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林业   2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园艺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发病的主导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我国东北地区、杨树上普遍存在的冰核活性(INA)细菌,能在温度-4℃以下产生冰核活性,主要种类为:成团泛氏菌[Pantoea agglomeransGavinietal=Erwinia herbicola]、菠萝泛氏菌[Pantoea ananas(Serrano)Mergaert et al=E.ananas]、大黄欧文氏菌[Erwinia rhapontici(Millard)Burkholder]、噬夏孢欧文氏菌[Erwinia uredovara(Pon.et al)Dye]和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ue Van Hall]。它们主要分布于感病寄主的冻枝、冻死芽、枝干肿包、溃疡瘤、病枝、真菌溃疡病斑等部位,春秋两季为活动期和侵染期,出现频率最高,占细菌分离数的50%以上,泛氏菌占优势,在病部内外均有分布,内部较多,杨树冰核活性细菌在春秋季节霜冻条件下能造成杨树冻达,并引起肿茎型细菌溃疡病,是病害发生的主导因素,研究还证明,杨树冰核活性细菌能增强真菌溃疡病菌的侵染,促进真菌溃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2.
韩树英  池玉杰  薛煜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4953-4955,4959
[目的]获得一株可降解纤维素的褐腐真菌,并且分析其产酶特性.[方法]从腐朽木材上分离出一株褐腐真菌,分析该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并且通过液体发酵培养,测定该菌株的2种纤维素酶活力.[结果]该菌株为栗黑拟层孔菌.发酵试验表明,在初始pH 6.0、CMC-Na 0.5 g/L、KH2PO40.5 g/L、CaCl2 0.5 g/L、VB1 0.5 g/L、MgCl22 mmol/L、酵母粉5.0 g/L、酒石酸铵0.5 g/L的条件下,培养5d时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内切葡聚糖苷酶(CMCCase)为21.71 U/ml,β-葡聚糖苷酶为10.69 U/nml.[结论]该试验为进一步研究褐腐真菌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机制提供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23.
对兴凯湖松健株和被松栎柱锈菌侵染的病株种根尖细胞,做显微观察及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兴凯湖松被侵染后,其细胞分裂相减少,分裂相细胞粘滞性增强。细胞核型由对照的4A变成4B,但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核型构成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4.
森林火灾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愈来愈引起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80年代以来,虽然出现了现代化林火管理,多学科、新技术(电子计算机,航天和航空技术,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等)在森林防火中亦逐渐被应用,但森林火灾并未出现锐减的趋势。相反,在中  相似文献   
25.
由松材线虫Bursaphclenchus xylophilus(Stcine et Bwhrer,1934)引起的松枯萎病,广泛蔓延在全日本的赤松(Pinus densiflora Sjeb和Iucc)黑松(p.thunbergii parl)的林分中。在日本,首次发生松枯萎病要追溯到本世纪的初期。森林昆虫学家Yano(1913)报道了九州岛的长崎松树死亡的情况,但当时对病因不清。至1930年初,在整个九州和本州的Seto Inland海沿海,受害面积逐渐蔓延。  相似文献   
26.
分析比较了几种松干和松针锈病病原菌锈孢子的酯酶同工酶谱。柱锈菌同一种群不同个体间没有差异,而种间Cronartiumribicola和C.quercuum差异明显。柱锈菌和鞘锈菌的属间差异显著大于柱锈菌所表现出来的种间差异,表明酯酶图谱可以反映松树锈菌的亲缘关系。鞘锈菌的图谱不因寄主和地理分布而异,据此认为我国东北地区的2—3针松鞘锈菌属于同一个种Coleosporiumpulsatillae。  相似文献   
27.
落叶松人工林内可燃物载量、含水率与森林燃烧性关系的研究薛煜,王会岩,张世萍(东北林业大学)(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防火办)HT5SSⅡ森林可燃物是指森林中死地被物、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等。森林可燃物是燃烧的物质基础,其载量和含水率的多少直接影...  相似文献   
28.
PoplarisakindofgrowingquicklyspecieswithhighornaInentajandappliedvaluesisusedextensiveIyintllestreetofcitiesbotanicaIgardenandfarmprotection.Thep0pIarsarealwaysfacingthethreatsofdiseasesandinsectswI1ichcanmakethemdecIineingrowingandevendie.One0ftl1eiInpor…  相似文献   
29.
作者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4个地区采集松栎柱锈菌Cronartium quercuum侵染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的越冬和当年病叶,分离、培养和鉴定其上的真菌种群。结果表明:从4个地区共分离到18个属(种)真菌,不同地区的病叶上,真菌种群分布均有所不同,优势属也不同。大兴安岭地区越冬病叶上链格孢Alternaria为优势属,当年病叶上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和毛霉属Mucor为优势属(种);兴凯湖地区越冬病叶上优势属也是链格孢,当年病叶上青霉菌Penicillium为优势属;内蒙古地区当年病叶上枝孢属Cladosporium为优势属;五大连池当年病叶上粉红单端孢为优势种。所有真菌在PDA培养基上均比在玉米粉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不同培养基上分离得到的真菌种群也存在差异。4个地区均分离到具有生防作用的粉红单端孢。  相似文献   
30.
选择6种栽培基质的野生黑木耳、地栽黑木耳、林下地栽黑木耳、棚栽黑木耳共31个黑木耳样品,分析培养基质和栽培方式对黑木耳品质的影响、黑木耳品质特性和感官评价的相关性、黑木耳质构与感官舒适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替代料基质提高了黑木耳复水率和感官得分;感官得分较高的黑木耳硬度、胶黏性、咀嚼性较低,并且与感官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可用量化不同替代料基质培养黑木耳的感官舒适度;传统栽培方式培养的黑木耳复水率高于野生黑木耳,但感官得分与品质特性相关性不高,这种结果是环境差异和人为管理措施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