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32篇
农学   1篇
  6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41.
催化加氢脱氧是实现木质素提质的重要方式.笔者采用流动电催化技术对木质素模型化合物进行加氢脱氧研究.以磷酸为阳极电解液,铂片电极为阳极电极,杂多酸磷钨酸为阴极电解液,石墨棒电极为阴极电极,构建炭载催化剂直接分布在阴极电解液中的流动电催化体系.考察了不同炭载催化剂(Pt/C、Pd/C、Ru/C、Rh/C)、反应时间、温度以...  相似文献   
142.
2种生物质材料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热重分析在不同升温速率(5—50℃/min)和一定氮气(20mL/min)条件下对甘蔗渣、杨木的热解失重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热速率越大,热解速率越快;其热解过程可分为失水干燥、预热解、快速热解和残余物热解4个阶段;甘蔗渣、杨木快速热解阶段的失重率分别为80%和85%,它们均可由一级反应过程描述。由Coats-Redfem方法计算得出,甘蔗渣、杨木快速热解阶段低温热解平均活化能分别为40.84、74.94kJ/mol,高温热解平均活化能分别为9.21、11.39kJ/mol。  相似文献   
143.
油茶果壳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中孔结构调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油茶果壳经水蒸气活化后,浸渍磷酸再活化对活性炭中孔结构调控的影响,制备出中孔丰富的活性炭。实验结果显示:820℃下制备的水蒸气法油茶果壳活性炭以微孔为主,BET比表面积1 076 m2/g,总孔容积0.81 cm3/g,微孔率63%,中孔率33%,亚甲基蓝吸附值180 mg/g,碘吸附值1 012 mg/g;水蒸气法油茶果壳活性炭经800℃下磷酸再活化后,可明显增加BET比表面积(1 608 m2/g)和总孔容积(1.17 cm3/g),尤其对中孔率(61%)的发展更有效,同时保留一定比例的微孔(37%),显示出更高的亚甲基蓝吸附值(330 mg/g)和碘吸附值(1 326 mg/g)。  相似文献   
144.
采用居里点裂解仪-气相色谱仪-质谱仪(CP-GC-MS)联用分析技术,以木聚糖作为半纤维素的模化物,研究了居裂解温度对木聚糖快速裂解产物组成及其含量的影响,并与纤维素居裂解行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木聚糖居裂解过程可以分为两个区域:居裂解温度小于300℃时,木聚糖发生了剧烈的糖基断裂,生成了糠醛和糖类单体化合物,其中糠醛含量在280℃时达到了54.38%;居裂解温度大于300℃时,糠醛和糖类单体化合物等含量下降,小分子的醛酮类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大幅度提高;纤维素与木聚糖居裂解行为存在明显差异,木聚糖居裂解温度明显低于纤维素;木聚糖裂解的主体产物是糠醛,而纤维素裂解的主体产物是葡聚糖。  相似文献   
145.
活性炭深度处理工业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砂滤-活性炭吸附工艺深度处理制药厂废水进行了研究。砂滤保证活性炭吸附柱的进水要求,活性炭吸附采用三级吸附。实验表明,采用此工艺处理该废水完全达到处理要求,即进水化学需氧量(CODCr)质量浓度控制在400mg/L以下,通量控制在25L/h,进水倍数在1000倍以内,出水CODCr可控制在100mg/L以下。采用两种方法对达到吸附饱和的活性炭进行了再生,结果显示酸碱再生法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溶剂再生法。  相似文献   
146.
采用甘油-甲醇复合溶剂体系,利用高温高压下甲醇的亚/超临界效应,探索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及用量等条件对杂木屑液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甲醇30 g,甘油12 g,草酸0.25 g,粒径在0.28~0.90 mm范围内的混合木屑6 g,在290℃下反应40 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获得很好的液化效果,木屑转化率为92.79%。采用GC-MS、FT-IR、GPC等技术手段测定了液化油的物质组成与基团结构,详细研究了水分含量、酸值、黏度等物理学性质。结果表明,液化油的物质构成较复杂,但主要是一些含氧衍生物,包括醇类、醚类、酯类和酚类化合物;液化油主要由小分子物质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2 300以下。  相似文献   
147.
碳基固体酸催化剂加压催化合成生物柴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减少生物柴油制备过程中传统催化剂对环境的污染,开发新型固体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纤维素为原料,采用碳化-磺化法制备了碳基固体酸催化剂,并利用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BET比表面积测试法、XRD(X-ray diffraction)和NH3-TPD(NH3-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碳基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棕榈酸和甲醇通过酯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考察了不同醇酸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催化剂用量对转化率的影响,并对比了加压条件下碳基固体酸催化剂与浓硫酸和对甲苯磺酸的催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当醇酸摩尔比10:1,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2 h,碳基固体酸催化剂用量为棕榈酸质量的5%时,转化率可达到98.11%。在加压条件下,碳基固体酸的催化活性高于浓硫酸和对甲苯磺酸,且催化剂在使用4次后,转化率仍在60%以上。通过GC-MS分析得出制备的生物柴油甲酯质量分数为93.8%。该研究为纤维素基碳基固体酸制备生物柴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8.
作为唯一可再生的“碳质”资源,生物质被认为是传统化石燃料的重要替代品。生物质热解产生大量的高氧化合物,热解油的低成本脱氧是阻碍生物质转化为液体燃料过程商业化最具挑战性的任务。塑料/橡胶的广泛应用和持续需求导致了塑料垃圾的积累。塑料/橡胶不可生物降解或难以降解,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塑料/橡胶是石油衍生产品,具有生产液体燃料和/或高附加值化学品的潜力。与生物质相比,塑料/橡胶具有较高的H/C比和较低的O/C比,可作为供氢剂,为生物质热解提供氢源。为了解决塑料/橡胶废弃物的污染和生物质热解油含氧量高、稳定性差及热值低等问题,生物质与塑料/橡胶共热解被认为是生产高品质液体燃料/化学品中较有前景的技术。与生物质单独热解相比,生物质与塑料/橡胶共热解不仅可有效降低反应活化能,还可一定程度上实现初级热解产物的脱氧,以制备高品质的液体燃料。笔者综述了塑料/橡胶与生物质共热解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阐述了共热解反应机理,即自由基相互作用机制,总结了沸石分子筛、介孔分子筛、金属氧化物和双催化剂对共热解行为及其产物的影响规律。最后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扩大研究规模、多组分混合共热解、共热解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9.
研究木醋液对小麦幼苗生长、抗氧化特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探讨木醋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调节机制,为木醋液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参考。选用不同浓度的杉木木醋液进行小麦幼苗培养实验,以水为对照组(CK),分析不同浓度木醋液对小麦幼苗形态学指标、抗氧化特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木醋液浓度通过逆境胁迫效应,改变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进而影响其生长。低浓度木醋液培养小麦引起轻微逆境胁迫,小麦幼苗中MDA含量降低而POD和SOD活性增加,同时内源激素IAA和GA3含量增加、ABA含量降低,促进小麦幼苗生长;高浓度木醋液培养小麦引起严重逆境胁迫,MDA含量增加而POD和SOD活性降低,内源激素IAA和GA3含量降低而ABA含量升高,抑制小麦幼苗生长。木醋液对小麦幼苗的生长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浓度为0.25 mL/L时对小麦幼苗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150.
以两种生物基极性非质子溶剂γ-戊内酯(GVL)和二氢左旋葡萄糖酮(Cyrene),分别与对甲苯磺酸水溶液(TsOH aq)构成耦合体系,对竹粉定向解聚及其酶解过程开展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75 g/L的TsOH,溶剂体积比为4∶1的GVL/TsOH aq体系在130℃预处理毛竹60 min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分离效率更高,半纤维素分离率(SH)和木质素分离率(SL)分别达到98.5%和98.4%,同时纤维素保留率(RC)为91.5%;而质量浓度为30 g/L的TsOH,溶剂体积比为0.8∶1的Cyrene/TsOH aq体系在120℃预处理毛竹60 min后,RC达到87.3%,SH和SL仅为85.5%和79.4%。预处理后固体样品的表征结果表明:竹粉经GVL/TsOH aq预处理后的样品木质纤维致密结构被有效破坏,无定形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绝大部分被分离,结晶度达68.27%,结构更接近于微晶纤维素,同时暴露出更多的游离羟基,有利于后续酶解。而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