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1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262篇
林业   521篇
农学   245篇
基础科学   289篇
  414篇
综合类   2331篇
农作物   281篇
水产渔业   235篇
畜牧兽医   930篇
园艺   405篇
植物保护   159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白菜镉积累基因型差异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采用87 个白菜品种, 于春夏和秋冬两生长季节在镉(Cd) 污染土壤中进行植株地上部Cd 积累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间镉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 且春夏季高于秋冬季。  相似文献   
52.
温度对杨树菇栽培性状影响的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温度环境因子对杨树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菌丝体营养生长以 2 5~ 2 7℃为最适。原基分化温度 11~ 16℃ ,子实体发育以 13~ 2 6℃最适 ,不同菌株的最适温度存在差异。通过对日平均气温与杨树菇生产周期和产量、品质的关系试验 ,温度与病害发生关系试验 ,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出了杨树菇各生理阶段的最适温度范围 ,为杨树菇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了温度环境因子的基础数据和调控依据。  相似文献   
53.
西瓜转基因抗病毒病新材料BH-1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瓜新材料BH-l,是导入了西瓜花叶病毒(WMV)外壳蛋白基因、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YMV)复制酶基因、黄瓜花叶病毒(CMV)复制酶基因的转基因新材料。经温室及大田抗病毒病鉴定表明:其抗性达中抗以上水平,是我国第1个通过转基因获得的抗病毒病西瓜新材料。  相似文献   
54.
广东省西瓜年均种植面积近年基本稳定在2.7万hm^2左右,主要产区集中在粤西和粤北地区?广州地区在20世纪70~80年代高峰时期的栽培面积曾经达到3300hm^2左右,近年来已减至600hm^2左右。主要原因是耕地面积有限,难以进行西瓜的倒茬轮作。西瓜重茬连作造成土壤病原菌基数逐年  相似文献   
55.
56.
从延边黄牛卵巢中采集未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体外受精及受精卵体外培养。结果表明 :1将卵子用 2种不同的培养液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和受精卵体外培养 ,TCM199组的卵裂率 (5 6 .3% )极显著高于 D- PBS组(33.6 % ) (P<0 .0 1) ;TCM199组的囊胚发育率和孵化率 (15 .1%、13.7% )虽高于 D- PBS组 (10 .5 %、8.7% ) ,但 2个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0 .0 5 )。2以 TCM199作为基础培养液 ,分别用含激素培养液和不含激素培养液进行成熟培养和受精卵体外培养 ,添加激素组的卵裂率、囊胚发育率及囊胚孵化率 (81.2 %、17.5 %、15 .3% )高于没有添加激素的对照组 (75 .8%、12 .1%、10 .5 % ) ,但 2个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0 .0 5 )。 3体外受精卵与单层颗粒细胞共培养组的卵裂率、囊胚发育率及囊胚孵化率 (78.0 %、11.5 %、9.9% )显著高于非共培养组 (6 8.1%、5 .4 %、3.6 % ) (P<0 .0 5 )。  相似文献   
57.
文以江苏省奶牛DHI中心对沿海地区数家规模化牛场连续7个月测定的DHI数据,对奶牛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存在数据记录缺失、经产牛繁殖效率低、肢蹄病导致的淘汰率较高和牛群乳房炎发病率高等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江苏省奶牛现代化高效养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8.
盐胁迫对菘蓝幼苗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定蓝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0,30,60,90,120和150 mmol·L-1)对菘蓝幼苗进行处理,胁迫14 d后测定了其生长指标、生物量积累、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根质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分析不同程度盐胁迫对菘蓝幼苗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对菘蓝幼苗株高和根长都有抑制作用,对根和叶的物质积累也有显著影响,并随浓度的递增呈降低的趋势;菘蓝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根系活力均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而根质膜透性、叶片脯氨酸含量则呈升高趋势;丙二醛(MDA)含量、组织自动氧化速率(RA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当NaCl浓度低于90 mmol·L-1时,菘蓝幼苗的生长没有受到盐胁迫的明显抑制,根系活力降低不明显,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保护酶活性也未显著升高,说明菘蓝幼苗对低浓度盐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59.
目的:收集甘肃不同生态区域蒙古黄芪种苗,制定种苗质量分级标准分析种苗等级与药材产量的相互关系,为黄芪规范化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甘肃省不同生态育苗区共收集35份蒙古黄芪种苗,测定各产区种苗单株鲜重、根长、根粗、芽体长、芽体个数、病斑度等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法将种苗分级。后将不同等级种苗移栽,分析种苗等级与药材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甘肃省不同生态育苗区蒙古黄芪种苗分为3个等级:一级种苗单株鲜重≥6.17 g,根长≥39.09 cm,根粗≥6.07 mm;二级种苗的单株鲜重为5.73~6.16 g,根长为31.32~39.08 cm,根粗为5.64~6.07 cm;三级种苗单株鲜重为3.27~5.72 g,根长为25.11~31.31 cm,根粗为5.02~5.63 mm。结论:黄芪产量随着种苗等级降低而减少,生产中采用一、二级种苗进行种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60.
蒙古黄芪育苗肥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试验设计,并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氮磷钾配施对蒙古黄芪种苗质量、数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黄芪种苗的质量和产量对氮水平的响应强于磷、钾水平;氮素可促进蒙古黄芪种苗根部的生物量积累,磷素对其无影响,而钾素却有抑制作用;氮素可提高蒙古黄芪种苗的产量,磷素和钾素对其影响不显著;黑垆土蒙古黄芪育苗的最佳施肥量为N 147.29 kg/hm~2,P_2O_5108.64 kg/hm~2,K2O 84.04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