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46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14篇
  33篇
综合类   191篇
农作物   70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06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为指导千粒重遗传改良,挖掘甘蓝型油菜千粒重显著关联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及相关候选基因,以300份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千粒重进行一年两地表型考察,结合该群体前期开发的201 817个SNP标记,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和混合线性模型(MLM)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对性状显著关联SNP位点两侧100kb区域内相关候选基因进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300份甘蓝型油菜千粒重在两地均表现出广泛的表型变异,筛选出6份千粒重较高的油菜种质资源。基于GLM、MLM模型分别检测到24个和10个与油菜千粒重显著关联的SNP,其中有8个SNP在2个模型中均被检测到,位于第C02号染色体上Bn-C02-22853028的表型贡献率最大。6个位点附近找到HWS、DA1、DA2、CPL3、bZIP、CSPs、PTR2、ARF2、TRM61等9个拟南芥已报道粒重基因的同源基因。  相似文献   
562.
针对网棚养殖蝗虫的捕集问题,设计了旋风分离式蝗虫吸捕机。使用CFD软件对吸嘴和分离装置的内部气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样机试验表明:当吸嘴倾角为75°、吸口气流速度为14m/s、吸嘴距地高度为40mm、机器前进速度为0.4m/s时,可以获得较高的吸捕率和较低的破碎率。实际作业时可根据蝗虫分布密度,灵活调节吸口风速和机器前进速度,以提高吸捕效率、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563.
以贺兰山不同海拔植被下0—20,20—40 cm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粒径团聚体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随海拔升高的变化特征,探讨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0—20 cm土层,0.25~0.053 mm团聚体为主要团聚体类型,随海拔增加,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含量增加,<0.053 mm团聚体含量减少,表明土壤团聚体随海拔增加呈现由小粒径向大团聚体转变的趋势。20—40 cm土层,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在中海拔(2139 m)达到最高,占比为65.73%。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在0—20,20—40 cm土层均呈现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在2139 m处达到峰值。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团聚体MWD和GMD与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粉粒以及砂粒含量呈正相关,与黏粒含量、pH呈负相关。贺兰山不同海拔植被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总体表现为中海拔>高海拔>低海拔,较高含量的大团聚体和土壤养分是团聚体稳定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564.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在植物油脂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低油低油酸品种花育17号、高油高油酸品种花育910和高油低油酸品种花育918为试材,分析了不同含油量花生品种不同发育时期种子中AhDGAT1-1、AhDGAT1-2和AhDGAT3-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hDGAT1-1基因表达峰值出现在低油低油酸品种和高油高油酸品种的荚果发育初期(下针后30天),而在高油低油酸品种中则出现在荚果发育中期(下针后40天);AhDGAT1-2基因的表达峰值出现在低油低油酸品种的荚果发育初期、高油高油酸品种和高油低油酸品种的籽仁油脂积累快速期;AhDGAT3-3基因在3个花生品种中的表达峰值均出现在荚果发育的中后期。推测AhDGAT1-1、AhDGAT1-2和AhDGAT3-3基因表达量的增加有利于花生油脂的合成与积累,但其起作用的时期存在种质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花生高油、高油酸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