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林业   43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蒋明亮  王平 《木材工业》2002,16(2):35-36
对于氨溶性季铵铜ACQ-B处理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及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试材,在吸药量为3.0~6.0kg/m^2时,按标准AWPA M11-87测定的流失率小于2.50%。比较ACQ—B与CC两种处理材,当吸药量(以CuO计)相当时,CC的流失率较ACQ—B大。ACQ—B可用于与地接触的人工林木材处理,如农用材或建材。  相似文献   
32.
三唑类木材防腐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制剂的研发、抗菌性能、抗流失性能、对金属腐蚀性能及生物降解性能等方面介绍了三唑类木材防腐剂的研究进展,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潜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3.
橡胶木中淀粉含量远高于其他树种,易发霉、蓝变。碘代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3-iodo-2-propynyl butyl carbamate,IPBC)绿色环保,对霉菌、蓝变菌有特效,尤其适用于橡胶木保护。目前橡胶木中IPBC分析方法的研究报道较少,其防腐处理材的质量监督尚缺乏有效手段。为了准确分析防腐橡胶木中的IPBC,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方法,检验了该方法的检出限、加标回收率等性能,并比较了不同提取方法、提取溶剂、木粉粒径等因素对防腐橡胶木中IPBC提取效果的影响。建立的HPLC方法使用C18反相色谱柱,乙腈-水(55︰45,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4 nm,IPBC保留时间约6.45 min。在2~8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98;检出限0.2 mg/L,平均加标回收率99.61%。超声法提取的效果显著优于索氏抽提器法;以甲醇或甲醇-水(9︰1, V/V)混合液为溶剂超声提取的效果较好,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不适于提取木材中的IPBC。以甲醇-水(9︰1, V/V)混合液为溶剂制备样品可改善色谱峰形,有助于提高分析方法的准确性。木粉粒径差异对IPBC超声提取的影响较小。高温条件会导致IPBC降解,严重影响分析结果准确性,因此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应避免高温条件。本方法检出限低、重现性好,准确性高,适于分析防腐木材中微量的IPBC。  相似文献   
34.
橡胶木防腐防蛀技术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明亮  张厚培 《木材工业》1996,10(6):22-24,31
橡胶木防腐防蛀技术研究概况蒋明亮张厚培(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北京100091)1993年世界人工橡胶林总面积为898万公顷,其中亚洲占91.8%,非洲占5.5%,拉丁美洲占2.8%,最主要的橡胶生产国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其种植面积占全世...  相似文献   
35.
FR-1阻燃处理材的吸湿性与野外耐腐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FR-1阻燃处理材的吸湿性与野外耐腐性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处理材在高温条件下的吸温率未超过28%,达到ASTM技术标准,其效果较目前广泛使用的磷酸二氢铵/硼化物、磷酸氢二钠好。与CCA、ACQ-B处理材相比,FR-1处理材的野外耐腐性效果不佳,不宜在室外与地接触的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  为了探究3-碘-2-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IPBC)制剂的抗流失性能,本研究建立IPB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并对各处理材流失液中的IPBC含量进行测定,旨在确定IPBC制剂的抗流失性能。  方法  采用紫外检测器及C18色谱柱(150 mm × 4.6 mm(内径),5 μm),通过对检测波长、流动相组成及配比、柱温及流动相流速等色谱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分析IPBC的色谱条件,采用外标法对IPBC标准溶液进行检测,进行标准曲线相关系数、精密度、准确度等分析;参照国家标准GB/T 29905—2013《木材防腐剂流失率试验方法》进行流失试验,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测定各处理材中IPBC的流失率。  结果  HPLC检测IPBC含量的色谱条件为:乙腈–水(体积比为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00 nm;IPBC标准溶液在5 ~ 80 mg/L浓度范围内,HPLC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 4,标准偏差0.05%,变异系数0.50%,样品的添加回收率为99.5% ~ 100.4%;马尾松和辐射松处理材中IPBC的流失率随着IPBC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马尾松的流失率为0.11% ~ 1.99%,辐射松的流失率为0.10% ~ 0.48%,毛竹处理材中IPBC的流失率随着IPB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流失率为3.11% ~ 7.08%;IPBC制剂处理材的平均流失率高于IPBC/PPZ-TEB复合制剂处理材的平均流失率;微乳D制剂处理材IPBC的流失率高于IPBC乙醇溶液处理材的流失率;经过木蜡油表面涂饰的IPBC制剂处理材的流失率低于未涂饰的IPBC制剂处理材的流失率。  结论  采用HPLC测定IPBC的含量,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好,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可用于IPBC的含量分析;IPBC制剂的抗流失性能较好,其在马尾松、辐射松、毛竹处理材中的流失率均低于7.1%;通过与其他成分复合或木蜡油进行表面涂饰可以提高IPBC制剂的抗流失性能。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木材防腐处理是延长木材使用寿命,减少森林砍伐,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碘代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IPBC)和4,5-二氯正辛基-4-异噻唑啉-3-酮(DCOIT)的防腐性能进行了系统测试,旨在筛选出生态友好型木材防腐制剂,丰富木材防腐剂体系。  方法  采用抑菌圈法测试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IPBC和DCOIT这5种候选药剂对白腐菌和褐腐菌的抑菌活性,优选出高活性药剂;将筛选出的药剂制备成水基化制剂处理辐射松和毛白杨边材,通过室内耐腐试验探究不同载药量水平下处理材的耐腐性能。  结果  抑菌圈试验结果显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DCOIT和IPBC对褐腐菌和白腐菌的抑制效果均较好,其中吡唑醚菌酯和IPBC抗菌效果优于对照药剂丙环唑。防腐处理的辐射松试材对白腐菌和褐腐菌的抑菌测试中,载药量约为0.21 ~ 0.46 kg/m3的嘧菌酯处理材和吡唑醚菌酯处理材的质量损失率分别在3.1% ~ 7.9%和3.5% ~ 7.8%,载药量约为0.22 ~ 0.45 kg/m3的IPBC处理材的质量损失率在0.9% ~ 5.6%。所有药剂处理的毛白杨试样,在各载药量水平下比未处理试样的耐腐朽性能有很大提高,但它们的质量损失率仍然较大,对毛白杨防腐处理不建议使用此类防腐剂。  结论  本研究中制备的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制剂与对照药剂丙环唑抗菌效果相当,IPBC制剂抗菌效果优于丙环唑,均可作为新型木材防腐剂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8.
铜防腐剂及百菌清处理3种木材的野外耐久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明亮 《木材工业》2006,20(5):11-13
在广东亚热带气候条件下,不同剂型的季铵铜(ACQ)、柠檬酸铜(CC)、百菌清(CTL)及铜铬砷(CCA)处理马尾松、湿地松、毛白杨后的野外埋地耐久性能的结果表明:毛白杨防腐处理后不宜在与地接触的条件使用,可以用于快速初步评价防腐剂的野外耐久性能;吸药量6.4~8.5 kg/m3时,CTL处理后的木材不宜在与地接触的条件下使用;湿地松的ACQ-B 及 CC防腐、防白蚁效果相当;对于马尾松、湿地松,吸药量6.0~6.8 kg/m3 时,ACQ-B、CC处理的试材埋地6年后,防腐效果较好,防白蚁的效果尚可;对于马尾松、湿地松,吸药量约10 kg/m3时,ACQ-B、CC、CCA处理的试材埋地6年后,防腐、防白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9.
新型木材防腐剂——百菌清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蒋明亮 《木材工业》1997,11(4):21-22,27
本文简要阐述了新型木材防腐剂百菌清制剂防止木材霉菌,变色菌,木腐菌,土栖白景铁研究近况,并对我国将来开展百菌清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0.
根据散白蚁和家白蚁的存在与否,将中国陆地分成无白蚁区、仅有散白蚁区、既有散白蚁又有家白蚁区3个白蚁区域.整合中国腐朽分布图(根据Scheffer气象指数绘制)和白蚁分布区域图,将中国分成四大生物危害区域:区域Ⅰ,低危害区;区域Ⅱ,中等危害区,无白蚁;区域Ⅲ,中等危害区,有散白蚁;区域Ⅳ,严重危害区,既有散白蚁又有家白蚁.木材生物危害区域的划分和相应地图的绘制,既可为建筑设计和施工在提高建筑耐久性、减少不必要浪费的方案设计上提供指南,又可为不同区域采取不同防治白蚁和腐朽危害措施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