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0篇
  1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山顶矮林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英德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山顶矮林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样地调查结果表明,该群落结构简单,成分较单调.维管束植物共有57科108属162种,其优势科为樟科、山茶科、蔷薇科、杜鹃花科、壳斗科、茜草科、冬青科等,它们绝大多数为热带亚热带科.热带、亚热带分布类型占该区系种子植物属的68.42%,温带地理成分占27.37%,该群落的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  相似文献   
22.
运用2×2列联表,通过方差分析、X2检验、联结系数、Jaceard系数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不同保护条件群落中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关于群落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受干扰最多的群落Ⅰ表现为不显著的负联结,中等保护的群落Ⅱ表现为接近"无关联",保护强度最高的群落Ⅲ表现出显著性正联结.主要种对间显...  相似文献   
23.
种子传播的生态学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评述了种子和果实对传播的各种适应,介绍了关于传播的有关假说,并且讨论了种子和果实适应于传播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24.
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植被景观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白云山风景区的植被景观划分为常绿针叶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疏林草地,果园5大类型。分析了各种植被景观类型的生态特征。其中,常绿阔叶林的斑块类型丰富。面积差异较小,景观多样性最高,认为应该加强对白云山风景区的生态景观的保护。  相似文献   
25.
广东八宝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研究了广东八宝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26个群丛的物种多样性,并对其生态学意义作了简要的分析。结果表明,处于中亚热带的八宝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在2.02~4.43之间;物种均匀度在0.51~0.96之间;生态优势度在0.06~0.24之间。八宝山的低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相近,其值为3.22~4.43。还分析了物种多样性与生境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6.
分别采用半球面影像技术和LAI-2000冠层分析仪对华南地区最常用园林树种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进行测定、比较和分析。研究表明,2种测量仪器所测LAI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01);用半球面影像技术测量的LAI值与冠幅、胸径和树高之间也存在极显著一元线性关系,构建回归模型分别为:LAI=0.0444Cw+1.6526,LAI=0.0088D+1.8327,LAI=0.0543H+1.6404;通过模型可估测小叶榕单株的叶面积指数,达到95%的置信区间的估测值范围。  相似文献   
27.
广西植物区系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区系成分的比较,分析了广西植物区系与邻近地区植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广西植物区系与邻近的广东,海南,湖南,贵州,云南及肿南半岛的植物区系均有着密切的关系,显示出这些地区的植物区系是一个整体,它们是华夏植物区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广西与广东及湖南植物区系的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28.
广东省山茶科物种丰富度水平地带性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广东省山茶科125种植物物种丰富度水平地带性格局,并对其进行环境解释,利用软件DMAP将广东省划分为72个0.5°×0.5°的经纬度网格,并将基于网格的物种丰富度表现出来,同时利用箱形图分析其水平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广东省山茶科植物的分布中心位于粤北山区,表现出显著的经度(P=0.001 2)、纬度(P=0.004 9)地带性差异.对125种植物、72个网格和6个环境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CCA排序轴第1轴主要代表温度的变化梯度,第2轴主要代表水分的变化梯度,说明水分、温度等因素共同影响山茶科植物在广东的生长和分布,其中年均最低温度是影响广东省山茶科植物丰富度水平地带性格局的最大因子.  相似文献   
29.
广东低山林下土壤理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广东肇庆市德庆三叉顶市级自然保护区低海拔(400~500 m)区域的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土壤(分上层0~25 cm和下层25~50 cm)的自然含水量、土壤质量密度、pH、有机质(SOM)、有机碳(SOC)、全氮(TN)、速效氮(AvN)、速效磷(AvP)、速效钾(AvK)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南岭自然保护区、长潭自然保护区和三叉顶自然保护区之间的自然含水量、土壤质量密度、pH、SOM、SOC、TN、AvN、AvP、AvK差异极显著(P0.01);0~25 cm土层和25~50 cm土层的自然含水量、土壤质量密度、SOM、SOC、TN、AvN、AvK差异极显著(P0.01);(2)3个保护区中,只有南岭自然保护区0~25 cm土层的TN与AvN相关性显著(P0.05),其余保护区各土层的相关性都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回归分析表明,0~25 cm土层与25~50 cm土层的pH在3个保护区中差异显著(P0.05),另外,南岭自然保护区的土壤质量密度、长潭自然保护区的土壤速效氮、三叉顶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全氮和土壤速效钾在0~25 cm土层和25~50 cm土层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0.
利用SPAD-502叶绿素计测定我国南方九节、三叉苦、桃金娘和阴香4种植物的叶绿素相对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成熟叶中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均极显著大于嫩叶,而其在同一叶片不同部位的分布为:叶尖<叶中部<叶基,其中,叶尖与叶基有极显著差异(P<0.001),叶尖与叶中部仅在嫩叶中有极显著差异(P<0.0001).主脉左右两侧绿素相对含量分布为:左区>右区,在嫩叶中有显著差异(P<0.05),但在成熟叶与嫩叶的叶尖均无显著差异.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最佳测定部位为全展开叶片的中部.本项研究可为不同目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与取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