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林业   39篇
农学   1篇
  8篇
综合类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2000年,湖南省政协牵头组织“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课题,省林业厅承担了“三峡工程运行后对洞庭湖地资源、水生生物、珍稀候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和“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用材林、防护林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两个子专题。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基本弄清了三峡工程与洞庭湖湿地、水生生物、珍稀候鸟越冬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用材林、防护林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关性。这些成果,为洞庭湖区明天的科学营林打下了基础。 三峡工程运行后对洞庭湖湿地资源、水生生物、珍稀侯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弊大于利 有利的…  相似文献   
42.
湖南林业科研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0年代末,科学的春天重返大地,林业科学研究事业也同其它领域一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科研单位与各级管理部门围绕如何实现我省林业科学技术现代化,开展了多层次、多学科的研究,解决了许多林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也储备了一些超前技术,  相似文献   
43.
2000年,湖南省政协牵头组织“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课题,省林业厅承担了“三峡工程运行后对洞庭湖湿地资源、水生生物、珍稀候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和“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用材林、防护林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两个子专题。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基本弄清了三峡工程与洞庭湖湿地、水生生物、珍稀候鸟越冬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用材林、防护林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关性。这些成果,为洞庭湖区明天的科学营林打下了基础。  三峡工程运行后对洞庭湖湿地资源、水生生物、珍稀候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弊大于利  有…  相似文献   
44.
洞庭湖湿地天然植被生态特性及分布规律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洞庭湖湿地有野生维管束植物81科229属468种。世界广布类型占很大比重。全热带分布和温带分布处重要地位。表现出植被隐域性特点,并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烙印。草本植物占93.16%,木本占6.41%,半木质占0.43%。草本中多年生、水生、一年生分别占30.98%、31.20%和30.98%;水生植物(146)〉湿-中生植物(130)〉水-湿生植物(109)〉中生植物(48)〉湿生植物C35);植被分布规律为区域内的镶嵌分布,地势变化处的成带分布和局部地点的环状分布。  相似文献   
45.
洞庭湖湿地野生植物资源种类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洞庭湖湿地有野生植物 81科 2 2 9属 4 6 8种 ,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3种。沉水植物群落生物量为 0 .99~2 .98t/(hm2 ·a) ,浮水植物 0 .83~ 3.0 2t/(hm2 ·a) ,挺水植物 1.0~ 8.95t/(hm2 ·a) ,草甸植物 4 .82~ 13.97t/(hm2 ·a) ;野生植物中已知具经济用途的种类有 6 6科 16 1属 2 4 9种 ,主要表现为 14种用途上。野生植物的利用特性表现为植物繁殖途径上的多样性、再生性、分布集中等。目前利用现状可分为自觉、半自觉、未自觉开发利用三种类型。目前存在着过度发展荻、芦 ,盲目在低位洲上栽杨树而影响湿地保护和利用上的局限性与片面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46.
在防护专用林、防护型用材林、防护型经济林和防护型薪炭林以2∶1∶1∶1比例配置的条件下,进行长期定位研究,其结果是:(1)在1~4 a期间,红壤区和紫色土区单位面积泥沙流失量分别减少38.98%和36.05%,平均含沙量分别减少41.19%和18.43%; 4~7 a期间,两区域泥沙流失量分别减少99.86%和75.73%,平均含沙量减少97.52%和 78.00%.(2)植被恢复后的第7 a,红壤区的土壤侵蚀量已控制在允许量以内,为3.42 t·km-2a-1;紫色土土壤侵蚀量以养分流失为标准时,在允许量以内,以成土量为标准时,尚有一定距离.(3)红壤水土流失量比紫色土小,在水土流失量的减小速度上大于紫色土区.红壤较紫色土区生态恢复快.(4)降雨量在10.1 mm·d-1以上时,造林1~4 a期间,两类区域均易造成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量主要产生于25.1 mm·d-1以上的几场降雨.  相似文献   
47.
为探讨洞庭湖地区的植被景观类型分布特征,采用手持GPS测绘了洞庭湖纯湖区湿地植被景观斑块边界与属性,用分解森林资源分布图上图斑的方法转换周边丘陵低山区植被景观格局的斑块边界与属性,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景观制图要求,采用M apG is软体编绘了洞庭湖区3 965 957.201 hm2的1∶25万植被景观格局数字化图,建立了属性数据库.根据图和数据库分析,洞庭湖地区植被景观具有聚集分布特点:北中部以作物植被和湿地植被景观为主;东南部以油茶林景观为主;西南以楠竹林为主;西面以杉木林景观为主;其他植被景观呈镶嵌状分布.在植被类型景观不同分布区,斑块和底质异质互换.植被景观格局数字化图具有可视、联动、精度高、使用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48.
拟生造林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造林方法。它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去组建、维护和调控相似自然生态模式的森林系统,强调种群、森林群落和森林生态系统特性与生境的统一性及功能的多样性。坚持应用限制因子理论选用树种;生态位理论组建森林群落。景观生态学原理建造区域性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群落的发生与演替理论和岛屿生物地理理论维护与调控相似自然生态模式林。文章还论述了拟生造林产生的背景、特点与方法,并介绍了应用实例与效果。  相似文献   
49.
湖南省地处中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地形多样,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湘北一带原始人类就由采集、渔猎的游牧生活逐步过渡到以作物栽培为主。纵观全球,湖南的自然条件与世界其他国家同纬度亚热带相比,实属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但是长期以来,特别是近百年来,由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资源的特性、结构、数量、质量调查研究不够,因而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盲目  相似文献   
50.
万佛山丹霞地貌森林植物群落组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量样线、样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万佛山丹霞地貌森林植物群落的水平、垂直分布格局。描述了区域内典型森林植物群落的特征、结构;提出了植物斑块式分布和附壁藤本群落新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