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林业   38篇
农学   3篇
  6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文冠果人工种群的果实表型多样性及其变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文冠果果实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研究区内44株文冠果果实的19个表型性状,利用变异系数、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调查区内文冠果人工种群的变异情况。方差和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文冠果果实表型性状差异都极显著,并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变异幅度。其中,单株结果量和种子产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大于76%),其次是单果质量、单果种质量和单果仁质量(变异系数约30%),再次是单果出种数和果柄长度(变异系数大于20%),而种子长、种子宽、种形比和心室数变异较小(变异系数低于10%),种仁出油率变异最小(变异系数6.13%);单株间丰产性差异明显,并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人工种群果实不同性状的相关性不一样并差异显著,其中果长、果宽、果质量、种质量、仁质量、种子长、出种数、出种率、千粒质量和果柄粗的相关性强,与多个性状呈显著相关,而果形比、出仁率、结果量和种子产量与个别性状呈显著相关,果实心室数和果柄长相关性最弱,与所有性状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62.
按照甘肃省公益林所处的5个生态区位(江河源头区、江河两岸区、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水库区、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别阐述各生态区公益林的资源分布、林地类型、树种组成和生态功能。以此为基础,对全省的公益林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省国家级公益林面积为673.36万hm2,占森林总面积的68.63%,表现出了"相对数量较多,绝对数量偏少"的特点;灌木林占公益林总面积的49.15%,占公益林的主体地位。要采用3S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资源的监测与管理,开展公益林组成、结构与功能的调整与科学经营,实现公益林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3.
安家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安家沟小流域5年的综合治理效益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较2001年,流域综合效益指标值提高了168.57%,生态效益值增加了56%;流域内植被覆盖率由2001年的10.1%增加到2005年的21.3%,水土流失治理度由72.6%增加到84.0%,土壤侵蚀模数由4 627 t/(km2·a)下降到1 300 t/(km2·a);农业投入产出比由2001年的0.95降低到2005年的0.82,劳动生产率由8 074元/(人·a)提高到9 167元/(人·a),土地生产率由267元/667 m2增加到343元/667 m2,平均增幅为28.46%;流域内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1 620元增加到2005年的1 748元,提高了7.9%。据此认为,通过实施一系列治理措施,流域内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流域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农林牧各业得到了协调发展,小流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正在向持续、稳定和协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4.
安家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设计及效益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甘肃定西安家沟流域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状况,以及对人、财、物资源的输入和输出的分析,以种植业和畜牧业总体最大、纯经济效益最高为目标,在土地面积、劳动力、畜力、社会需求和饲料需求的约束之下,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线性规划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设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后,农、林、牧用地比例由原来的6.5∶3.1∶0.4调整为1.7∶4.8∶3.5,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5.
通过KMnO4溶液、Na2CO3溶液和低温沙藏三种方式处理陇中黄土区4种野生观赏草本植物种子,观察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等6项指标,探究了不同外因干预下4种野生草本种子萌发特征。结果表明,0.5%KMnO4溶液处理提高了抱茎风毛菊的发芽率,加快了蜀葵的萌芽速度;在Na2CO3溶液处理下,4种植物种子的萌发速度加快,并提高了发芽率,除抱茎风毛菊;低温沙藏处理提高了4种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并加快萌芽速度。综上所述,为了提高黄花补血草、抱茎风毛菊、黄花角蒿和蜀葵种子育苗的质量,前期处理时应优先选择2℃沙藏方式。  相似文献   
66.
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典型流域内不同坡面上广泛分布的人工柠条林为研究对象,利用CIRAS-I型光合仪测定其光合指标和环境因子的日变化进程,并采用通径分析法分析各环境因子对柠条净光合速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1)9:00-18:00,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及空气湿度的日变化呈先增大后减小,空气CO2浓度在小范围内呈减小态势,各因子之间存在关联性,坡向对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大于坡位。2)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柠条光合生理特征值在南坡变化活跃,东坡相对稳定,具体在不同坡向间表现为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东坡大于南坡,叶片温度、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南坡大于东坡;在不同坡位间表现为净光合速率均值在南坡,下坡>中坡>上坡;在东坡,上坡>下坡>中坡。3)南坡净光合速率的决策因子为空气温度,限制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环境变化能解释53.4%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东坡净光合速率的决策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湿度,限制因子为空气温度,环境变化能解释34.4%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在半干旱地区,水分和光照是柠条林维持生长必不可少的条件,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