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32篇
农学   1篇
  6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41.
生物质热解气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固定床为气化反应器,对生物质水蒸气气化的特性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气化介质水蒸气为一定温度下的蒸汽,由一定流量的氮气载入反应体系内。实验探讨了采用杨木屑作为气化原料时,气化温度、以原料浸泡方式加入的催化剂类型、水蒸气加入量等主要参数对气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气化温度下,白云石催化剂中铁含量越多,比表面积越大,中孔越多,水蒸气加入量越多,对气化反应越有利。在原料量1500mg、反应温度900℃、水蒸气蒸发温度48℃、陕西白云石催化剂状态下得到的最高氢气产量为5.95mL/min。  相似文献   
42.
杨静  蒋剑春  张宁  卫民  赵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62-16365
[目的]研究橡实淀粉的组成成分、结构及理化性质。[方法]采用理化检测方法对橡实淀粉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较系统地考察了橡实淀粉的组成、颗粒、淀粉糊等方面的性质。[结果]橡实淀粉中淀粉含量为59.61%,直链淀粉的含量为31.40%;其颗粒相对玉米淀粉颗粒较小,与木薯淀粉相近;晶体结构为C型;橡实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度比玉米淀粉低,与木薯淀粉相近;橡实淀粉糊凝沉速度居于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之间。DSC分析显示,橡实淀粉的糊化温度(61.72℃)较木薯淀粉(70.22℃)和玉米淀粉(66.78℃)低,这说明橡实淀粉较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易糊化。[结论]研究可为橡实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3.
以纤维素酶产生菌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为实验菌株,研究了低能N+注入对T.reesei存活率、菌体总抗氧化能力(T-AOC)、蛋白质含量以及产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T.reesei经N+注入后存活率曲线呈现“双马鞍型”,这与离子注入典型的“马鞍型”曲线不同.菌体总抗氧化能力与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同样在1.50×1016和2.50×1016 cm-2注量处呈现两个峰,与存活率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由此推测,离子注入微生物所诱导的总抗氧化能力的强弱变化很有可能决定微生物的存活情况.实验通过诱变筛选得到3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150-1,150-2和250-6,高产菌株纤维素酶的平均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24.3%,均表现出很强的发酵积累纤维素酶的能力,尤其在发酵后期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4.
刘雪梅  蒋剑春  孙康  徐凡  许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40-13542
[目的]研究椰壳热解及动力学。[方法]在不同热解速率(5、10、20 K/min)下对椰壳原料进行热重分析,并对热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椰壳热解可分为水分损失阶段、热裂解阶段、热缩聚阶段3个阶段。椰壳热解阶段可以用一级动力学模型表示,随着热解速率增加,热解第1阶段活化能增加,第2阶段活化能降低。[结论]该研究为生物质能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考察了具有不同孔结构的椰壳活性炭对肌酐(CR)的吸附性能,研究了比表面积、孔径分布与肌酐吸附性能的关系,采用准一级、准二级和颗粒内扩散动力学模型对吸附数据拟合处理,确定了模型参数。试验结果表明:1~2.5 nm的微孔对肌酐吸附有利,平均孔径在2.2 nm附近的椰壳活性炭肌酐吸附量为104 mg/g;活性炭对肌酐的吸附能力取决于比表面积,总孔容,微孔率的共同作用。颗粒内扩散吸附并不是唯一的速率控制过程,椰壳活性炭对肌酐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t/qt=1/k2q2e+t/qe,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表明吸附过程存在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46.
<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简称林化所)成立于1960年,为副司局级单位,是专业从事木质和非木质林产品化学加工与利用,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及工程设计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科研院所。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等一批国内外专家。有博士、硕士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以我所为依托,建立了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林产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油茶科学中心一加工利用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国家林业局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生物质能源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工中试基地、国家林业局林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为开展生物质领域的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技术集成与孵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47.
利用生物质气化发电、生物质气化供气、生物质气化供热等技术,可以将各种生物质能转化成为高品位气体燃料、电力或蒸汽,是生物质高效转化利用的主要途径。流化床气化是生物质热化学转化的主要研究技术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利用锥形流态化气化炉,对不同生物质原料,进行气化的工程化应用试验研究。应用锥形流化床气化技术,在江苏省和安徽省等地,建立了生物质气化供气、供热和小规模发电(400 kW)等三个不同用能形式的工程。并且从拟建立的6MW生物质热解气化发电的计算结果来看:生物质原料价格达250元/t以上,生物质单纯发电,经济上不可行;如果应用热电联供,并且利用热解气化的固体炭产品,则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以磁性体为核、催化活性体为壳的固体酸催化剂制备过程的结构转化及其酯化催化活性变化.在ZrOCl2/FeCl2投料为10∶1(质量比),酸浓度为1 mol/L,浸泡时间2 h,400℃焙烧1 h的条件下,制得了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的纳米磁性催化剂ZrO2/SiO2-Fe3O4.采用IR、扫描电镜(SEM)和孔径分布等...  相似文献   
49.
以可再生资源油酸和甘油为原料,双氧水为环氧化试剂,通过环氧、开环、酯化三步法合成油酸多元醇.考察了不同环氧化和酯化条件对油酸多元醇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IR)和气质联用(GC-MS)对中间体和产物进行了结构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环氧化最佳条件为油酸0.1 mol,催化剂H2SO4 0.2 g,环氧化温度60℃,环氧...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