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林业   48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川南毛竹林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土壤剖面特征、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土壤氮磷钾养分和土壤酸化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川南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船林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显示:毛竹林根系活动层(60cm)土壤结构较好,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大小和土壤的有机质质量分数随毛竹林成林时间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土壤黄化、酸化特征较明显,土壤酸性调节主要以施用石灰为主,其中谷底毛竹林改造需石灰量为10.625t·hm^-2,坡面的里白毛竹林为14.811t·hm^-2,岗地毛竹林需石灰量为12.558t·hm^-2:在氮磷钾3种元素中,氮素供应总体上良好,但要获得高产,氮肥的补充也是必需的。毛竹林土壤的钾素供应位于缺乏和很缺乏范围,而土壤中的磷极度缺乏,因此,目前川南毛竹林地磷和钾肥施用是提高毛竹林产量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2.
本文以四川盆周山地常绿阔叶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石砾对土壤水分常数的影响;同时针对砾质土的特点,对土壤容重的定义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结果表明:对于砾质土的土壤,样本间水分常数的测定结果重现性较差,变异较大;石砾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可增加土壤孔隙数量,提高土壤的入渗率,但使土壤结构的水稳性降低;当石砾含量超过10%,土壤中有效水分数量将随石砾含量的增加而减少;在地表植被不被破坏时,多砾质土壤发生地表径流的可能性极小,存在入渗过速导致养分的流失和水分的流失问题;与非砾质土相比,砾质土在测试、计算和评价方面都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43.
四川山丘型血防疫区林茶复合效应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试桉树纯林、茶树纯林和桉树-茶复合林3种模式的光照强度及土壤、茶叶及桉树叶中的主要元素含量,评价了林茶模式复合效应。结果显示:桉树-茶复合模式中,桉树对茶树遮阴强度介于26%-40%之间;林茶模式中茶叶内的氮、磷、钾、锌含量高于茶树纯林的,而在土壤中的有机质、全N、全P、水解N、有效性P等含量又低于后者,这说明实施林茶复合经营后,因茶园内光照度减少及桉树枯叶产物杀螺作用而营造了抑螺生境。茶园引入桉树后,通过桉树适当遮阴,提高了优质茶叶产量,但实施林茶复合后,桉树与茶树之间对养分吸收存在一定竞争关系,因此,合理施肥是林茶模式经营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44.
本文研究了山丘区钉螺壳体长宽鲜重体积,以及疫区壳体长宽与区域降水温度的关系。仁寿县钉螺鲜重0.0162 g(浮动在0.0065 g~0.0219 g之间),体积4.5894 mm3(3.12 mm3~5.6 mm3),长度5.156 mm(3.6 mm~6mm),宽度为2.668 mm(2.2 mm~3 mm)。分析表明,长度5 mm~6 mm为主体,宽度2.5 mm~3 mm为主体,钉螺宽度随着长度作缓慢而显著的增加;鲜重与群体的长度、宽度、体积无关。潮湿稻田生境钉螺长度明显最大,而干燥与湿润生境中次之,但宽度、体积、鲜重差异不明。疫区不同区域钉螺长度、宽度与降水量显著相关,而与温度无关,温度降水量比值与钉螺长度、宽度关系密切,表明钉螺大小有水分依赖性。在疫区内,可能水温匹配性共同塑造了钉螺的大小。  相似文献   
45.
麻疯树群体构件特征资源依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次以克隆木本植物构件的概念,研究了非克隆木本植物构件对资源环境的依赖性问题。在金沙江干热河谷攀枝花段,研究了生物柴油植物麻疯树群体构件对资源性因素光照、水分和养分的适应性反应。养分资源(土壤厚度为60 cm以上、20 cm和40 cm)不同时,构件直径、长度、长径比、叶片数量、叶片密度、头茬果实数量和生殖频率等参数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在养分资源充足时群体构件参数明显较大。与林外相比,乔木林下麻疯树林分构件直径、长度、长径比在花期呈现出显著差异,而在果期差异微弱,叶片数量、叶片密度、生殖频率却没有出现差异,而头茬果实产量差异极为明显。土壤水分对构件长度、长径比、叶片数量和生殖频率影响较大,而对构件直径和叶密度影响不显著,而对头茬果实数量的影响较为微弱。暗示资源性因素光照、水分和养分是构件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基础资源,群体构件特征对资源性因素存在明显的适应反应,均反映了群体构件特征对资源性因素的依赖性。本文分析构件特征对资源性因素影响时,没有考虑密度效应和海拔问题。在理论上,非克隆木本植物构件麻疯树与克隆木本植物竹类的克隆分株一致,统一了木本植物中的构件概念,在研究中与组件性构件相区分。麻疯树萌生现象较为明显,是适应干热河谷季节性干旱环境的一种策略。在生产上,需要优化资源性因素的配置,在保证光照强度的条件下,通过增加土壤厚度,和/或人工增加养分元素来促进构件发育与生殖,来实现麻疯树生物柴油供应原料的高产与稳产。未来研究中,需要关注构件分支状况与资源性因素梯度的关系,探讨构件对资源性因素的适应对策,深入揭示构件的发生、发展与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46.
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措施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干热河谷植被恢复中的造林措施对土壤水分水分的影响。以试验数据为基础,科学分析了挡水墙、覆膜、覆革和保水剂四种造林措施的优缺点,结果表明:(1)使用保水剂极为显著的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2)挡水墙改善土壤水分能力较弱;(3)覆膜改变了土壤水分的分布格局;(4)覆革增加了水分下渗,改善了苗木根部的土壤水分。综合分析,保水剂和覆草能有效提高造林苗木土壤水分含量,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湿地是介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过渡性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受人类干扰威胁的脆弱生态系统之一。若尔盖高寒湿地是我国乃至世界最为典型的高原湿地之一。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若尔盖高原湿地的研究进展概况:①若尔盖高原湿地自然地理概况;②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现状;③湿地植被变迁及其退化;④湿地演替变化;⑤湿地温室气体排放。若尔盖高原湿地具有典型性,独特性,同时也具有脆弱性和不稳定性,针对高寒湿地特点,提出今后应加强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48.
土壤蒸发,蒸散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根据陆地蒸发的机理和过程,提出下垫面蒸发的相似性的理论,并将陆地蒸发分为非限制蒸发和限制蒸发两种类型。然后利用器测法收集的数据资料,建立了土壤蒸发、蒸散的数学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土壤水分消退规律和蒸发力的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9.
川西南山地高山栲种群种子雨和地表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川西南山地区两个高山栲低密度种群的种子雨模式、种子雨过程中地表种子库动态和种群的幼苗状况,讨论种子产量、种子存留和种子对成苗的贡献.结果表明:1)种子雨持续时间超过2个月,但种子下落的高峰期存在样地间差异;2)该地区高山栲的种子产量很低,种子雨散落的密度不大(2.3~2.8个·m-2).3)在种子雨过程中,地表种子库各组成的动态不同,霉烂种子和萌发种子为零,完好种子和虫蛀种子有轻微的波动,完好种子的存留密度为0.13个·m-2;和它们相反,地表的壳斗和败育种子存在积累效应.4)动物捕食是地表种子损失的主要原因,两种群分别占91.3%和97.83%,地表种子的存留率仅为8.7%和2.17%.5)研究样地的高山栲种群低的种子生产量、地表种子存留率和幼苗建成困难等3个环节都限制了高山栲种群的实生更新.  相似文献   
50.
二滩库区锥连栎林土壤种子库和幼苗格局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二滩库区群落优势树种锥连栎林土壤种子库和幼苗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锥连栎群落土壤种子库不存在霉烂种子,虫蛀种子的数目较少,仅为2.08个/m^2;而败育种子和种子壳数目相对较多,平均密度分别达到42.78个/m^2和42.96个/m^2。(2)锥连栎土壤种子库组成中完好种子的密度为0.28个/m^2;雨季已萌发的种子密度为0.92个/m^2。(3)土壤种子库各组成的垂直分布较为明显,随土层厚度加深而减少,但霉烂种子例外。(4)经测算,锥连栎种子散布后的主要命运是动物捕食和转移,种子的保存率和萌发率分别仅占到单个树木种子产量的0、59%和1.95%。(5)在锥连栎树木分布的上坡有较多的萌生苗,而下坡实生苗的数量较多。(6)距树干距离不同,萌生苗和实生苗的分布模式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