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林业   39篇
农学   1篇
  8篇
综合类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森林生态系统净化大气SO2能力及吸S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湖南长株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对大气硫(S)的净化能力,分析了21个树种5个类型组合的叶的S含量,10个森林类型的吸S强度、S积累能力、S净化能力和长株潭地区森林S净化潜力。结果为:(1)不同森林类型间,上述功能指标差异显著;(2)各森林类型S净化能力变化在34.430~331.219kg/(hm2·a),S净化能力强的有柏木林、国外松林、阔叶林、四旁林,均在80.188kg/(hm2·a)以上,其余在54.015kg/(hm2·a)以下;(3)2000年长株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对大气S的净化潜力为95423.61t/a。  相似文献   
32.
利用洞庭湖水文观测站、环境监测站和实地考察资料,分析了洞庭湖湿地的TN、TP、COD、六价铬等重金属、硫化物、氰化物、氟化物和石油类等污染物的来源和数量。结果表明:每年输入湿地TN 670132.47 t、TP 41103.85 t,COD输入317849.26 t,重金属元素、有污染的无机和有机化合物输入量10156.616 t。在输入洞庭湖湿地的污染物中,有54.76%N、44.30%P、81.83%COD和95.59%重金属元素和化合物来自四水(湘、资、沅、澧4条江河)和三口(长江分洪流入的松滋、藕池和太平3口),有94%~99%的污染物是由面源污染引起的,点源污染只占1%~6%。因此,在洞庭湖湿地水污染的治理上,控制系统外水系输入比控制湿地周边更重要,控制面源污染比点源污染更重要。  相似文献   
33.
研究了“湘南丘陵防护林体系建设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目的意义 ,论述了以县为单元的防护林体系中林种、树种、林分结构优化以及防蚀保土型农林复合经营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强调了示范在提高县级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技术显示度的积极作用。在分析研究资源、环境、社会特点和防护林建设现状的基础上 ,制定了试验与示范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根据技术路线 ,布设试验示范林 ,并编制了项目分解与研究流程图。依据国内外文献和检索资料 ,从防护林的效益、林种结构、林分类型及作用、农林复合经营及其水土保持作用等方面概述了研究的动态和趋势。为防蚀保土型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及防护林配套技术研究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4.
采用线路和标准地调查,对湘西南长江、珠江流域(两江流域)支流分流山地区的维管束植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41科983属2638种,科、属、种数明显大于邻近同纬度和相近纬度地区,较大类群出现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特别是双子叶植物;②872个种子植物属分布于14个分布型27个变型中,R/T值为1.31,明显大于邻近同纬度区和相近纬度区;③有单种属59属,寡种属165属,单种属特有成分占35.59%,寡种属以14型、7型、9型、8型占优势;④珠江支流浔水区黔桂、华南植物区成分为其重要组成成分,有黔桂、华南典型成分为优势种的植物群落,沟谷分布有沟谷雨林,以板根、茎花、大型叶、复叶增多为其外貌特征,在长江支流渠水区这些黔桂、华南成分不见或少见,其群落和其外貌特征不出现;⑤分水岭牛皮界至传素山及其延伸区是通道境内华中区与黔桂区植物区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35.
洞庭湖湿地景观破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洞庭湖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特性、原因及其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①现有洲滩湿地1037块,破碎度2.00块/km^2,其中环境资源斑块面积只占32.08%;水域1337块,破碎度2.00块/km^2;②在120多年间,由一个湖泊斑块变成2374个斑块,中间经历了5个分割阶段.以近21年间的景观破碎速度最快;③被分割的321个洲滩斑块变成820块,破碎度增大了150.00%,破碎景观面积占98.5%,扁长状斑块消失,鸟足状和岛屿状斑块占总斑块数减少了6.77%和11.34%;原始资源斑块面积减少24.2%~81.56%,人工替代引进(杨树)增加100%,干扰斑块(获)增加63.70%,从而引起生物多样性变化;④杨树人侵、沟河引人、荻、芦扩张、自然资源无价的错误认识是造成天然湿地景观破碎的原因.同时,提出了洞庭湖区自然保护区的晟小面积和管理机构模式.  相似文献   
36.
香椿[Toona sinensis(A·Jnss)Roem]适应性较强,繁殖容易,生长迅速,材质优良,在我国已有2300年的栽培历史,成为用材、防护、食用和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在香椿经营中,幼树的管理非常重要,尤其是造林后头两年,往往是成败的关键。研究这一阶段的生长规律,有十分现实的意义。1982—1983年,我们进行了这项工作。研究方法 1.营造观测试验林。在洞庭湖平原选择地下水位为2.0±0.5米的平地上营造正方形观测区,植树25株,密度2×2米,种源来自湘西,自育1年生苗,苗木质量一般。  相似文献   
37.
2000年,湖南省政协牵头组织“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课题,省林业厅承担了“三峡工程运行后对洞庭湖地资源、水生生物、珍稀候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和“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用材林、防护林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两个子专题。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基本弄清了三峡工程与洞庭湖湿地、水生生物、珍稀候鸟越冬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用材林、防护林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关性。这些成果,为洞庭湖区明天的科学营林打下了基础。 三峡工程运行后对洞庭湖湿地资源、水生生物、珍稀侯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弊大于利 有利的…  相似文献   
38.
湖南林业科研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0年代末,科学的春天重返大地,林业科学研究事业也同其它领域一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科研单位与各级管理部门围绕如何实现我省林业科学技术现代化,开展了多层次、多学科的研究,解决了许多林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也储备了一些超前技术,  相似文献   
39.
2000年,湖南省政协牵头组织“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课题,省林业厅承担了“三峡工程运行后对洞庭湖湿地资源、水生生物、珍稀候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和“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用材林、防护林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两个子专题。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基本弄清了三峡工程与洞庭湖湿地、水生生物、珍稀候鸟越冬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用材林、防护林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关性。这些成果,为洞庭湖区明天的科学营林打下了基础。  三峡工程运行后对洞庭湖湿地资源、水生生物、珍稀候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弊大于利  有…  相似文献   
40.
为了掌握洞庭湖区植被类型现状、分布规律及变化特征,在对洞庭湖区植被类型分布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设计了具有洞庭湖区湿地特色的植被群落分类体系和编码,利用先进的GPS、G IS、计算机制图技术编绘了洞庭湖区第一幅数字化植被类型图,并建立了与图形数据库联动的属性数据库,为洞庭湖区的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