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5篇
  6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以薄壳山核桃‘金华’(Carya illinoensis‘Jinhua’)青皮为试验材料,探究还田方式对薄壳山核桃青皮分解的影响,为薄壳山核桃青皮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尼龙网袋法进行原位分解试验,研究不同还田位置薄壳山核桃青皮在林下的分解过程以及养分释放规律。将取回的分解袋放置于6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量分解袋中剩余青皮的质量,计算青皮干物质残留量;青皮总有机碳含量采用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测定,氮、磷含量采用全自动间断式化学分析仪测定,钾含量采用火焰光度计测定。【结果】(1)覆土处理的青皮分解速率明显高于地表处理的青皮,干物质残留率随分解时间不断下降,地表处理的青皮在分解到第3到第6个月期间分解速率最快,覆土处理的青皮在分解到第6到第9个月期间分解最快,分别为6.49%和12.14%。分解12个月后,地表处理和覆土处理的青皮干物质残留率分别为87.09%和66.25%;薄壳山核桃青皮分解可以很好地拟合为Olson负指数模型,地表处理和覆土处理的青皮半衰期分别为53.05个月和19.74个月,分解95%所需时间分别为228.3个月和85.72个月。(2)经过12...  相似文献   
92.
林下种养对油茶林地土壤磷素形态及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种养模式对油茶林地土壤磷素含量的影响,对油茶林下养鸡、林下种草、间种花生和间种大豆4种林下种养模式下林地土壤磷素形态变化和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下油茶林地根际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显著提高0~20 cm土层中有效磷含量,其中间种大豆的效果最显著;林下养鸡和林下种草显著提高油茶林地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全磷含量,间种花生和间种大豆对其影响不显著;不同模式下Al-P和Fe-P的含量均显著高于O-P和Ca-P,其中林下种草能显著提高根际Ca-P含量。  相似文献   
93.
非公有制林业是中国林业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重点,针对具体地域,进行高产、优质和高效经营模式的探索对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在对四川省旺苍县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对该县现有不同经营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指出了制约旺苍县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因素。根据该县三个不同地区的地域特点,选择或提出新的适合这三个不同地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经营模式,以期为本地区和其他具有相似地域特点地区的林业发展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以江苏省1996-2009年耕地变化为例,利用粒子群算法(PSO)的全局搜索能力优化标准支持向量机(SVM),并结合增量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R)和逆学习算法的特征,构建粒子群算法-在线学习SVM(PSO-OSVM)耕地变化预测模型,采用该模型对江苏省耕地变化进行预测,以期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结果表明,PSO可以有效收敛SVM内部参数γ和σ达到全局最优解;PSO-OSVM模型的内外精度和总精度均高于GM(1,1)、BP神经网络模型,且优于PSO-SVM模型.说明PSO-OSVM是一种有效的耕地变化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5.
基于Web of science文献计量分析的青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青枯病研究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及其研究内容,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以“Ralstonia solanacearum”、“Pseudomonas solanacearum”为主题词,对1985—2019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进行搜索,共检索到2 987 篇相关文献,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所检索的青枯病英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美国、中国、法国和日本发文量较多,并且国家之间多有合作交流;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为该领域顶尖的研究机构,国内领先机构为南京农业大学;青枯病领域发文量较高的作者有Caitilyn Allen、Philippe Prior、Qirong Shen(沈其荣)、Stephane Genin等;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和突发性检测分析,明确当前研究热点方向为青枯菌的致病机理、根际微生物生态、植物-病原菌互作机制等。结合文献交叉引用分析推测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抗病基因与抗病品种以及全球尺度下青枯菌的遗传多样性与致病多样性的挖掘,并通过多组学进一步阐明植物-病原菌互作和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96.
[目的]以引种到湖南的30个不同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新品种为材料,筛选出适宜在湖南省发展的优良薄壳山核桃品种,为湖南省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提供良种基础.[方法]选择树龄为9~10年的薄壳山核桃,测定其产量、种子横径、种子纵径、果形指数、种壳厚度、种子百粒质量、出仁率和种仁出油率等8个指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品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0个薄壳山核桃品种单株产量、种子形态、种仁出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0个薄壳山核桃品种测产表明,其单株产量在6~25 kg/株,单株产量达20 kg/株的品种有'Wichita'Choctaw'Pawnee'Western'.薄壳山核桃品种中百粒质量最大的是'Imperial',与百粒质量最小的品种相差562.65 g.30个薄壳山核桃品种的种壳厚度在0.70~1.29 mm,平均值为1.02 mm,都容易取仁.测定分析不同品种种子横径、纵径和果形指数,发现'Tejas'和'Mahan'的种子纵径和横径最大,'Apache'Elliot'Native'Brake'的种子纵径和横径都普遍小于其他品种.'Sioux'Demas'Shawnee'Grapark'Mahan'的果形为狭长形,'Elliot'为近圆形,其余品种都为椭圆形.薄壳山核桃种子出仁率在41.41%~65.15%,出仁率最高的品种为'Pawnee'.'Kanza'Shawnee'Chichasaw'黄山1号'的出仁率较低.30个品种的种仁含油率在54.36%~67.38%,其中'Wichita'Imperial'Pawnee'金华'种仁含油率超过65%.测定30个薄壳山核桃品种油脂脂肪酸组成,发现薄壳山核桃油脂脂肪酸中油酸的含量最高,其次是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和花生酸.薄壳山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0.16%~90.24%,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占的比重最大,相对含量在60.09%~76.42%.对不同品种的14个经济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发现综合评分最高的为薄壳山核桃'Pawnee'Imperial'金华'Choctaw'.[结论]薄壳山核桃'Pawnee'Imperial'金华'Choctaw'既适合做坚果食用,又适合提取油脂,早实性好,适合在湖南进行推广应用.'Apache'Elliot'Native'虽然目前产量较低,但均能正常生长结实,可以继续观测产量、花粉量和抗病性等相关指标,以备作为授粉品种、砧木或者研究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97.
陕西省苹果轮纹病发生与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田间采集的轮纹病烂果标本镜鉴结果表明 ,陕西苹果轮纹病菌主要为轮纹菌 [B.berengeriana.de.Not.f.sp.piricola(Nose) Koganezawa et Sakuma],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梨生专化型占总菌源量 5 7.2 7% ;其次为干腐病菌 [B.berengeriana de not],贝伦格葡萄座腔菌占总菌源量 42 .73 %。树干套膜法观察田间轮纹病发生期 ,结果表明 ,田间树干发病主要集中在 4、5、6三个月。对大田分生孢子捕捉结果表明 ,田间分生孢子大量散子期集中在 5、6、7三个月 ,是病菌侵染的关键时期 ,其与降水量关系密切 ;不同药剂田间防治轮纹烂果病结果表明 ,43 %好力克悬浮剂、2 0 .67% MC444乳油等对苹果轮纹烂果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喷药最佳时期应该在花落后即开始 ,间隔 1 0~ 1 5 d喷一次 ,连喷 8~ 1 0次。  相似文献   
98.
袁军  王景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978-11979,12008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耕作方式,作为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之一的土壤深松技术近来受到越来越多地重视,深松技术也得到不断地推广和发展.该文就近年国内外涌现出来的一大批新型深松机具及深松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梳理,介绍了深松技术及其当前的发展状态,分析了当前深松机具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深松技术与深松机具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
介绍了在青海省黑泉水库利用库底水进行高白鲑鱼苗规模化培育的情况。在平均水温6.8℃、溶氧7.1 mg/L、水流量8 L/m in的条件下,用卤虫无节幼体作开口饵料,经过45d,培育规格为7~9 mm的480万尾初孵高白鲑仔鱼,平均规格15~18 mm稚鱼450万尾,培育成活率达到94%以上。该培育试验对高白鲑的引种移植和扩大示范推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玉米地套种春洋芋(马铃薯),洋芋收后套栽红苕(红薯),一般亩产玉米750~850千克,洋芋1000~1500千克,红苕1500~2000千克。一、品种选择洋芋选用川芋56、川芋4号、川芋5号。玉米选用株型紧凑的玉米,如东单60。红苕选用川薯383、南薯88。二、套种方式宽窄行种植洋芋,宽行距70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