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9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1.
    为鉴定中国梨S-RNase基因及其S基因型,根据日本梨S-RNase基因保守区设计引物,对13个中国梨品种进行基因组PCR特异扩增,并对PCR产物克隆、测序、序列分析.结果鉴定出13个S等位基因,其中11个S基因与GenBank中已知的S1, S7, S12, S15, S16, S18, S19, S22, S27, S29, S34-RNases相同,另外2个则为新的S-RNase基因,命名为S37-RNase和S38-RNase,GenBank接受号分别为DQ839238、DQ839239.13个S等位基因中,在推导氨基酸水平上,S18与S27相似性最低,为58%,S7与S27,S12与S19,S15与S37及S15与S38间相似性最高,为94%.经分析,S19为中国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等位基因,对其DNA序列进行限制性酶切位点分析,建立了一种快速、经济鉴定S19的方法,该方法无需测序而仅使用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AflⅡ对PCR产物进行酶切消化.根据分子鉴定结果,13个中国梨品种S基因型被确定为:'冰糖'(S16S19), '六棱' (S16S19), '锦香'(S34S37), '鹅酥' (S15S38), '蜜梨'(S19S29), '甜橙子'(S7S12), '大青皮'(S19S34), '秋白' (S19S34), '紫酥' (S19S34), '花长把'(S19S22), '灌阳雪梨'(S18S27), '早蜜'(S19S29),'青面'(S1S18).  相似文献   
62.
苹果枣组培脱毒与快繁技术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采用热处理与组织培养技术相结合培育苹果枣苗.能有效脱除枣疯病原MLO。对苹果枣组培脱毒与快繁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MS BA1.0mg/L KT0.5mg/L 3%蔗糖,继代培养基为MS BA1.5mg/L IBA0.5mg/L 3蔗糖,生根培养基为MS IBA1.0mg/L IAA0.5mg/L 3%蔗糖.试管苗无土移栽成活率为96%。  相似文献   
63.
【目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基本的生命活动,而温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弱的重要因子。探究锥栗幼苗在温度胁迫下的叶片结构变化和光合响应特征,为锥栗苗木培育的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两年生锥栗嫁接苗为试材,分别置于8,28,38℃的人工气候室中处理一个月,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叶片超微结构,采用指甲油法观察叶片气孔变化,使用光合仪测定其光合参数和荧光参数。【结果】结果表明,28℃处理下锥栗叶片叶肉细胞内叶绿体超微结构正常,叶绿体紧挨细胞膜排列,膜结构完整,存在淀粉粒,叶绿体长度、宽度和面积分别为4.94μm、3.15μm和13.59μm~2。8℃低温胁迫和38℃高温胁迫下,叶绿体结构均膨胀,淀粉粒增大,叶绿体面积增大。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随温度变化无显著差异,但气孔密度在38℃高温处理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548.63个/mm~2,且大多数气孔已经闭合。在所设置的温度范围内,锥栗叶片净光合速率(P_n)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28℃处理下,锥栗叶片P_n最大,达3.86μmol/(m~2·s)。在8℃和38℃处理下,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均下降,而胞间CO_2浓度(C_i)上升。与28℃处理相比,8℃低温和38℃高温处理下的初始荧光(F_o)显著升高,光化学猝灭系数(q_P)、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均下降。【结论】8℃低温和38℃高温胁迫均会对幼苗叶绿体和气孔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导致锥栗幼苗光合作用的减弱。  相似文献   
64.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锋  袁德义  张琳 《广西园艺》2009,20(2):54-56
基因芯片(DNA芯片,微阵列)是20世纪后期在杂交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个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大量的核苷酸探针以点阵列方式排列于特定的固相支持物上,与放射性或荧光标记的样品靶DNA杂交,通过激光共聚焦等技术来分析靶DNA的存在和量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原理、特点以及这项技术在果树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5.
中国白梨PbSFBB13-gamma基因的分子克隆与序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已知S基因型的中国白梨品种为试材,设计分别对应于梨SFBB-alpha,SFBB-beta和SFBB-gamma 基因的3对引物对这5个品种进行基因组PCR扩增.结果仅引物组合PSFBG-F/PSFBG-R从‘金花'(S_(13)S_(18)),‘金花四号'((S_(13)S_(18))和‘鹅梨'((S_(13)S_(34))中扩增出一约1 300 bp的条带,经回收、克隆、测序后,鉴定其为SFBB-gamma基因,命名为PbSFBB13-gamma(Pyrus bretschneideri SFBB13-gamma),GenBank登录号为EU081892.逆转录PCR结果表明PbSFBB13-gamma仅在花粉中特异表达;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不含内含子,编码区含1 191个核苷酸,编码396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与等电点分别为45.4 ku、4.63.PbSFBB13-gamma表现出典型的花粉SFB/SLF基因的基本结构特征,即1个F-box结构域及4个可变区;在推导氨基酸水平上,其与蔷薇科SFB/SLF基因的相似性为17.8%-97.7%.试验结果充分表明PbSFBB13-gamma应为花粉S基因的候选基因.选取蔷薇科34个SFB/SLF基因的全长氨基酸序列,构建进化树研究基因间的进化关系.结果表明,34个SFB/SLF基因形成2个亚科特异的类群,但不形成种特异的类群,其进化规律与蔷薇科S-RNase基因一致,即花粉SFB/SLF基因的形成也是在亚科形成之后、种形成之前.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中国白梨的自交不亲和性机制.  相似文献   
66.
段伟华  袁德义  谭晓风  廖婷  邹锋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762-3764,3774
以华硕等湖南地区10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无性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花期、花器官特征以及花粉离体培养发芽率.结果表明,10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花期都大致相遇,在生产栽培中可相互配置授粉;不同的油茶优良无性系之间的花器官特征有明显差异;在最佳培养基中,华硕、茶陵二仙343、永兴7714、茶陵南宁山茶、华金、华鑫、茶陵785、邵东天心13号、永兴7716、永兴7608发芽率分别为82.68%、72.94%、50.40%、72.86%、80.31%、86.61%、75.87%、63.98%、69.39%、60.10%.  相似文献   
67.
以亲缘关系极近的新高系梨10个品种及被视为‘新高’亲本的‘天之川’和‘今村秋’梨等为试验材料,对其基因组DNA进行了PCR-RFLP检测、DNA序列测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新高系梨10个品种即‘新高’、‘黄金’、‘水晶’、‘早生黄金’、‘早蜜新高’、‘天皇’、‘金秋’、‘晚大新高’、‘农家新高’和‘鲜黄’的S基因型分别为S3S9S3S4S3S9S3S4S3S9S3S9S3S9S3S9S3S9S3S5;‘天之川’、‘今村秋’的S基因型分别为S1S9S1S6,通过基因型判定‘今村秋’非‘新高’梨的父本。  相似文献   
68.
本文通过对襄樊市园林建设中应用宿根花卉的调查、分析、整理,系统的分析了宿根花卉的特点、园林用途、应用宿根花卉时应遵循的原则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9.
大果油茶良种‘华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硕’是从普通油茶实生林分中选育的大果高产油茶新品种,属霜降籽类型,鲜果平均单果质量68.75 g,最大单果99.20 g,鲜果出籽率45.51%,出仁率69.28%,干籽含油率41.71%,盛果期产茶油975 kg·hm-2以上,具有果实大、产量高、抗性强、高光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70.
<正>华丰梨是以新高梨为母本,丰水梨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S基因型为S3S9,既具备母本结果早、果大、耐贮藏、丰产稳产等优点,又具有父本果面光洁、果形端正、石细胞少的特点,风味、口感和外观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