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1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促进甘肃省老困地区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化葛文华,魏怀方一、甘肃省老困地区畜牧业生产的重要转变1983年国务院把以甘肃定西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地区20个县列入“三西”建设范围并取得重要进展以后,甘肃省借鉴国务院抓“三西”建设的经验,于1985年底成立了专...  相似文献   
102.
肉鸡腹水症的防治王宝维葛文华(莱阳农学院牧医系265200)(莱阳市农业局)肉鸡腹水症主要发生原因是由于氧气的供与需之间慢性失衡所引的一种生产性疾病,主要引起肝门静脉循环障碍,右心衰竭继发腹水。此病近来在胶东各地商品肉鸡场常有发生。给肉鸡生产造成了严...  相似文献   
103.
一、河西商品粮基地建设中的两大突出矛盾第一,用地和养地的矛盾商品粮基地的特点是,要求粮食生产能够高产、稳产、低成本。这势必造成强烈消耗地力和亟待恢复地力的矛盾并突出地表现出来。为了保持农田肥力平衡,彻底改变  相似文献   
104.
本试验旨在研究锌对1~4周龄鹅生长性能、免疫与抗氧化功能及金属硫蛋白-Ⅰ(MT-Ⅰ)mRNA表达量的影响,以确定鹅饲粮中锌的适宜需要量。试验选用1日龄青农灰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各组(Ⅰ~Ⅵ组)饲粮锌水平分别为31.28、81.28、131.28、181.28、231.28、281.28 mg/kg(含基础饲粮中锌含量)。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饲粮锌水平为112.51 mg/kg时平均日增重最大,饲粮锌水平为106.05 mg/kg时料重比最低。2)器官指数均随饲粮锌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Ⅱ组胸腺指数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Ⅲ组脾脏指数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3)免疫后7 d,Ⅳ组抗体效价显著高于Ⅰ组(P0.05);免疫后14 d,Ⅲ、Ⅳ组抗体效价显著高于Ⅰ组(P0.05)。4)除Ⅳ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外,Ⅲ、Ⅳ组血清和肝脏T-AOC及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Ⅲ组丙二醛(MDA)含量最低。5)Ⅱ、Ⅲ、Ⅳ组肝脏中MT-ⅠmRNA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6)机体MT-ⅠmRNA表达量与抗氧化能力指标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饲粮适宜锌水平能够提高鹅生长性能、免疫与抗氧化功能和MT-ⅠmRNA的表达量。高位免疫与抗氧化力状态下,锌的需要量要比最佳生长性能状态下锌的需要量高。  相似文献   
105.
本试验通过研究小麦-豆粕型饲粮中亚油酸水平对雏鹅生长性能、脂类代谢、抗氧化功能及免疫机能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探索小麦-豆粕型饲粮中亚油酸适宜水平。试验选用1日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公母各1/2)。Ⅰ组(对照组)饲喂亚油酸水平为0.52%的基础饲粮,试验组(Ⅱ~Ⅵ组)饲喂亚油酸水平分别为0.72%、0.92%、1.12%、1.32%和1.52%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体重(BW)、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均优于对照组,饲粮中亚油酸水平为1.12%时BW最大,F/G最低。2)Ⅳ、Ⅴ组血清总胆固醇(TCH)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Ⅳ、Ⅴ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Ⅳ、Ⅴ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Ⅳ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Ⅵ组血清和肝脏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Ⅳ组法氏囊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 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14 d后,Ⅲ组禽流感抗体滴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小麦-豆粕型饲粮中亚油酸水平对雏鹅生长性能、脂类代谢、抗氧功能及免疫机能有显著影响;综合分析得出,小麦-豆粕型雏鹅饲粮中亚油酸适宜水平为1.12%。  相似文献   
106.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磷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植酸酶对五龙鹅生长性能、养分表观利用率及粪中大肠杆菌数量和总氮、总磷含量的影响。选择1日龄五龙鹅216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鹅。Ⅰ组为正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未添加植酸酶);Ⅱ组为负对照组,饲喂降低0.1%有效磷水平的低磷饲粮(未添加植酸酶);Ⅲ~Ⅵ组分别饲喂在低磷饲粮基础上添加300、600、900、1 200 IU/kg植酸酶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6周。结果表明:1)1~4周龄,Ⅳ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Ⅰ组(P<0.05),料重比(F/G)显著低于Ⅰ组(P<0.05),ADG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F/G极显著低于Ⅱ组(P<0.01);Ⅴ组ADG显著高于Ⅱ组(P<0.05),F/G显著低于Ⅱ组(P<0.05)。5~16周龄,Ⅳ、Ⅴ、Ⅵ组ADG和ADFI显著高于Ⅱ组(P<0.05),Ⅳ、Ⅴ组F/G显著低于Ⅱ组(P<0.05)。2)Ⅲ、Ⅳ、Ⅵ组钙、磷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Ⅴ组钙、磷表观利用率极显著高于Ⅰ、Ⅱ组(P<0.01),中性洗涤纤维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Ⅳ、Ⅴ组干物质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3)Ⅲ、Ⅳ、Ⅴ、Ⅵ组粪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Ⅱ组(P<0.05),Ⅳ、Ⅴ、Ⅵ组粪中总磷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由此可见,以生长性能作为衡量指标,1~4周龄五龙鹅饲粮植酸酶适宜添加水平为600 IU/kg,5~16周龄为900 IU/kg;以排泄物总磷含量为衡量指标,1~16周龄植酸酶适宜添加水平为900 IU/kg。  相似文献   
107.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果胶酶对鹅干物质消化率、净蛋白利用率(NPU)和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选取24只24月龄的健康五龙鹅,随机分为4组,日粮中果胶酶添加水平分别为0%、0.1%、0.2%、0.3%,采用全收粪法进行代谢试验。结果表明:在代谢能(ME)和粗蛋白(CP)摄入量基本一致的条件下,随着果胶酶添加水平的提高,0.2%添加组粪中的氨态氮(NH3-N)浓度最低,为1.20mg/kg,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1或P〈0.01);甘氨酸表观消化率偏低,但是,组间差异不显著,其它各种氨基酸表观消化率(AAAD)均较高(72.19%~94.27%),说明日粮中添加适量的果胶酶制剂能够有效地提高鹅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  相似文献   
108.
109.
氧化锌法诱导肥肝型种鹅换羽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肥肝型种鹅为研究对象,研究缩短鹅换羽期的方法,以解决种鹅季节性繁殖、年产蛋量低的技术难题.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选取24月龄青农灰鹅128只,饲喂2%氧化锌日粮,按照目标体重下降0(对照组)、20%(第1组)、25%(第2组)、30%(第3组)进行分组设计,对羽毛脱落速度、体重及产蛋率进行统计并比较分析.结果显示:①拔毛前,主翼羽和副主翼羽脱落量,第3组极显著高于第1组和对照组(P<0.01),与第2组差异不显著(P>0.05);②达到目标体重所需的时间,第3组极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显著多于第1组(P<0.05),与第2组差异不显著(P>0.05);③第3组的开产日龄,极显著早于第1组和对照组(P<0.01),与第2组差异不显著(P>0.05);达到32%产蛋率时的换羽日龄,第3组显著早于第1组(P<0.05),极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与第2组差异不显著(P>0.05);④试验期间的死淘率,第3组极显著高于第1组和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第2组(P<0.05);⑤血液中微量氧化锌变化可以减少鹅采食量.表明,肥肝型种鹅饲喂13d添加2%氧化锌的日粮,体重下降25%的诱导换羽方法,死淘率较低,能够缩短换羽期,提高年产蛋量.  相似文献   
110.
为了探索硫酸软骨素的新型提取资源和更加环保的提取技术,试验以42日龄肉鸭胸软骨为研究对象,研究优化了复配酶解法提取鸭硫酸软骨素的工艺。试验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了鸭胸软骨除杂处理和酶法提取鸭硫酸软骨素的工艺。结果表明:采用甲醇、氯仿(V/V=2∶1)和1 mol/L NaCl溶液处理鸭胸软骨表面的油脂和杂蛋白效果最好;鸭胸软骨酶解液中杂蛋白的最佳沉降剂为9%TCA溶液;复合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复配提取硫酸软骨素效果最佳,配比为1∶0.5;鸭胸软骨粉复合酶解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48.53℃,酶解时间5.90 h,酶解pH 6.45。在该条件下,鸭硫酸软骨素的提取率达到46.02%,纯度达到96.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