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12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杉木、油桐、仙人草复合模式的根际土壤肥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2年生杉木、油桐、仙人草复合经营模式及对照杉木纯林根际土壤肥力的研究,得出结果:复合经营模式全土pH值比对照的高,模式中杉木、油桐、仙人草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N)含量均比全土大;对照中杉木根际土与全土有机质和全N量的差值比复合经营模式的大,复合经营模式及对照的杉木根际土壤水解性N均比全土大,而速效磷(P)、速效钾(K)则比全土低。复合经营模式中,与杉木根际土壤相比,仙人草和三年桐根际微生物总数及生理类群数量大,土壤生化活性强,复合经营模式全土和杉木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化活性均比相应对照大。这说明复全经营模式的林地能维持较高的土壤肥力,从而促进复合经营模式中杉木生长。  相似文献   
42.
为探讨水土流失区表层土壤砂砾化环境对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选取我国南方水土保持良种宽叶雀稗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温度梯度(15、20、25、30℃),按不同径级的土壤颗粒组成配制5种不同程度砂砾化的土壤作为种子发芽基质,研究温度和土壤颗粒组成对宽叶雀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土壤颗粒配比对宽叶雀稗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宽叶雀稗种子发芽初始时间提前,发芽率稳定所需时间缩短,发芽速率加快;20、25℃时,种子发芽率与发芽势较高,地上部与根系生物量较大;20、25、30℃时,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较高,苗高较高,根长较长;长度根冠比随着温度升高先降后升,25℃时最小。宽叶雀稗种子在土壤粗颗粒含量较高(2mm∶1~2mm∶1mm=100%∶0%∶0%)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为最低;土壤粗细颗粒含量适中(2 mm∶1~2 mm∶1 mm=25%∶37.5%∶37.5%或50%∶25%∶25%)时,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较高。苗高随着土壤粗颗粒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大,根长、长度根冠比则随土壤粗颗粒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幼苗地上部与根系生物量则在土壤粗细颗粒含量适中(2 mm∶1~2mm∶1mm=50%∶25%∶25%或75%∶12.5%∶12.5%)时较高,说明土壤粗颗粒比例高有利于宽叶雀稗苗高生长,土壤细颗粒比例高有利于根系生长,土壤粗细颗粒比例适中有利于种子发芽及幼苗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43.
磷胁迫对水土保持先锋植物类芦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土保持先锋植物类芦为研究材料,通过5个不同浓度磷胁迫的盆栽试验,测定类芦的光合色素、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参数,研究磷胁迫对类芦的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胁迫程度的加剧,类芦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低磷胁迫与正常供磷条件下,类芦叶片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规律一致,均为单峰型,峰值在12:00;日均值表现为正常供磷>极度磷胁迫>轻度磷胁迫>中度磷胁迫>重度磷胁迫,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正相关。在不同磷浓度胁迫下类芦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不大,极度磷胁迫与有磷条件下的光合作用机理可能不同,但PSⅡ光合反应中心没有受到破坏,类芦具有极强的耐低磷能力。  相似文献   
44.
Cd胁迫对类芦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类芦为材料,测定不同Cd胁迫浓度下类芦相关形态生理指标,探讨类芦在Cd污染矿区正常生长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低Cd浓度处理对类芦分蘖数、叶片数、株高、最大叶长有一定促进作用,随Cd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Cd胁迫对类芦根长和表面积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根平均直径(Cd≤100 mg·kg~(-1))和根体积(Cd≤50 mg·kg~(-1))有显著促进作用;Cd胁迫下类芦抗氧化酶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根系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等指标均逐渐减小,阻碍了类芦的生长;不同Cd浓度胁迫下类芦根系及地上部分Cd含量逐渐增加,且转运系数大于1,对Cd具有一定富集能力。研究表明,Cd胁迫会抑制抗氧化酶活性等阻碍类芦正常生长,类芦通过调整生长格局、提高根系平均直径和表面积、刺激地上部分富集转运能力来适应Cd胁迫。  相似文献   
45.
为了筛选出强度水土流失区理想的生物治理模式,为南方水土流失区治理提供植被恢复“范本”,通过对福建长汀强度水土流失区4种不同生物治理模式的群落调查、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不同治理模式恢复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生物治理模式恢复效果均比对照好,可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蓄水保肥功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丰富植被物种种类和数量。不同模式恢复效果不同,灰色关联序为:乔灌草混交模式(0.934)>经济林+封育模式(0.794)>灌木+草本模式(0.487)>灌木模式(0.484)>对照(0.337),其中乔灌草混交模式、经济林+封育模式的改良土壤肥力作用显著,植被物种多样性高,治理恢复效果好,是南方强度水土流失区值得推广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6.
采用土培方法,研究了4个浓度(0、250、500、750 mg·kg~(-1))的铅(Pb)胁迫对类芦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P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250 mg·kg~(-1))Pb胁迫下,类芦株高、根长、根表面积、生物量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CK)。随Pb胁迫浓度增加,长势逐渐受到抑制,但类芦叶长、根体积和根平均直径仍显著大于CK(P<0.05)。类芦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在低浓度Pb胁迫下相对稳定,在高浓度(500、750 mg·kg-1)Pb胁迫下各活性明显下降,且丙二醛(MDA)含量迅速增加。不同Pb胁迫下,类芦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相对稳定,影响较小。同时,类芦转运系数始终大于1,对Pb具有较好的转运能力。类芦通过器官形态调整,刺激根系发育和高根冠比,保持光合作用稳定和较强的转运能力,一定程度适应了Pb逆境,可作为Pb污染矿区植物修复潜力植物。  相似文献   
47.
为探讨重金属及酸胁迫下枫香种子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纸培法,设置不同浓度的Pb、Cd及酸胁迫试验,考察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酶活性,并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图谱变化及透射电镜(TEM)观察了种子胚乳细胞的超微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萌发初中期(4、7 d)高浓度的Pb胁迫显著提高了可溶性蛋白含量及β-淀粉酶活性,α-淀粉酶活性则在Pb-500时活性最高(P0.05)。Cd胁迫对淀粉酶活性影响较大,萌发中后期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对Cd的响应逐渐加强。FTIR分析表明Pb-250处理刺激膜脂和细胞壁果胶中常见的酯类化合物合成,Pb-500、Cd-25处理利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多糖、蛋白质等有机物质的合成,以此来增强对铅镉的抗逆性。酸胁迫降低了可溶性蛋白含量,pH-5.5、pH-4.5提高了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及淀粉酶活性。随酸胁迫的增强特征峰变化值下降,pH-3.5处理组峰值略有提升。大部分Pb~(2+)、Cd~(2+)沉积在胚乳细胞细胞壁及细胞质中,细胞区室化作用显著。枫香可在重金属及酸污染的废弃地正常生长,其种子通过渗透物质相互协调及细胞区室化作用对Pb、Cd和酸胁迫有积极的响应。  相似文献   
48.
为探讨重金属及酸胁迫下枫香种子和幼苗的生理响应,设置不同浓度的Pb、Cd及酸胁迫试验,测定不同胁迫处理下枫香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抗氧化酶等指标。结果表明:Pb、Cd对枫香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幼苗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效应(P0.05);随Pb胁迫浓度的增加,枫香种子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下降,第10 d过氧化物酶(POD)、及第4、7 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多项式变化,表现为"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Cd胁迫显著提高枫香种子的SOD和CAT活性,发芽初期(4 d)POD活性受到抑制,但随胁迫时间延长POD活性显著升高;pH4.5、pH5.5对枫香种子的发芽指数、幼苗生长均有促进的作用;随pH值减小,胁迫第7 d的POD活性及第10 d的POD、CAT活性均显著增加。随胁迫时间的增加,在强酸条件下萌发初中期,枫香种子通过增加POD活性清除体内H2O2对细胞的氧化损伤;丙二醛(MDA)含量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未萌发种子的MDA含量显著高于胁迫处理(P0.05),说明胁迫造成枫香种子膜脂过氧化严重。综上,CAT活性变化是枫香种子响应Pb、Cd和酸胁迫的主要策略,SOD在枫香种子适应Cd胁迫、POD在枫香种子适应Pb和酸胁迫过程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9.
为探索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中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适宜条件,选取我国南方水土保持良种宽叶雀稗种子为试验材料,以长汀水土流失区的表层土壤为种子发芽基质,添加4个土壤粘着剂PAM浓度梯度(0、0.5、1.0和2.0 g·L-1),采用人工气候箱控制4个温度梯度(15、20、25和30 ℃)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研究温度和土壤粘着剂对宽叶雀稗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5~30 ℃随着温度升高,宽叶雀稗种子发芽开始时间由第10天提前至第3天,结束时间由第26天提前至第9天,温度越高,种子开始发芽时间越早,发芽速率越快;20和25 ℃时,宽叶雀稗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较高,20~30 ℃种子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幼苗生长与生物量显著高于15 ℃处理。添加土壤粘着剂有利于延长宽叶雀稗种子发芽历程与生长期,提高种子发芽速率;中低浓度粘着剂(0.5、1.0 g·L-1)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与活力指数,高浓度粘着剂(2.0 g·L-1)对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但中高浓度粘着剂(1.0、2.0 g·L-1)可促进苗高和根长生长,提高幼苗生物量与根冠比。研究结果为宽叶雀稗在水土流失区的植被恢复应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0.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凋落物热值及灰分含量的季节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福建三明 2 7年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凋落物的热值、灰分含量及其季节动态的分析表明 ,混交林中杉木凋落物各组分的干重热值介于 2 0 6 37~ 2 1 96 0kJ·g-1之间 ,观光木凋落物各组分干重热值介于 19 6 35~ 2 0 0 5 8kJ·g-1之间 ,杉木纯林凋落物各组分的干重热值介于 2 0 70 5~ 2 1 90 8kJ·g-1之间 ,各树种凋落物均以叶、花的热值较高 ,而果、枝的热值较低。观光木凋落物各组分的灰分含量高于杉木。杉木落叶灰分含量季节间变化均较小 ;而观光木落叶灰分含量的变化模式为 :夏季 >秋季 >春季 >冬季。杉木落叶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季节变化模式均为 :冬季 >秋季 >春季 >夏季 ,而观光木落叶则均为 :冬季 >夏季 >秋季 >春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