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9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乳源木莲种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乳源木莲(Manglietia yuyuanensis Law)属木兰科(Magnolinaceae)木莲属(Manglietia Blume)常绿大乔木,是近年来发掘推出的优良乡土速生用材和生态造林树种,自然分布于东北部、湖南南部、江西南部、安徽南部、浙江和福建等地,生于海拔700~1 200m的阔叶林中,其生长迅速,适应性和抗寒性强,树干通直圆满,木材结构细,纹理直,耐腐性较好,易加工,是优良的建筑、家具和胶合板用材.  相似文献   
12.
锥栗为福建中北部山区重要的特色经济林干果树种,人工栽培历史之悠久,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90%。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入,从林业“三定”、划分自留山、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到全面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福建锥栗产业的发展经历了1980年代的“恢复与缓慢增长”、1990年代的“规模快速扩张”和21世纪来的“逐步产业化”3个阶段,全省面积和产量由4 000 hm^2、1 000 t左右增加到2010年的7.2万hm^2、6.3万t左右,2011年起栽植面积开始出现萎缩,产量徘徊在6.5万t左右,笔者从了解掌握锥栗产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锥栗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锥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利用无患子提取皂苷和制备生物柴油,是当前生物质资源产业化的热点领域之一。文章对顺昌县发展无患子原料林的可行性进行了剖析。分析认为,顺昌县的自然环境与土地资源条件适宜发展无患子原料林。既符合国家能源战略发展和海西经济区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又能为生物质能源和绿色天然环保洗涤产品的生产提供原料,还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顺昌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无患子果实的最佳采收期,该研究对无患子在不同采果期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收时间对无患子果实各主要经济性状具有重要影响,平均单果重随采果时间的推移呈现上升的趋势,并在10月20日之后逐渐趋稳;果肉比、皂苷产出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0月20日左右达到最高峰;出籽率在9月12至10月20日这段时间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在10月20日至11月10日逐渐平稳并有轻微的上升趋势。出仁率整体较为稳定,变化不大;种仁含油率在9月12日至10月20日之间增速较大,10月20日之后增幅较小,渐趋平稳。生产上宜于10月下旬开展对无患子的采收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木荷地理遗传变异和优良种源初选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005年底,对福建建瓯、浙江淳安和庆元的3年生37个产地的木荷种源试验林进行了全面调查,系统研究了幼林生长和分枝性状的种源差异、种源与环境互作及地理变异模式.结果表明:木荷树高、当年抽梢长度、地径、冠幅及侧枝总数、侧枝长和侧枝粗等分枝性状都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木荷地理种源分化明显.造林区立地生境和造林地立地条件对木荷种源生长影响显著,如福建建瓯点3年生种源平均树高较北缘区浙江淳安点和高海拔山地浙江庆元点分别提高了24.1%和18.0%.木荷树高、当年抽梢长度、冠幅、侧枝总数等存在显著的种源×地点和种源×重复/地点互作,不同种源在各区试点上的生长相对表现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木荷生长和分枝性状的地理变异模式因区试点环境条件差异而迥异.在中心分布区的福建建瓯点,种源生长和分枝性状与产地纬度相关性显著,呈典型的纬向地理变异模式,速生种源主要来源于分布区的中南部;在北缘区的浙江淳安点,种源高径生长与产地经纬度相关性较小,仅发现侧枝总数和树冠浓密度与产地纬度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速生种源主要来源于分布区的中部;而在较高海拔区的浙江庆元点,由于环境相对恶劣,木荷种源生长和分枝性状与产地纬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偏北部种源的早期生长表现较好.基于种源幼林测定结果,分别从中心分布区和北缘区初选了一批速生用材和生物防火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6.
木荷苗期生长性状的地理种源变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来自安徽、浙江等6个省34个木荷种源种子在福建建瓯开展苗期测定试验,研究其种子性状和苗木生长的种源差异及其地理变异模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种源效应都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种源苗木生长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苗高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产地温度则是造成这种纬向变异模式的主要环境作用因子。与北部种源比较,南部种源生长快。以苗高为标准,初选出苗期表现好的优良种源10个,这些初选种源多来自木荷自然分布的中心产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马尾松花粉萌发性状的观测及不同林分花粉生活力的测试,结果表明:花粉在培养液里萌发时首先是花粉萌发沟呈透明状,然后萌发沟两端突起,继而其中一端伸长成为花粉管。成熟花粉采后立即测定,染色率达90.6%、萌发率达77.2%;在低温(约6℃)贮藏120 d后测定,染色率与萌发率分别为85.2%与89.9%。不同林分中以全同胞无性系幼林的染色率与萌发率最高,分别为95.6%与93.8%;其次是半同胞无性系幼林,分别为91.2%与79%。说明马尾松无性系幼林的花粉是高生活力的花粉。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地理种源无患子的分子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筛选出的18对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引物对12个来自印度和中国不同种源的无患子进行SRAP扩增,计算Dice遗传相似系数后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其亲缘关系,以便为今后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优质种质资源的保存、选育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12个样本共扩增出253个带型,其中191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百分率为75.16%,样本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39,显示出无患子种内的相似度较高,遗传分化不明显。聚类分析表明:印度南的种源与其他种源产生较大的遗传分异,而印度北的种源由于地理纬度与中国国内种源较为相近,因此,和中国国内种源的遗传距离没有印度南种源相差那么大,各种源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基本服从正相关的关系。图2表3参12  相似文献   
19.
5年生木荷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家系变异和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年营建于福建建瓯和江西永丰两地点近140个木荷优树家系的遗传测定林,研究5年生木荷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家系遗传变异规律及家系与地点的互作,并初选出一批速生优质家系。方差分析结果显示,5年生木荷生长和形质性状在家系间的遗传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除第3组的最大分枝角性状外,木荷生长和形质性状也存在显著的家系×地点互作效应。性状遗传力估算值显示,树高、胸径和冠幅在两地点的家系遗传力估算值均较高,其变化在0.36 0.87间,受中等偏强的遗传控制,而树干通直度和分枝性状的家系遗传力估算值相对略低,受中等偏弱的遗传控制。性状相关分析显示,木荷家系树高、胸径和冠幅间呈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遗传相关系数在0.572 0.928间。最大分枝粗与树高和胸径也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说明对速生的木荷家系须加强早期修枝,以培育优质的干材。以树高为选择标准,在福建建瓯和江西永丰两地点分别初选出24个和17个早期速生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20.
无患子总D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无患子富含多酚、多糖、蛋白质及其他次生代谢物质的特点,以无患子叶片为材料,分别采用改良的CTAB法和CTAB与SDS相结合法提取不同种源无患子的总DNA。结果显示,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总DNA,得率较高,纯度好,可用于酶切、PCR扩增等后续试验,并能获得清晰、稳定的扩增产物。而采用CTAB与SDS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的基因组DNA效果不稳定,无法检测出DNA。改良的CTAB法具有简单、经济的特点,可用于无患子总DNA的提取,成功地进行SRAP分子标记分析,为研究无患子遗传资源多样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