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30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根据农业种植业和草畜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农业种植、牧草生产及畜禽养殖取得最佳配合,总体获得最大效益为目标,对宁南半干旱区彭阳县中庄试验示范区农、草、畜结构进行优化,经优化,单位面积耕地粮食作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荞麦(Fagopyrun esculentum)及糜子(Panicum miliaceum)的种植比例分别为28%、3%和70%;经济类作物玉米(Zea mays)、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三角豆(Cicer arietinum)的种植比例分别为79%、16%、4%和2%。单位面积耕地牛、羊、猪的饲养量分别为3.7头、4.3只和1.7头;单位面积种植耕地的农业种植、饲草种植及畜禽养殖纯收益达到16 116.84元/hm2,比优化前提高了54.41%。优化结果对同类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结构调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
为促进宁南山区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在阐述宁南山区苜蓿人工草地退化现状、退化后苜蓿地上生物量及土壤水分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苜蓿人工草地退化原因,并提出了改善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3.
干旱风沙区井灌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在节约用水上采取措施,而且在如何高效利用水上更加需要合理的用水模式来提高干旱风沙区农业的收入。以盐池县土沟村为例,根据土沟村水资源的条件,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行节水灌溉制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以及多相农业节水种植技术的实行,使土沟村在高效用水方面具有一个良好的用水优化模式,为干旱风沙区同类地区的井灌节水利用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半干旱退化山5年退耕还林地不同坡向、坡位、坡度的调查,得出采用人工整地技术种草种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增加灌木和种草的比例,采用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建立各种类型的混交林和林草立体复层林,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的办法就能保证群落稳定持续地发展,从而为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做出正确的规划.  相似文献   
45.
黄土高原土壤旱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半干旱区降水稀少、植被过度耗水、土壤水分蒸发强烈导致土壤长期严重缺水,形成干层。土壤干层一旦形成,极难恢复,并将严重制约该地区的生态发展与经济建设。对土壤干层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综述了土壤干层的定义、量化评价方法以及土壤旱化缓解的研究进展,指出当前土壤干燥化定量评价研究中的不足。建议今后应将基于影响植物生长的土壤旱化定量评价指标的建立作为研究方向,并加强基于土壤水分安全承载下的植被构建强度研究,以避免人为加剧土壤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6.
为促进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以及发挥良种的优势作用.在宁夏彭阳县具有代表性的普通黑垆土土壤上设置胡萝卜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新黑田五寸参具有良好的产量和加工品质,可以作为目前该区域发展脱水蔬菜的首选品种,其适宜的密度为3.5万-4万株/667m^2,可以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47.
山桃沙棘混交林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半干旱退化山区荒山5 a生沙棘×山桃混交林与山桃纯林系统的土壤养分状况。结果发现,山桃×沙棘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明显的提高。在林木根系活动层40—60 cm范围土壤有机质、氮素增量高于山桃纯林,土壤速效磷增幅较小,土壤速效钾有少量增加。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宁南黄土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的土壤粒度特征,旨在为更有效地指导该区域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野外标准化方法采集0—100 cm土壤样品,利用Mastersizer 3000型激光粒度仪测定了小流域9种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山杏林、山桃林、沙棘林、柠条林、山杏柠条林、山杏沙棘林、坝地、苜蓿地、撂荒地)216件样品,通过福克和沃德公式计算出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峰度等土壤粒度参数。[结果] ①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的粒度组成均以粉粒和极细砂为主,以粉粒含量在各粒度分级中所占比例最大。黏粒、粗砂、极粗沙和中砂含量分层整体趋于稳定,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化不大。粉粒、极细砂和细砂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变化起伏较大,各层段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②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各粒级变异系数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黏粒的变异系数最高,其次为砂粒,粉粒最小。③土壤平均粒径表现为:山杏×柠条林>沙棘林>山桃林>柠条林>山杏林>苜蓿地>山杏×沙棘林>撂荒地>坝地。撂荒地、山桃林和柠条林的分选性明显优于其他立地,沙棘林的分选性最差。[结论] 不同植被恢复方式的土壤粒度分布主要受到植被类型及人类活动扰动等主要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辽东山区的气候与土壤条件适宜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 Feri(Lamb)Car)和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的生长发育,生长速度快,干直,25年后可主伐。同时也很适于穿龙薯蓣(dioscorea mp-ponica Nak)的生长,5年后穿龙薯蓣根茎粗度可达到1.0~1.8cm,亩产量达到500~800kg。  相似文献   
50.
宁南黄土丘陵区旱作苜蓿地土壤肥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阐明宁南黄土丘陵区旱作苜蓿地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采用算术均数赋值法将因子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灰色关联法、变异系数法4种赋权方法相结合,对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旱作苜蓿地土壤肥力因子的权重进行计算。土壤肥力因子权重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苜蓿地土壤肥力因子权重排序为有机质>速效氮>全量氮>土壤pH>速效磷≈全量磷>速效钾,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全量氮、土壤pH的权重值相对较高,是该区旱作苜蓿地最为关键的肥力指标。利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得到的苜蓿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在0.549~0.873之间,土壤肥力水平一般。退耕还林还草旱作苜蓿后,研究区水土流失明显得到控制,不同坡位苜蓿地土壤肥力指数差异逐渐减小;不同旱作年限苜蓿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排序为:7年生>3年生>19年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