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我省是全国的古老蚕区,桑树栽培历史久远,病虫害种类多,分布广.为了较为详细地了解全省桑树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及主要病虫害的危害情况,为制订桑树病虫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从1989年开始组织了全省主要蚕桑产区县开展了桑树病虫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初报如下.调查方法根据各蚕区蚕桑生产比重,选择具代表性的市县开展调查.一、桑病虫种类、分布调查  相似文献   
22.
根据多年对桑花叶型萎缩病的追踪研究,分离获得了病桑组织类似类病毒的小分子RNA,对其部分序列进行解析,并以之作为病原物的分子标志物,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点杂交和Northern-blot等分子生物技术方法检测症状明显的病株,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
从鲁桑种质资源中选拔抗病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蒯元璋  刘文安 《蚕业科学》1996,22(3):140-144
从山东鲁桑(MorusmulticaulisPerr.)地方品种资源中,选用30个品种进行抗桑黄化型萎缩病、桑疫病、桑炭疽病、桑里白粉病、桑污叶病的综合鉴定,并调查产量性状,选拔出青黄桑、黄芯采桑、小白条3个抗病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4.
桑树病原原核生物及其病害的研究进展(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蒯元璋 《蚕业科学》2012,38(1):152-164
侵染桑树的病原原核生物有细菌、菌原体、螺原体、立克次体等,其中由病原细菌引发的桑树细菌病害对蚕桑生产的危害极大。主要介绍原核生物界薄壁菌门的病原细菌侵染桑树导致的桑疫病、桑青枯病、桑枝软腐病、桑枯萎病和桑叶斑病等重要桑树细菌病害,从病原及其侵染循环,桑树发病规律、发病症状,病害防治方法几个方面概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5.
桑萎缩病毒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是嫁接传染和昆虫传染。其中,嫁接传染是扩大病区最广泛方式。 为了从根本上控制病害的蔓延,有必要拟订带病苗木和接穗的治疗方法,于是在一九五七至一九六二年进行了带病产品的温汤处理和药剂处理的研究。茲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一、试验概况 在晚秋期选好典型黄化型萎缩病穗和病苗,品种为剑持和红皮大种,至翌年早春进行温汤和药剂处理。处理时,将带病苗木和接穗浸渍在规定温度的温水或各种浓度的药液内,经规定时间后,取出并用冷水冲洗或冷却。阴干后,苗木用栽植、穗木用嫁接(袋接法)检定其效果。  相似文献   
26.
桑萎缩病的三种病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桑萎缩病一名,引自日本。我国各地蚕区群众叫做癃桑、鬈桑、癞头皮桑、猫耳朵、虾桑等。1957年曾提出我国的桑萎缩病有两种病型,即花叶型萎缩病和黄化型萎缩病。最近对黄化型萎缩病的进一步研究,又区分出两种:一种表现为萎缩;另一种表现为黄化丛生。因此,我国的桑萎缩病可分为萎缩型、黄化型和花叶型三种。 这三种病型通过嫁接传染和菱纹叶蝉接种证明病原都是病毒。通过典型症状的对此以及温度对枝条内病原的影响、采伐对潜育期影响、病株隐征现象与季节性关系,春伐对病株消长变化、对寄主致病性等发病条件的论证,认为三种病型的病原是异质的。 从三种病型分布和为害分析,防治桑萎缩病目前已成为蚕桑生产上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三种病型的防治方法方面,分别提出检疫的主要措施、清除病树办法,治虫防病、采用抗病品种、改善采伐,加强肥培管理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7.
我国植物支原体类病害的种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概述植物支原体类病的研究上阶段性重大成就,并将发现和发生的中国植物支原体类病整理成名录。  相似文献   
28.
<正> 泡桐丛枝病是我国重要的林木病害。病原可通过嫁接传染和昆虫介体传染,将泡桐丛枝病病枝作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发现病株的新梢和叶柄的皮部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类菌原体。但是泡桐丛枝病与其它植物类菌原体病一样,病原物至今未能分离培养成功,病原的研究尚在电镜研究阶段。为了进一步研究泡桐丛枝病病原类菌原体的性质,我们采用抽提的方法获得数量较多,纯度较好的泡桐丛枝病的病原类菌原体,并用病原抽提物制备成功泡桐丛枝病的抗血清。  相似文献   
29.
桑赤锈病菌干旱型生理小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采集的病原菌,经与南方普通型的病原菌进行致病性、侵染对湿度的适应性和菌丝侵入寄主组织的适存性等比较试验,发现该病原菌属于桑锈孢锈菌的干旱型生理小种,并提出用湖桑32号、湖桑7号和黄鲁头等桑品种作为对桑锈孢锈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寄主。  相似文献   
30.
1991年春在以安康市月河川道河滩桑园为主的万余亩桑园中,首次暴发了一种以桑芽不能萌发或萌发后相继枯萎为特征的病害,几年来此病迅速传染蔓延.据1994年安康蚕研所、安康农校及部分县市蚕桑站在全区范围的较详尽普查,发病桑园约占全区桑园总面积的15%,成为该区蚕桑生产发展面临的重大障碍.此外,本病也在陕西的汉中、宝鸡、山西夏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