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63篇
  免费   531篇
  国内免费   955篇
林业   2152篇
农学   1861篇
基础科学   1716篇
  1317篇
综合类   9406篇
农作物   1199篇
水产渔业   828篇
畜牧兽医   5354篇
园艺   1916篇
植物保护   600篇
  2024年   177篇
  2023年   646篇
  2022年   734篇
  2021年   568篇
  2020年   650篇
  2019年   973篇
  2018年   899篇
  2017年   511篇
  2016年   622篇
  2015年   620篇
  2014年   1609篇
  2013年   1154篇
  2012年   1293篇
  2011年   1343篇
  2010年   1176篇
  2009年   1263篇
  2008年   1174篇
  2007年   1151篇
  2006年   977篇
  2005年   999篇
  2004年   765篇
  2003年   744篇
  2002年   622篇
  2001年   580篇
  2000年   584篇
  1999年   445篇
  1998年   420篇
  1997年   374篇
  1996年   441篇
  1995年   440篇
  1994年   352篇
  1993年   306篇
  1992年   290篇
  1991年   250篇
  1990年   227篇
  1989年   190篇
  1988年   128篇
  1987年   112篇
  1986年   76篇
  1985年   82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74篇
  1982年   62篇
  1981年   46篇
  1980年   37篇
  1979年   11篇
  1965年   11篇
  1964年   9篇
  1959年   11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7 毫秒
961.
生物炭对连作草莓光合特性及光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求缓解草莓连作障碍的有效途径,以佐贺清香草莓品种为试验材料,盆栽条件下在连作8 a草莓的土壤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0.15%、0.30%、0.45%、0.60%的小麦秸秆生物炭,研究不同生物炭用量对草莓光合响应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土壤中添加生物炭的量影响了草莓的光合生理,添加一定量的生物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连作障碍。当生物炭添加量为0.30%时,草莓具有更大的光合潜力,其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比不添加生物炭对照提高37.20%、85.57%和55.14%,差异显著。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升高然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生物炭添加量为0.30%时达到最大值。表观量子效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含量表现一致,表现为0.30%生物炭处理时最高,且分别比对照增加16.62%和32.29%;而当生物炭用量继续增加时,光合作用受阻,且0.30%生物炭处理对弱光的利用能力最强。与不添加生物炭相比,0.15%和0.30%生物炭处理呼吸效率升高,0.45%和0.60%生物炭处理草莓呼吸效率降低。生物炭添加量为0.30%时光补偿点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绿素a含量能较好地反映草莓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大小,而总叶绿素含量值则能很好地反映草莓在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能力的大小。综上,添加一定生物炭,有利于草莓光合色素的合成,提高了光合能力,有助于草莓干物质的积累,在连作土壤中添加0.30%生物炭时最有利于缓解连作障碍对草莓光合生理的影响,叶绿素能较好地反映草莓的光合作用能力,这对草莓设施生产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2.
【目的】探明不同气候类型下大长度日光温室东西方向的温度变化规律,以期为大长度日光温室温度的智能调控和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廊坊市草莓生产温室(东西长100 m、南北跨度10 m、脊高5 m)为研究对象,在温室东西方向布设10组监测点,对2020年冬季日光温室草莓全天候动态温度数据进行采集,采用反距离权重算法对东西方向上的温度进行建模,并获取温度高值区和低值区。【结果】晴天、多云天气和阴天夜间东西方向上的温度变化均较小,温度高值区出现在中部,低值区出现在东西两侧;晴天和多云天气揭开棉被后,太阳初升时温室内温度呈西高东低的变化趋势;13:00后由于生产管理过程中上通风口开启的不均性,温度高值区的出现位置不同,主要集中在温室的中东侧,低值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侧;2月温度高值区9:00前在温室中部,10:00-17:00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西两侧的10 m和90 m处,18:00后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温室东侧20~30 m处和西侧70 m;温度低值区最大概率出现在60 m处。阴天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温室中部,低值区在10 m处;温度快速升温和降温时段主要集中在上通风口打开前和盖棉被时。【结论】夜间温度低值区主要集中在温室的东侧或西侧的区域,若有低温冻害天气发生时,应在东侧或西侧采取增温措施;在温室的高温时段,可根据作物的生长气象指标,适当在温室内增设风机,避免温度不均对作物生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63.
贾第虫是一种人兽共患肠道寄生原虫,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其感染率与地区和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为了解中国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犬类贾第虫感染情况,判断海洋隔离是否是影响贾第虫传播的重要因素,自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从中国广州、越南胡志明市、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和菲律宾马尼拉分别采集犬类粪便样本616份。提取每个地区犬类粪便样本的DNA,以贾第虫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 phosphate isomerase)基因TPIBG(genotyping at the beta giardin)基因制作巢式PCR引物。提取的犬粪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巢式PCR扩增,确定其阳性感染率,PCR阳性产物经测序并将结果与GenBank中的贾第虫序列比对,判断其分型。结果发现,616份样品中,有48份样品检验结果为贾第虫感染阳性,阳性率为7.79%(48/616)。不同地区感染率分别是:中国广州4.81%、越南胡志明市6.90%、马来西亚吉隆坡9.09%、新加坡2.86%和菲律宾马尼拉11.52%。其中48份样品在TPIBG位点分别检测到条带,阳性率分别为7.63%和5.19%。阳性样品再经过对于BGTPI基因位点的测序比对,得知BG位点有集聚体B型(3.33%)、集聚体C型(86.67%)、集聚体D型(10%),TPI位点有集聚体B型(2.12%)、集聚体C型(85.1%)和集聚体D型(12.76%)。综上,中国南海周边地区存在贾第虫感染,公共卫生相对较好地区感染率较低,犬源贾第虫基因分型分布未明显受到海洋地域隔离影响。  相似文献   
964.
为了筛选出适合宿迁市种植的优良粳稻品种,促进宿迁地区粮食生产发展,于2020年开展了粳稻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华粳9号、南粳5718、南粳2728、华粳5号、南粳518、连粳15号在生育期、株高、抗逆性和产量等方面的表现较为突出,在宿迁市种植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65.
基于机器视觉的树木图像实时采集与识别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树木图像的实时采集与识别技术 ,以及树木图像处理及分析软件系统的开发 ,并自行设计制作了室内模拟实验系统。树木图像处理技术包括图像的获取、图像的增强、图像边缘检测、图像分割和图像的特征提取与识别。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分离施药目标与非施药目标提供依据 ,有助于精确农药喷雾的实现。  相似文献   
966.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从自然界中筛选分离获得具有高效分解纤维素功能的一组混合菌株,经分离纯化得3个菌株D1、D2和D3,利用16S rDNA测序鉴定,这些菌株分别是克雷伯氏菌、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比较各单个菌株及其相互混合的羧甲基纤维素(CMC)酶相对活性、以及它们对滤纸和香蕉杆的分解效果,发现各单一菌株对纤维素类物质均有一定的降解效果,但混合菌群效果最好,其CMC酶相对活性为0.93cm/d,说明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有助于纤维素类物质分解。  相似文献   
967.
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酶制剂、益生菌在动物养殖中的作用和功能,介绍了将银杏叶应用于养殖业的研究现状,阐明了生产和使用银杏叶生物饲料添加剂的重要性、迫切性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8.
969.
通过 3a对樟子松 1年生苗木的营养积累过程的研究表明 :1年生樟子松苗在生长期内 ,干物质的积累和对N、P、K的吸收利用是以叶为中心 ,到生长中、后期 ,根、茎、叶中的干物质积累和对三元素的吸收积累速率明显加快。而在不同生长时期对三元素的吸收利用比例也不同 ,生长前期表现为N >P >K ,生长中后期表现为K >N >P ,生长后期表现为P >N >K。  相似文献   
970.
吉林省地方局森林资源系统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吉林省森林资源数据,按着森林繁演进化过程的思路,运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建立森林资源系统动力学模型.经过模型模拟剖析,获得更丰富,更深刻的信息,进而觅寻解决系统问题的途径,以寻找森林资源系统的最优结构和功能,采取有效的经营对策,以达到系统"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