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林业   43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含三唑复合防腐剂及其竹处理材的金属腐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究三唑复合防腐剂及其竹处理材对金属连接件的腐蚀性和适用性,为选择处理设备材质和竹处理材防水涂层提供参考。方法参考GB/T 34726—2017《木材防腐剂对金属的腐蚀速率测定方法》和GB/T 34724—2017《接触防腐木材的金属腐蚀速率加速测定方法》标准,测定复合防腐剂(有效成分:丙环唑?戊唑醇(PPZ-TEB)、碘丙炔基正丁氨基甲酸酯(IPBC)、异噻唑啉酮(CMIT-MIT))及其毛竹处理材对Q235碳钢、65Mn弹簧钢、304不锈钢、201不锈钢、H59黄铜、T2紫铜、7075铝合金和6061铝合金的金属腐蚀性。通过在竹材?金属组件表面涂刷水性聚氨酯漆、水性丙烯酸漆和木蜡油考察表面涂饰对防腐蚀效果的影响。结果(1)经复合防腐剂浸泡加速腐蚀后,304不锈钢、201不锈钢、6061铝合金和7075铝合金的金属腐蚀速率均为0;Q235碳钢和65Mn弹簧钢的金属腐蚀速率随时间增加保持不变,且腐蚀速率离散性前期较大,后期逐渐减小;H59黄铜和T2紫铜在制剂A(PPZ-TEB)、C(PPZ-TEB/CMIT-MIT)、CK1(CMIT-MIT)和CK2(素材)中浸泡腐蚀和与竹处理材接触腐蚀的金属腐蚀速率均为0,而浸泡在制剂B(PPZ-TEB/IPBC)中发生轻微腐蚀。(2)在与竹处理材接触加速腐蚀后,304不锈钢、201不锈钢、H59黄铜和T2紫铜的金属腐蚀速率为0;Q235碳钢和65Mn弹簧钢腐蚀速率随时间增加而减小并趋于平缓,且腐蚀程度明显大于防腐剂对金属的腐蚀;6061铝合金和7075铝合金发生轻微腐蚀。(3)不同复合制剂及其竹处理材对Q235碳钢和65Mn弹簧钢的腐蚀性分别为CK1 > C > B > A > CK2,C > CK1 > B > A > CK2。(4)在Q235碳钢和65Mn弹簧钢的竹材?金属组件表面涂饰水性聚氨酯漆、水性丙烯酸漆和木蜡油涂层后,竹处理材的金属腐蚀速率均有所下降,且木蜡油较水性聚氨酯漆和水性丙烯酸漆的防腐蚀效果更优。结论含三唑复合防腐剂及其竹处理材对304不锈钢和201不锈钢均无腐蚀。复合防腐剂及其竹处理材对H59黄铜和T2紫铜基本无腐蚀。复合防腐剂对Q235碳钢和65Mn弹簧钢的腐蚀速率随时间增加保持不变,而竹处理材腐蚀速率随时间增加而减小并趋于平缓,且前者小于后者。复合防腐剂对7075铝合金和6061铝合金无腐蚀,而竹处理材有轻微腐蚀。不同复合制剂及其竹处理材对Q235碳钢和65Mn弹簧钢的腐蚀性均为C > B > A。表面涂饰可降低竹处理材对金属的腐蚀性。   相似文献   
12.
竹材主要变色菌霉菌的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我国云南、广州、北京、湖南和安徽等省市采集变色霉变竹材标本,分离纯化得到78株真菌菌株,鉴定为木霉(Trichoderma spp.)、毛霉(Rhizomucor spp.)、曲霉(Aspergillu spp.)、镰刀菌(Fusarium spp.)、链格孢菌(Ahernariaspp.)、可可毛色二孢菌(Botryosphaeria rhodina)和稻球黑孢(Nigrospora oryzae)等.选取代表性的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营养因子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均影响菌丝的生长及色素形成;温度条件对菌株的生长影响较大,对于大多数菌株而言,28℃是最适生长温度,5℃生长减缓甚至停滞,但未死亡,40℃以上菌株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但个别霉菌在50℃仍可生长,表明竹材霉菌对极端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竹材霉菌变色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pH值在4~11下皆能正常生长,最适pH值在5~8间;光照对菌株生长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储木及建筑木材腐朽菌(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次系统报道了生长在中国原木、建筑物(包括房屋、桥梁、涵洞、栅栏等木质结构材)、坑木、枕木、矿柱、电杆、薪材等上的腐朽菌107种.其中24种引起木材褐色腐朽,83种引起白色腐朽.褐色腐朽的种类主要发生在针叶树木材上,白色腐朽的种类在针叶树和阔叶树木材上都常见.在针叶树原木上常见的木材腐朽菌有黄薄孔菌、红缘拟层孔菌、深褐褶菌、硫磺绚孔菌、冷杉附毛孔菌.在阔叶树原木上常见的有紫褐多孢孔菌、黑管孔菌、一色齿毛菌、红贝俄氏孔菌、硬毛粗毛盖孔菌、皮生锐孔菌、淡黄木层孔菌、鲜红密孔菌、淡黄裂孔菌、毛栓孔菌、锗栓孔菌和云芝栓孔菌等.这些种类来自作者长期的采集、记载和鉴定,全部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4.
采用紫外检测器及C18反相色谱柱,优化得到分析醚菌酯的色谱条件:V(甲醇)∶V(水)=85∶15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20 nm。醚菌酯的质量浓度在5~100 mg/L范围内时,标准曲线决定系数为0.9997,线性相关性显著;分析样品的变异系数为0.55%,样品的回收率为99.6%~101.5%。抗流失试验结果表明:醚菌酯防腐工作液的质量分数为0.04%、0.08%和0.16%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处理材的流失率分别在4.7%~7.5%和3.2%~6.9%之间,低于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处理材(11.5%~18.4%)。3种处理材的流失率均在20%以下,抗流失性较好。乙醇溶解醚菌酯处理材的流失率稍高于水基化制剂处理材的流失率,因此将醚菌酯制备成水基化制剂可用于户外处理木材及其制品。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竹木制品的防霉防变色性能,及提高处理药剂的抗流失性,采用多菌灵(CBZ)、多菌灵与三唑化合物的混合溶液,分别处理马尾松试材后,在试材表面涂刷不同的疏水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处理材中CBZ、三唑化合物的流失性能.结果表明,涂刷疏水剂后,处理材中CBZ、三唑的固着率显著提高,其中水性清漆的改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对木材防腐剂实施登记管理,有利于提高木材防腐剂产品质量,规范市场秩序,保护人畜健康和环境安全。但由于防腐剂与大田农药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求其渗透到木材内部而且需在木材中保持尽可能长久的药效。笔者根据木材使用分类等相关标准的规定,探讨了木材防腐剂在登记时需要进行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ACQ和CuAz防腐处理对木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水溶性铜防腐剂(ACQ)和铜唑类防腐剂(CuAz)加压浸注处理臭冷杉木材,研究了药液处理浓度和后期干燥条件对木材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的影响。t检验表明,本试验条件下,经两种防腐剂处理后,木材的抗弯弹性模量保持不变或略微增加。通过分析与对照素材试件的t检验比较,表明两种防腐剂处理前、后木材的抗弯弹性模量差异不显著。ACQ和CuAz防腐处理对木材抗弯强度有一定影响,ACQ处理使得木材抗弯强度整体上略有下降,而CuAz处理由于保持量相对较低,对木材抗弯强度未见明显下降趋势。后期干燥方式对木材抗弯强度亦未见明显规律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木材天然耐腐性实验室试验方法》的修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配合GB/T 13942.1-1992<木材天然耐久性试验方法-木材天然耐庸性实验室试验方法>的修订,参照美国标准,在试验茵种中增加了密粘褶菌,同时试验用培养器皿中,增加了具螺纹盖的广口圆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可在新修定的标准中补充相关的试验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木材防腐的现状及研究开发方向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对国内外木材防腐、阻燃的研究与产业状况进行了概述,并对我国木材防腐、防蓝变、阻燃技术的研究开发提出了建议,如在低毒对环境无害的防腐剂、防蓝变药剂、抗渗出/抗吸湿阻燃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方面.并对国内木材防腐产业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如用于建材等领域.  相似文献   
20.
硼处理的木材,再在表面进行涂层处理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本文选用乳化石蜡、液体石蜡、透明清漆、丙烯酸防水涂料以及防水剂等作为疏水材料,依据AWPA E11-06标准,对氨水、氯化锌和硼砂/硼酸配方与疏水材料连用处理木材中硼的流失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用氨水、氯化锌和硼砂/硼酸水溶液处理木材,再用疏水材料二次处理,能有效地降低硼的流失率。透明清漆处理的试件,硼的流失率可以降至50%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