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林业   35篇
农学   4篇
  5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调查了三亚市鱼尾葵、椰子、假槟榔、凤凰木、三角梅、酸豆树、印度紫檀、苏铁、小叶榕、高山榕、刺桐等主要景观植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情况,初步了解了各种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寄主.  相似文献   
12.
祁连山林业洪水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林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每2~3年在雨季会出现大雨或暴雨天气,引起山洪暴发,对生态环境和林业生产也造成一定破坏。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暴雨洪灾的防御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宜机收玉米在重庆阴湿寡照环境下的适宜种植密度,实现玉米高产、高效,以渝单30和先玉1171为材料,在30000、45000、60000、75000、90000、105000株/hm26个密度下比较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及茎秆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的玉米品种均随种植密度增加,植株倒伏率、倒折率上升,而植...  相似文献   
14.
开化县官台闽楠群落特征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化县官台闽楠群落是一片人工栽培百年保育形成的古树群,采用样方法对其进行群落学调查,结果表明:官台闽楠群落乔木层以闽楠占绝对优势,年龄结构属稳定增长型,扩散仅见周边林下和林缘,并提出了对胸径100 cm以上的古树名木进行挂牌保护和人工林下容器苗造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保护区生态旅游概况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近年来,随着马蹄寺、文殊寺、天祝三峡森林公园、焉支山森林公园、海潮坝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各种设施的不断完善,形成了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的能力,年产值达5000万余元,实现利润500万余元。到祁连山保护区生态旅游景区的游客不断增加,2010年达50多万人(次)。保护区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为基层保护站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经济收入,而且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但同时对生活在保护区的居民也产生了一  相似文献   
16.
选取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区内的海潮坝水库、窟窿峡水库、冰沟河天池和天祝三峡森林公园的朱岔峡溪流、焉支山森林公园的焉支峡玉溪、大野口森林公园雪峰下的无名溪流6个样地,对其水体的pH值、溶解氧(DO)、电导率(EC)和五日生化耗氧量(BOD5)指标进行了长达3年的监测,结果表明:随游客干扰强度的增加,保护区水体的pH值和溶解氧(DO)含量下降,电导率(EC)和五日生化耗氧量(BOD5)上升,污染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是黑河、石羊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河水系的主要集水区和径流形成区,被誉为河西走廊的“生命线”,为武威、张掖、金昌、酒泉绿洲及永登县庄浪河谷的农田灌溉、人民生活和近千家工矿企业提供了生产生活用水,维系着河西地区绿洲生态平衡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河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欧亚大陆中心,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地跨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及古浪、凉州、山丹、民乐、甘州和永昌8县(区),是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高大山系。祁连山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19.
2009—2011年连续3年对玉米不同品种、密度的试验研究表明,在重庆地区每667m2种植4000~4200株的高密度,较常规3000株密度增产10.75%~20.34%,并远远高于农民当前大面积生产产量,增密增产趋势明显。该研究结果进一步应证重庆市具有承载适当密植的温光资源条件。根据本试验研究结果,推荐将增密1000株/667m2和配套选用耐密品种作为重庆市当前玉米增产增效技术。  相似文献   
20.
重庆地处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玉米是重庆市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753×105 hm2,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29%。近年来,随着青壮劳动力的外流,大大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进步;在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市场比较效益的双重背景下,玉米生产亟需全程机械化。本研究从重庆市玉米生产现状出发,探讨重庆市玉米生产条件及玉米机械化生产现状,分析制约重庆地区实施玉米机械化的主要瓶颈,针对性地提出集中农户承包土地,整治为宜机化田块,引进消化国内外先进农机与自行开发研制相结合,通过政策引导及示范片带动,实现农机农艺结合,以促进重庆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提高玉米种植效益,实现轻简、高效的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