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5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中国樱桃泰山干樱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樱桃泰山干樱(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一年生枝的休眠芽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生长调节物质对泰山干樱初代培养、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泰山干樱的最佳初代培养基为MS+6-BA1.0mg/L+IBA0.2 mg/L;MS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5mg/L 6-BA 和0.1mg/L ZT,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系数达6.8,有效新梢数可达80.2%;组培苗在1/2 MS+IBA 0.5mg/L培养基上根诱导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80%,平均根长4.54cm;移栽到草炭土和河沙1∶1的混合基质中,温室炼苗后,成活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52.
培养基组分对蓝莓组培增殖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灌蓝莓日出(Sunrise)、塞艾罗(Sierra)、乔治亚姆(Georgiagem)和蓝丰(Bluecrop)为试材,进行组培繁殖中培养基组分对增殖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WPM添加玉米素增殖效率略高,添加反玉米素居中,而添加反玉米素核苷相对较低。同时发现,在相同条件下,品种间的差异较大,塞艾罗增殖系数较高,乔治亚姆较低。  相似文献   
53.
北高灌蓝莓的新品种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都克、蓝丰、喜来、陶乐等8个北高蓝莓品种.提出蓝莓栽植的园地条件、定植时期、植后管理及整形修剪技术等.  相似文献   
54.
适于保护地及南方暖湿地区种植的南高灌蓝莓品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佐治亚宝石、罗卫、艾卫蓝、岭蓝和云雾等11个适于保护地及南方暖湿地区种植的南高灌蓝莓,总结了其栽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5.
山东省柿树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区,种质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回顾了山东省柿产业的发展历史,展示了生产现状,分析了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做强柿产业,提升柿综合利用水平及充分挖掘柿文化和旅游功能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6.
冬季极端低温和倒春寒对柿生产的危害与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冬季极端低温和春季倒春寒对柿树造成危害时有发生,成为影响中国北方柿生产的因素之一。在现场调查和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柿树根系、根颈、主干、枝条、花芽受冻后的症状表现,分析了柿树冻害与品种、砧木、树势、气温及土壤干旱情况等因素的关系。极端最低气温达到-7.5℃,部分甜柿品种严重受冻,甜柿品种中耐寒性强弱顺序为:次郎﹥阳丰﹥禅寺丸﹥早秋﹥西村早生;涩柿品种耐寒性强于甜柿品种。并制定出中国北部产区有效的防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7.
概述了山东柿资源的分布地区及主要栽培品种,按照用途进行了初步分类,同时提出了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涩柿品种和引种表现良好的甜柿品种。  相似文献   
58.
为了建立甜樱桃品种指纹图谱数据库,从而对不同甜樱桃品种进行分子鉴定,以"红灯"、"萨米脱"、"吉塞拉5号"、"吉塞拉6号"等24个甜樱桃主要栽培品种为试材,利用2.5%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SSR引物的筛选,选择差异明显且等位基因数目少(2个)的SSR标记,从38对SSR引物中筛选出能够扩增出稳定带型且不同材料之间差异明显的SSR引物,并从中选出10对SSR引物进行甜樱桃分子指纹分析,根据各甜樱桃DNA样品的电泳条带结果进行赋值,利用Visual Basic和Ac-cess软件进行数据库编程,创建一个数据库,入选的10对引物对样品的扩增结果赋值排列起来,即成为甜樱桃的"基因身份证"号码,从而根据分子身份证对不同甜樱桃种质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59.
山东牛心柿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侵染牛心柿引起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其致病性,初步构建其侵染谱,为柿树病害的病原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从感病牛心柿的果实、叶片和嫩梢中分离病原菌,根据菌落和孢子形态特征及其 rDNA-ITS 序列分析进行种类鉴定,采用以菌饼进行伤口和非伤口接种、孢子悬浮液进行喷雾接种的离体接种试验分析其致病性。【结果】从感病牛心柿果实、叶片和嫩梢中分离获得9个病原菌分离物,菌落及孢子形态特征显示均为炭疽菌。以真菌转录间隔区通用引物 ITS6和 ITS4为引物,以菌丝总 DNA 为模板,扩增获得病原菌 rDNA-ITS基因片段,经 rDNA-ITS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将该病原物鉴定为柿树炭疽菌,将其 rDNA-ITS 基因序列提交到 GenBank 数据库(基因登录号 KF010811)。牛心柿炭疽病菌和次郎炭疽病菌对不同品种柿树的致病性相同,均无差异性,对果实的致病性比叶片强;接种7天后,叶片无病斑或病斑较小,菌饼无伤口接种几乎不发病,在叶片上不产生病斑,果实上病斑较小;不同的接种方式在果实和叶片上产生的病斑大小为:菌饼伤口接种>孢子悬浮液接种>菌饼无伤口接种;牛心柿炭疽病菌和次郎炭疽菌对桃、苹果、梨等果树的叶片和果实均不致病。【结论】柿炭疽病菌具有一定的专性寄生性,对除柿树外的其他果树不致病,且在遗传上有一定的保守性,因地理距离产生的变异很小,这些特性对于柿炭疽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或削弱因病菌的遗传变异而产生的抗药性,从而有利于炭疽病的防治。在柿树有伤口时最易侵染致病,雨天或高湿度的情况下经孢子侵染致病的可能性居其次。在田间管理时注意避免造成柿树伤口感染,或者避免在下雨天气进行修剪,可最大程度地减轻或消除柿树炭疽病菌的侵染以及柿炭疽病的发生和流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病流行而造成的减产问题。  相似文献   
60.
本研究从中国板栗“艳红”中分离到25个SSR标记。为了鉴定SSR位点,在重复序列的两侧侧翼序列设计引物,并通过化学荧光检测法对6个板栗样品进行检测,共检测到18个多态性位点,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挑选12个位点,通过半自动系统ABI PRISM 377对中国北方24个板栗品种进行分析,这12个标记显示了高达共75个等位基因的遗传多态性,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为4~10个,平均为6.3个,预期的平均杂合性为0.743(介于0.680~0.845),检测到的平均杂合性为0.829(介于0.730~0.930)。无效等位基因估算频率显示为3个位点的正向价值,除了一个位点外,这些价值都很低,鉴定机率为7.01×10-11,亲缘关系鉴定机率非常高,为0.999,足够用于花粉流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