显著影响刺参正常生存、生长,并导致刺参免疫力降低,增加对病原菌的易感性,从而诱导疾病发生并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36.
同塘生长差异常常导致鲟养殖产量受损,而肠道菌群是影响鱼类生长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揭示肠道菌群与鲟科鱼类个体生长差异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同批次繁育、同条件养殖的生长速率差异大于体重50%的达氏鳇(Huso dauricus)和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群体进行了肠道菌群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达氏鳇和施氏鲟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在种属间及生长差异群体间均具有明显差异。其中,生长快速达氏鳇群体(LH)肠道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67.0%),生长慢速达氏鳇群体(SH)肠道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29.5%)和狭义梭菌属1 (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 54.2%);而生长快速施氏鲟群体(LA)肠道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33.5%)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38.1%),生长中速施氏鲟群体(MA)肠道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42.6%)、狭义梭菌属1(14.3%)和鲸杆菌属(33.0%)。鞘氨醇单胞菌属和梭菌科(Clostridiaceae)细菌是不同生长速率鲟肠道中的主要差异类群。综上可知,鲟...  相似文献   
37.
本实验以小[(6.05±0.44)g/头]、中[(14.68±1.76)g/头]、大[(25.64±3.27)g/头]的3种不同规格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氨氮胁迫浓度为0、2、4、6、8、l0 mg/L时对刺参体腔液中溶菌酶(LSZ)、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氨氮浓度为8 mg/L时,第10天后,3种不同规格刺参均出现吐肠、化皮,直至死亡.氨氮浓度为10 mg/L时中规格刺参存活率最低,为86.7%.在氨氮浓度为2 mg/L和4 mg/L时,小、中、大规格刺参的3种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在第4天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氨氮浓度低于0.05 mg/L)差异显著(P<0.05);第7、10、13天时,LSZ、CAT、SOD酶活性与第4天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氨氮浓度为6、8、10 mg/L时,LSZ、CAT、SOD酶活性在第7天达到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氨氮胁迫对3种不同规格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在同一氨氮浓度胁迫下,敏感性依次为中规格>大规格>小规格.研究表明,氨氮胁迫会对刺参存活与免疫产生一定影响,在刺参养殖过程中,水环境中氨氮浓度最好控制在6 mg/L以内.  相似文献   
38.
沙蚕(Nereid)属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的一种海产无脊椎动物,又称海虫、海蛆、沙虫、方格星虫。现已查明中国近海就有80余种,其中作为优势采捕与增养殖对象的多为围沙蚕(Perinereis kinberg)、刺沙蚕(Neanthes kinberg)等属的大型种类。  相似文献   
39.
光合细菌简称PSB,是一种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极地或温泉的生态环境中。光合细菌营养丰富,菌体富含蛋白质、必需氨基酸以及各种B族维生素、辅酶Q、叶酸、生物素,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是一种营养价值高且营养成分较全的优质饵料,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而且在净化水质、改善和稳定养殖环境、提高水产养殖动物成活率及产量、防治疾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分析方法,对青岛(Q)、烟台(Y)、威海(W)、日照(R)、长岛(C)的野生刺参群体进行了不同组合的选种繁育技术研究,以当地刺参自交作为对照组,对各组合的体质量日增长率和体长日增长率进行了比较分析.数据分析表明,各选育组的生长优势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Y(♀)×Q(♂)选育组的体质量日增长率和体长日增长率最高,分别为5.31%/d、3.66%/d,表现出良好的选育优势.研究表明,不同组选育组合之间剌参体长日增长率与体质量日增长率之间有一定的线性关系,但其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明显.而Q(♀)×W(♂)和W(♀)×C(♂)选育组合的稚幼参体质量日增长率和体长日增长率分别为3.39%/d、2.11%/d;2.63%/d、3.05%/d,说明在同期的一定时间内体质量日增长率与体长日增长率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