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4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8篇
  5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解振兴  董志强 《玉米科学》2012,20(2):128-133
以郑单958为材料,设置不同氮素梯度于苗期利用完全营养液培养,3叶期叶面喷施聚糠萘合剂,研究供氮量对苗期玉米氮素吸收分配特征的影响以及聚糠萘合剂化学调控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去离子水处理相比,增加氮素供应可使株高增加,根系增长,根冠比值显著降低,叶片与根中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增大,鞘中NRA减小。随氮素浓度的增加,株高、最大根长和叶片数逐渐增加,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依次增加,叶片中NRA依次增强,氮素吸收和向地上部分配的比例显著增加。聚糠萘合剂处理与相应清水对照相比,提高了植株干物质积累,缩短了最大根长,增加了侧根条数,提高了玉米植株中总吸氮量及氮素利用率。对于不同浓度梯度的氮素处理,低浓度(2.5mmol/L)和中浓度(5.0 mmol/L)培养液中调节剂处理氮素利用率分别比对照增加52.75%和54.91%,表明中、低氮条件下聚糠萘合剂提高了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92.
玉米制种体系中母本植株偏高大,影响了去雄工作的质量,同时限制了母本密度增加、产量提高。以玉米自交系2080为试材,研究化学调控对母本株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叶期叶面喷施膦酸胆碱合剂(ECK)后,母本2080株高及穗位高极显著下降,叶面积变小,叶片厚度增加,相对叶绿素含量增加;植株茎秆地上部节间长度显著缩短,茎秆截面积有所增大,大大改善了母本2080的株型;ECK处理后母本2080产量较对照有所增加,增密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93.
以中单909和吉单35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4.5万、7.5万、10.5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密度群体子粒转化酶与子粒灌浆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花后10~50 d内,两个品种玉米子粒酸性转化酶呈降低趋势,中性转化酶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灌浆速率降低,子粒千粒重降低;两个品种玉米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中单909和吉单35均在7.5万株/hm~2时达到最高产量。灌浆10~30 d较高的转化酶活性对灌浆起到促进作用;灌浆40~50 d较高的转化酶活性不利于子粒灌浆。  相似文献   
94.
低温冷凉地区超高产春玉米群体生长分析研究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传永  董志强  赵明  张宾  朱平 《玉米科学》2007,15(3):075-079
以“三合模式”为基础,从产量构成、光合性能、源库3方面对东北雨养玉米产区产量水平高于1.5×104kg/hm2的不同密度玉米群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东北雨养地区玉米要获得高于1.5×104kg/hm2的产量,须选择耐密性品种,密度介于80000~87000株/hm2,叶片光能持续期长,吐丝后光合势大于2.87×106m2/(d·hm2),叶面积比率与叶面积维持在合理水平,生育期平均净同化率大于5.21g/(m2·d),营养生长时期相对生长率迅速,吐丝到灌浆期相对生长率稳定,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高于16192.48kg/hm2,转化率大于83.6%,经济系数维持在0.5左右。  相似文献   
95.
为了筛选限水条件下冬小麦高产品种,2016—2017年在藁城试验站以适宜河北地区种植的16个半冬性小麦品种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了限水条件下高产品种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特点。结果表明,产量与冬前主茎叶片数呈负相关,与单株分蘖数、单株次生根条数、冬前叶面积指数(LAI)、灌浆期旗叶SPAD值和灌浆期持续天数均呈正相关,其中,与灌浆期旗叶SPAD值和灌浆期持续天数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在限水条件下,应选择灌浆持续时间长、后期衰老慢的品种;越冬前植株生长过旺,并不是获得高产的保证。冀麦325、冀麦418、邢麦13、衡0628、衡4444、济麦22、石麦25和婴泊700的产量均大于9 700 kg/hm~2,冬前主茎叶片四叶一心和灌浆持续期均大于34 d,灌浆后期叶片衰老慢,SPAD值较高。  相似文献   
96.
以耐密抗倒性不同的品种(稀植大穗品种JK 518和JK 519、耐密抗倒品种XY335和CS 1;中等耐密品种ND 108)为材料,设5个密度处理,研究玉米茎秆的穿刺强度(RPS)的变化特点及其对群体种植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玉米茎秆穿刺强度随生育期递进而增强,不同耐密性品种间随种植密度变化有较大差异。茎秆基部节间的穿刺强度随群体密度增加呈线性递减。茎秆节间RPS随着节位的上升而呈二次函数递减;不同耐密性品种间RPS以抽雄-吐丝期差异明显,以穗位以下节间,尤其第3~6节间表现差异较大。玉米抽雄前茎壁增厚早、  相似文献   
97.
董志强  赵明  舒文华  张保明  郝红晶 《作物学报》2006,32(12):1924-1926
为了探明Bt棉晶体蛋白在细胞中定位的特异性,揭示Bt棉抗虫稳定性,以转Bt基因棉GK-12为试材,采用免疫细胞定位的方法,在亚细胞结构水平上研究Bt蛋白的定位取向。结果表明,Bt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壁间隙中,并且,在细胞质中的分布密度高于细胞壁间隙;在细胞质中,晶体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内质网、叶绿体和前质体上,并且在叶绿体和前质体上面高密度集中分布。说明转Bt基因棉GK-12叶肉细胞中,外源晶体毒蛋白的定位取向于惰性细胞器—叶绿体及其前体。  相似文献   
98.
作物高产群体LAI动态模拟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总被引:37,自引:7,他引:30  
针对目前已有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模拟模型形式多样、参数较多以及应用性不强等问题,对春玉米、水稻和冬小麦的LAI及出苗至成熟天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分别将最大LAI和出苗至成熟天数定为1,以相对LAI (0~1)和相对时间(0~1)为参数进行LAI动态模拟,筛选、建立了一个适用于这3种作物的相对化LAI动态模拟模型y= (a+bx) / (1+cx+dx2)。其中,春玉米y= (0.0134+0.3234x) / (1-2.774x+2.4178x2),r=0.9859**;水稻y= (0.0777+0.0205x) / (1-2.73744x+2.0484x2),r=0.9865**;冬小麦y= (0.0131+0.0035x) / (1-2.4515x+1.5273x2),r=0.9719**。利用该模型,自拔节期起就能够较准确地进行LAI的动态预测,其在春玉米、水稻和冬小麦上的准确度(以k表示)分别为1.050、1.0357和1.1168,精确度(以R2表示)分别为0.8728、0.9270和0.9254。3种作物整个生育期内模型的模拟值与测量值的精确度均在0.98以上,准确度达0.86以上,表明相对化LAI动态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作物群体动态变化。不仅可以计算出作物生育期间的平均LAI、总光合势,还能计算任一时刻的LAI以及任一时段的光合势。结合田间调查还可得到作物生长期间的平均净同化率和平均作物生长率等产量相关的重要生理参数。根据作物群体中各光合生理参数与产量的关系,提出了3种作物进一步增产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9.
以京农科728为试验材料,在相同施肥量条件下,设置4个矮壮素(CCC)施用梯度,通过与氮肥拌肥处理一次性基施,研究矮壮素对华北夏玉米产量、氮代谢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常规氮肥处理,CCC处理增加了玉米产量、千粒重和穗粒数,干物质积累量在花期之后显著增加,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常规氮肥对照;增强了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及花后34 d至收获期的谷丙转氨酶(GOT)等氮代谢酶活性,提高了叶绿素总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氮素利用率得到了提高,最佳施用量是675 kg/hm2,在最佳施用量下,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分别比常规氮肥对照增加5.4%、45.8%和22.7%。  相似文献   
100.
杂交棉高产抗逆机理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杂交棉杂29一代、杂29二代及其亲本86-56系(♀)、711-22(♂)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含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杂29一代、二代在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具有超亲优势,气孔导度在杂29一代为超亲优势,在杂29二代为中亲正优势。在杂29一代,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为超亲优势,过氧化物酶活性为中亲正优势,丙二醛含量为中亲负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