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林业   43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根据散白蚁和家白蚁的存在与否,将中国陆地分成无白蚁区、仅有散白蚁区、既有散白蚁又有家白蚁区3个白蚁区域.整合中国腐朽分布图(根据Scheffer气象指数绘制)和白蚁分布区域图,将中国分成四大生物危害区域:区域Ⅰ,低危害区;区域Ⅱ,中等危害区,无白蚁;区域Ⅲ,中等危害区,有散白蚁;区域Ⅳ,严重危害区,既有散白蚁又有家白蚁.木材生物危害区域的划分和相应地图的绘制,既可为建筑设计和施工在提高建筑耐久性、减少不必要浪费的方案设计上提供指南,又可为不同区域采取不同防治白蚁和腐朽危害措施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2.
  目的  为了探究3-碘-2-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IPBC)制剂的抗流失性能,本研究建立IPB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并对各处理材流失液中的IPBC含量进行测定,旨在确定IPBC制剂的抗流失性能。  方法  采用紫外检测器及C18色谱柱(150 mm × 4.6 mm(内径),5 μm),通过对检测波长、流动相组成及配比、柱温及流动相流速等色谱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分析IPBC的色谱条件,采用外标法对IPBC标准溶液进行检测,进行标准曲线相关系数、精密度、准确度等分析;参照国家标准GB/T 29905—2013《木材防腐剂流失率试验方法》进行流失试验,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测定各处理材中IPBC的流失率。  结果  HPLC检测IPBC含量的色谱条件为:乙腈–水(体积比为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00 nm;IPBC标准溶液在5 ~ 80 mg/L浓度范围内,HPLC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 4,标准偏差0.05%,变异系数0.50%,样品的添加回收率为99.5% ~ 100.4%;马尾松和辐射松处理材中IPBC的流失率随着IPBC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马尾松的流失率为0.11% ~ 1.99%,辐射松的流失率为0.10% ~ 0.48%,毛竹处理材中IPBC的流失率随着IPB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流失率为3.11% ~ 7.08%;IPBC制剂处理材的平均流失率高于IPBC/PPZ-TEB复合制剂处理材的平均流失率;微乳D制剂处理材IPBC的流失率高于IPBC乙醇溶液处理材的流失率;经过木蜡油表面涂饰的IPBC制剂处理材的流失率低于未涂饰的IPBC制剂处理材的流失率。  结论  采用HPLC测定IPBC的含量,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好,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可用于IPBC的含量分析;IPBC制剂的抗流失性能较好,其在马尾松、辐射松、毛竹处理材中的流失率均低于7.1%;通过与其他成分复合或木蜡油进行表面涂饰可以提高IPBC制剂的抗流失性能。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木材防腐处理是延长木材使用寿命,减少森林砍伐,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碘代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IPBC)和4,5-二氯正辛基-4-异噻唑啉-3-酮(DCOIT)的防腐性能进行了系统测试,旨在筛选出生态友好型木材防腐制剂,丰富木材防腐剂体系。  方法  采用抑菌圈法测试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IPBC和DCOIT这5种候选药剂对白腐菌和褐腐菌的抑菌活性,优选出高活性药剂;将筛选出的药剂制备成水基化制剂处理辐射松和毛白杨边材,通过室内耐腐试验探究不同载药量水平下处理材的耐腐性能。  结果  抑菌圈试验结果显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DCOIT和IPBC对褐腐菌和白腐菌的抑制效果均较好,其中吡唑醚菌酯和IPBC抗菌效果优于对照药剂丙环唑。防腐处理的辐射松试材对白腐菌和褐腐菌的抑菌测试中,载药量约为0.21 ~ 0.46 kg/m3的嘧菌酯处理材和吡唑醚菌酯处理材的质量损失率分别在3.1% ~ 7.9%和3.5% ~ 7.8%,载药量约为0.22 ~ 0.45 kg/m3的IPBC处理材的质量损失率在0.9% ~ 5.6%。所有药剂处理的毛白杨试样,在各载药量水平下比未处理试样的耐腐朽性能有很大提高,但它们的质量损失率仍然较大,对毛白杨防腐处理不建议使用此类防腐剂。  结论  本研究中制备的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制剂与对照药剂丙环唑抗菌效果相当,IPBC制剂抗菌效果优于丙环唑,均可作为新型木材防腐剂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4.
对进口辐射松木材的天然耐腐性能及其热处理材、防腐处理材的防腐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进口辐射松木材天然耐腐等级为Ⅲ级(稍耐腐),热处理可使耐腐等级提高到Ⅰ级(强耐腐):其心、边材渗透性差异大,边材短时间真空处理即可,而心材则需先真空处理再常压浸泡,载药量可达到1.17 kg/m~3。使用CuAz-5处理边材,在载药量为0.97 kg/m~3时,室内测试的质量损失率低于5.7%;载药量为1.4 kg/m~3时,8年野外埋地测试材质完好。  相似文献   
45.
戊唑醇和丙环唑的耐腐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评估了以戊唑醇(TEB)和丙环唑(PPZ)为主要活性成分防腐剂的耐腐性能.结果表明,TEB或PPZ载药量达到240 g/m3时,能有效地防止腐朽菌对木材的侵害;TEB和PPZ的耐腐性能无明显差异;复配防腐剂的使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TEB或PPZ.野外埋地试验结果表明,TEB加入溴氰菊酯后,处理材可达到理想的防白蚁效果...  相似文献   
46.
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是我国规模较大的古建文物修缮工程.其中的防腐防虫工程是基本环节,包括三大文物建筑的木结构虫蛀腐朽勘测、腐朽虫蛀木构件的修缮和更换、木材树种选择和性能测试、木材干燥和木材防虫防腐处理等内容.对西藏三大重点文物木结构防腐防虫技术的总结,将为我国古建筑木结构的维修和保护技术发展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国内外木材防腐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明亮 《木材工业》2006,20(2):23-25
对国内外木材防腐技术的研究动态、轻有机溶剂型木材防腐剂(LOSP)处理工艺、新防腐剂以及处理工艺的开发与应用进行了概述,并对国内的木材防腐工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8.
铜唑类防腐剂在竹材中的固着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以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为试材,根据美国木材防腐协会E11-97标准,研究了4种配方的铜唑(cuAz)防腐剂的室内抗流失性,并与CCA、ACQ和有机酸铜类防腐剂的固着性作了对比。结果表明:铜唑防腐剂的固着率高于有机酸(柠檬酸、草酸和苹果酸)铜的固着率;对于所有含铜的制剂,高吸药量水平下的固着率一般高于低吸药量水平下的固着率;当吸药量6.56~7.31kg/m^3时,以氨基醇作溶剂的铜唑固着率低于用氨作溶剂的铜唑固着率。  相似文献   
49.
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备出难溶于水的无机硼酸盐,并测定其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和难溶硼酸盐处理材的硼流失率。结果表明:与硼砂处理材相比,难溶硼酸盐处理材的硼流失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水溶型制剂处理材的硼流失率在83.2%~96.8%之间,有机溶剂型制剂处理材中,硼的流失率低至2.7%。  相似文献   
50.
我国竹材变色菌和霉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华北、华南和华中地区的9个省市地区采集变色发霉竹材和竹制品标本150份,分离、纯化得到117株竹材变色菌和霉菌,采用核糖体RNA基因的内转录间隔区序列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传统的生物学特性观察,鉴定这些真菌分属于2门、2纲、4亚纲、10目、15科、22属、56种.主要变色菌和霉菌为子囊菌纲真菌,其无性型分别为木霉属、曲霉属、青霉属、镰孢属、链格孢属和球二孢属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