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林业   2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园艺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辽西高产山杏间接选种数量性状指标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统计理论和SPSS软件对辽西山杏实生群体29个数量性状相关性、变异性和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与经济性状核、仁相关的数量性状有嫩枝长、叶柄长、叶柄宽、叶形指数、果体、果皮厚、果重、核体、核皮厚;变异系数以雌蕊发育程度最大,高达86.5%,其次变异系数>20%的依次为果重、出核率、嫩枝长、核重、果皮厚、仁重、出仁率、仁形指数;所测性状均呈正态分布。将相关性、变异性相结合,确定雌蕊发育程度、嫩枝长度、叶形指数、果体、果重作为高产山杏间接选种的主要数量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42.
为了提高林学专业教学质量,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分类经营为主线,以重要林种经营中关键措施为重心,首次优化构建了多林种多目标可持续经营的森林经营学知识体系,以适应新时期林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43.
为更好地保存和研究酸枣种质,提高利用效率,以211份酸枣种质为试材,基于表型性状数据,在25%取样比例下,对所有种质进行逐步系统聚类,从遗传距离方法、取样方法、聚类方法和取样比例4个方面探讨酸枣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策略。根据最佳取样策略和3种分组取样方法进行分组取样,并与不分组取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25%取样比例,采用优先取样法、欧氏距离法和可变类平均法构建核心种质效果最佳;在最佳构建策略下筛选总体取样比例,结果表明最佳总体取样比例为25%;不分组取样构建的核心种质Pcore的方差差异百分率(VD)、变异系数变化率(VR)和极差符合率(CR)高于分组取样构建的核心种质Core-L,构建效果更好;定性描述性状保留比例、t检验、符合率检验、主成分分析和样品三维分布图表明构建的核心种质能够消除遗传冗余,能够代表原始种质。基于表型性状筛选出的最佳构建策略为“欧氏距离+可变类平均法+优先取样法+25%取样比例”,经过补充完善,最终得到58份核心种质,具有较高的代表性。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能够代表原始酸枣种质表型遗传多样性的核心种质,有助于科学、有效地收集和保存酸枣种质资源,为深入挖掘和利用酸枣种...  相似文献   
44.
【目的】明确西伯利亚杏花芽分化进程,解析其开花生物学规律与特征,从而为合理调控花期、保证开花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以沈阳农业大学山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的5个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花芽分化进程,对花期物候、花器官特征进行观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生长素(Auxin)含量。【结果】西伯利亚杏花芽形态分化期可分为未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这6个时期,其花芽于7月中旬开始分化,至10月中旬完成分化,但5个无性系进入此6个分化时期的起始时间与持续时间均不同,且各个分化时期均存在明显的交叉重叠现象;其中,28号无性系的分化较早,且其进程较快(60 d),622号、626号进入分化的时间均较晚,但其分化进程均较快,而595号的分化时间稍晚,且其持续时间最长(79 d)。西伯利亚杏于3月中旬进入花芽膨大期,4月初进入始花期,至4月中旬花期结束,花期历时约10 d;各个无性系的开花物候进程基本一致。5个西伯利亚杏无性系花器官的形态特征均表现为:花瓣白色、不褶皱,花萼红褐色,花丝白色,花药黄色,雄蕊数量28~3...  相似文献   
45.
以山杏良种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其枝接繁殖技术,以期提出低成本、高效率的枝接关键技术,为优化和完善山杏良种快繁技术体系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枝接效果差异显著,母树年龄、采穗部位、接穗斜面长度对枝接效果均有显著影响。不同处理的枝接工效差异明显,采穗部位、接穗斜面长度对枝接工效影响显著。7号处理,即接穗斜面长度1.5 cm、母树年龄1年、采穗部位枝条下段,嫁接高度4 cm,枝接效果最好,其成活率、嫩枝粗度和嫩枝长度分别为98.67%、7.38 mm和94.32 cm;7号处理枝接工效用时为29.67 min,平均可节约生产成本31.7%。综合枝接效果和工效,7号处理成活率高,生长效果好,工效快,成本低,为最优组合,可以在山杏良种推广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46.
野杏是普通杏的野生变种,适应性强,分布广泛,生态经济效益显著,具有极高的引种价值。为研究野杏的适生立地类型,在野杏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的基础上,将西北种源野杏引种到辽宁省喀左县,通过设立标准地,划分野杏引种栽培的立地类型,并分析其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适应性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各立地类型中引种野杏的苗高、地径、冠幅、嫩枝粗度、枝下高和叶片数量等生长指标均优于本地西伯利亚杏,野杏具有很强的引种适应性。野杏的苗高、地径、冠幅、嫩枝长度、嫩枝粗度、枝下高、叶片数量、叶宽、叶长等生长指标与立地类型间极显著正相关。在不同立地类型比较中,7号类型苗高、地径、冠幅、枝下高、嫩枝长度、嫩枝粗度、叶宽均为最优,8号类型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叶片数量最多,因此,坡位为上腹或中腹、坡向为半阳坡、土层厚度为厚土层的立地类型是引种野杏生长的最适类型。该研究为野杏在辽西地区的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7.
以山杏优良无性系为试材,采用花粉离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山杏花粉离体培养条件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不同采样方式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和花粉管的发育过程,旨在为了解和控制山杏授粉受精过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当蔗糖、琼脂浓度为10.0%和0.5%时,0.010%的硼酸浓度最适合山杏花粉离体培养。室内水培花枝取样的花粉活力显著低于野外自然开花取样的花粉活力,在相关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应尽量缩短室内水培时间或从野外自然开花中获得花粉。不同山杏无性系的花粉活力差异明显。山杏花粉管在培养基中生长可以划分为4个时期:花粉萌发期(0.3~0.6h),快速生长期(0.6~2.0h),生长速度缓慢期(2.0~4.0h)和生长停滞期(4.0h以后)。  相似文献   
48.
对宁夏彭阳县山杏实生群体数量性状的分布特征、变异情况及其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杏嫩枝、花、叶、果、核、仁等方面的30个数量性状均呈正态分布,嫩枝长变异系数最大,达39.8%,雌蕊发育程度次之,为38.4%,果重、节间长度、出核率、仁重、核重、果皮厚等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20%。与山杏经济性状显著相关的数量性状有嫩枝长、嫩枝粗、叶长/叶柄长、叶长、叶柄长、叶柄粗、雌蕊发育程度、花径、雄蕊数、果长、果宽、果皮厚、果重和果形指数等。结合性状变异分析和性状相关分析,确定嫩枝长、嫩枝粗、叶柄长、叶柄粗、雌蕊发育程度、果皮厚、果重等作为当地高产山杏间接选种的主要数量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究不同种源野杏无性系定量性状的变异特点及遗传稳定性,为野杏优特无性系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22个野杏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其25个定量描述性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野杏无性系25个定量描述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19%,其中2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0%以上,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小枝长度(67%),不同种源野杏种群的变异系数以会宁县为最大(25%),以霍城县为最小(13%)。25个性状的重复力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单核质量的重复力最大(0.991)。所提取的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0.42%,能够反映野杏无性系定量描述性状的大部分信息。通过聚类分析将122个野杏无性系划分为5类。其中,Ⅰ类表现为小枝长势弱,出仁率最小;Ⅱ类表现为出仁率最大;Ⅲ类表现为小枝长势好,出核率最大;Ⅳ类表现为叶片长势好,叶长、叶宽、叶柄长、叶柄粗均最大;Ⅴ类表现为果、核、仁长势最好,单果质量、单核质量、单仁质量均最大。各类均可作为野杏不同育种目标的亲本材料。【结论】不同种源野杏无性系定量描述性状变异程度丰富,选择潜力大,有利于野杏优特类型选育;各性状重复力差异极显著,各无性系遗传原株优良性状优势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反映了野杏无性系定量性状的大部分信息;通过聚类分析将野杏无性系划分为5类,均可作为选育高出核率及特殊果、核、仁类型的亲本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0.
研究山杏实生苗的光合生理特性,有利于掌握山杏光合作用的特点及重要参数,对于山杏光合产量、抗旱性、以及气候变化条件下山杏光合特性的可能变化趋势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