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59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32篇
  25篇
综合类   172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外源水杨酸对盐胁迫下白榆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白榆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的喷施对盐胁迫下白榆生理代谢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白榆品种‘白洼一号’幼苗为材料,在0、50、100和150 mmol·L~(-1)Na Cl浓度下,喷施不同浓度SA(0、0.5、1.0、2.0 mmol·L~(-1)),处理30 d后对白榆水分生理、膜脂过氧化、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气体交换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盐胁迫下,外源SA可以显著提高白榆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并降低丙二醛含量,但对电解质渗透率影响不显著。(2)0.5和2.0 mmol·L~(-1)SA会显著提高50和100 mmol·L~(-1)Na Cl胁迫下白榆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1.0 mmol·L~(-1)SA对各盐浓度下光合色素含量改善作用均不明显。(3)2.0 mmol·L~(-1)SA的添加提高了盐胁迫下白榆光合气体交换参数,1.0 mmol·L~(-1)SA明显降低了50 mmol·L~(-1)盐浓度下白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结论]适宜浓度的SA能改善白榆的生理参数,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0.5和2.0 mmol·L~(-1)SA对盐胁迫下白榆生理参数的改善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72.
为了解生物操纵和恢复水生植被的抑藻效果,分别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作为浮游动物和大型沉水植物的代表,以小环藻(Cyclotella sp.)、小球藻(Chlorella vugaris)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作为浮游植物的代表,在温度25℃、光照度2 600-3 000 lx和光暗比14 h∶10 h的条件下,研究三种藻共培养和单一加入大型溞、金鱼藻以及同时加入大型溞和金鱼藻时各自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藻共培养时,最终铜绿微囊藻占总藻细胞数的95.9%,成为优势种;单一加入大型溞或金鱼藻时,三种藻的增长被显著抑制,特别是铜绿微囊藻,最终小球藻占优势,单一加入大型溞的抑制效果更好;同时加入大型溞和金鱼藻时,大型溞的数量增加了55.6倍,金鱼藻的质量增加了42%,三种藻提前进入衰减状态,小环藻、小球藻和铜绿微囊藻达到最大藻细胞密度时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6.02%、-5.46%、99.91%,大型浮游动物和沉水植物的联合作用能更好地控制浮游藻类的增殖。  相似文献   
73.
为明确灌水对小麦产量和营养品质的调控效应,在池栽条件下,以河南主推品种矮抗5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灌水模式对籽粒中抗氧化物含量、积累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间灌水可提高籽粒中抗氧化物含量和积累量,其中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以灌拔节水1水处理最高;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积累量则以灌拔节水+孕穗水+灌浆水3水处理最高。灌水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较不灌水处理平均提高37.5%(2012-2013年)和37.2%(2013-2014年),差异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籽粒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与土壤的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含水量相关不显著,表明较高土壤氮素含量有助于提高小麦籽粒中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含量,促进抗氧化物积累。  相似文献   
74.
为了解除黄瓜种子的休眠,缩短黄瓜种子的发芽时间,提高发芽效率.本实验选取2个品种的黄瓜种子,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3种植物激素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进行浸种,比较促进黄瓜种子发芽的最适植物激素浓度.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赤霉素(GA3)100~200 mg/L、吲哚乙酸(IAA)5 mg/L、萘乙酸(NAA)0.5 mg/L浸种既可以减少黄瓜种子的发芽时间,同时明显地增加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高浓度的赤霉素(GA3)350 mg/L、吲哚乙酸(IAA)200 mg/L、萘乙酸(NAA) 50 mg/L对种子的发芽起到抑制作用,而且对种子萌发的抑制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在相同条件下,植物激素对豫艺黑优黄瓜品种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75.
对抗性番茄材料‘Hawaii 7996’分别接种强致病力青枯菌(RsH)和中等致病力青枯菌(RsM)后,利用双向电泳技术找到了两个差异表达蛋白质--谷胱甘肽S转移酶L3和Remorin 1蛋白。在利用携带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的TRV重组病毒载体通过叶片浸润法证明VIGS体系可行后,进一步利用该技术沉默上述两个蛋白质的对应基因GST-L3Rem-1,并用半定量RT-PCR检测沉默效果。结果表明,分别沉默GST-L3Rem-1的番茄植株抗性减弱,在接种中等致病力青枯菌(RsM)后青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明显高于对照植株,说明基因GST-L3Rem-1与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76.
西瓜和甜瓜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西瓜、甜瓜组织培养中的外植体灭菌 ,玻璃化、黄化现象的控制和生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浓度 0 .5 %新洁尔灭 5min +浓度 75 %乙醇 2 0s+浓度 0 .1%HgCl2 12min处理灭菌效果最佳 ;使用改良MS培养基可有效降低瓶苗玻璃化、黄化现象的发生率 ;使用 1/ 2MS +IBA 0 .8mg/L ,结合IBA或NAA溶液浸泡 ,可促进甜瓜组培苗的生根 ,同时提高炼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77.
杏-丹参林药复合系统中丹参光合和蒸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该文以杏-丹参林药复合系统中药用植物丹参为研究对象,利用Li-COR 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其光合和蒸腾作用,其目的是探讨林药复合系统中药材的生理生态特征,为发展果药复合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杏-丹参复合系统中,杏树行中间测点的光照强度日变化规律与对照一致,都是单峰曲线,但是峰值低于对照.树行的东西冠下测点的日变化规律是对称的,前者上午出现峰值,后者下午出现峰值.树行中间、东林冠下和西林冠下日平均光照强度比对照分别减小25.6%、68.5%、62.6%;统计分析表明各测点光照强度达显著差异.②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得到丹参叶片的光饱和点约为236.4 μmol/(m2·s),光补偿点约为15.88 μmol/(m2·s),表观光量子效率为0.056 1 mol/mol.丹参叶片CO2补偿点为30 μmol/mol, CO2饱和点为800 μmol/mol,叶片的羧化效率为0.075 2,说明丹参为C3植物.③杏-丹参林药复合系统中丹参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降低,且各测定点间差异显著,日变化曲线规律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8.
李红敬  褚张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882-5883,5911
介绍了斑鱼萑又的分布、形态特征、生长、繁殖、食性等生物学特性,分析了斑鱼萑又的营养价值,提出了斑鱼萑又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和病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9.
将嫁接技术用于黄瓜和瓠瓜育苗中,可提高其抗病性和产量。本研究采用顶插接法和靠接法,结果两种嫁接方法的成活率在91.4%~95.7%,而顶插接法的嫁接速度快。黄瓜和瓠瓜嫁接苗与未嫁接苗的小区试验和栽培试验表明,黄瓜产量提高15.7%~17.8%,瓠瓜产量提高13.3%~19.0%,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0.
土地退化是中国和加拿大共同存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地威胁着两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中在介绍加拿大的土地资源管理、退化土地恢复、森林资源管理、农业环境保护和矿区复垦等政策制度和部门协调机制的基础上,列举并分析加拿大实施的退化土地防治措施、经验和成效,指出我国应借鉴加拿大在技术、政策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以提高我国西部地区土地退化防治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