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4篇
  1篇
综合类   51篇
园艺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何之龙  曾凡锁  詹亚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642-9645,9647
[目的]研究了大庆地区盐碱地绿化树种的引进及适应性.[方法]该研究选择了30个绿化树种在大庆地区进行了引种试验,并于2005 ~ 2012年进行跟踪调查.[结果]稠李、刺玫、连翘、锥花绣球等绿化树种对于大庆地区的生态适应性较差,不能作为大庆地区的抗旱耐盐的绿化树种引进.卫茅、树锦鸡、糖槭、白榆、绒毛白蜡、枸杞、榆叶梅、银中杨等绿化树种移栽成活后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及土壤条件,并能正常生长发育,可以初步确定为大庆地区的绿化树种候选树种.在重度盐碱地进一步试验,卫茅、白榆、榆叶梅和枸杞在栽植2年后的生长状况良好,可作为大庆地区重度盐碱地的耐盐绿化树种.栽植于重度盐碱地中的部分树种,如四季丁香、树锦鸡、八宝玫瑰、紫丁香出现了负增长,主要是由于这些树种在移栽成活后不能适应当地环境,大部分苗木出现了主枝死亡后从根部萌发新枝的现象,也说明了这些树种不适于栽植在重度盐碱地的环境中.[结论]通过对大庆地区抗旱、耐盐绿化品种引进技术指标和良种进行评定,引进的绿化树种中属于第Ⅰ类型——引种成功的抗旱耐盐的绿化树种有6种,属于第Ⅱ类型——较抗旱耐盐的绿化树种有11种,属于第Ⅲ类型——较难成功的绿化树种有13种.  相似文献   
72.
以产白桦酯醇的白桦悬浮细胞系为试材,利用药理学试验,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显微镜技术,探讨过氧化氢(H2O2)在拟茎点霉属真菌诱导子促进白桦酯醇积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外源H2O2降低了细胞的活力和干质量的积累量,却提高了白桦酯醇的含量.其中,1 mmol· L-1H2O2处理12 h,白桦酯醇的含量比对照增加89.45%,0.1 mmol·L-1H2O2处理24 h,白桦酯醇的含量比对照增加73.72%.真菌诱导子促进了白桦悬浮细胞中H2O2和白桦酯醇的生成,在处理24 h时,分别比对照增加391.67%和185.22%.H2O2的清除剂过氧化氢酶减弱真菌诱导子对H2O2和白桦酯醇的诱导效应.由上述结果初步推断,H2O2参与了真菌诱导子诱导白桦酯醇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73.
于1986年3月8日采回小黑杨的雌雄枝,分别进行室内水培,并定期取材固定。用酶解压片的方法对小黑杨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如下:(1)小黑杨的胚囊发育属蓼型;(2)建立了雌雄配子体发育的对应关系;(3)雌雄配子体的发育是不同步的;(4)小黑杨的胚囊发育不需授粉的外界刺激也能达到成熟。  相似文献   
74.
水曲柳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发育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石蜡切片对水曲柳孢母细胞减数分裂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观察,揭示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解剖学特征,并通过与相关类群的胚胎学特征比较探讨其系统学意义. 结果表明:水曲柳花药4室,药壁发育属双子叶型,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 子房2室,每室2个倒生胚珠,具单珠被,薄珠心. 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大孢子呈直线形排列,其中合点端的大孢子具备继续发育的功能. 蓼型胚囊. 其雄蕊先熟,散粉时,雌配子体还未发育成熟,处于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阶段. 从目前雌、雄配子体形成和发育的资料来看,木犀科的胚胎学特征与玄参目较为接近,与龙胆目系统学关系较远,并就它们的胚胎学特征的系统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5.
以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叶片愈伤组织为材料,对诱变后的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生根情况以及染色体数量变异进行了研究:经γ射线处理后,在10~30 Gy范围内愈伤组织的不定芽分化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显著降低;染色体数量变异在10~25 Gy呈上升趋势。试验确定,愈伤组织的适宜剂量为20 Gy,该剂量的愈伤组织分化率为53.2%,染色体数量变异率为80.3%。10~30Gy剂量的γ射线处理后,愈伤组织再生植株染色体数量变异率均在79.5%以上,多数产生亚二倍体变异类型。当辐射剂量超过25Gy时,再生植株基本都变成了亚二倍体,γ射线对照射后的白桦不定芽生根具有推迟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6.
为了提高白桦愈伤组织中的三萜产量,以齐墩果酸为标品,以5%香草醛-冰乙酸溶液、高氯酸为显色系统,对白桦愈伤组织中三萜含量的测定进行了评价,发现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重现性,并且显色液在5~50 min内测定吸光值较稳定;对白桦三萜的提取温度和试剂优化发现,白桦愈伤组织样品在20℃,40℃,60℃,80℃等温度下进行超声提取,其三萜含量依次为40℃(1.67 mg/g)>60℃(1.28 mg/g)>80℃(0.47 mg/g)>20℃(0.08 mg/g).在有机溶剂中,其含量依次为:苯(2.58 mg/g)>乙醚(2.04 mg/g)>.乙醇(1.67 mg/g)>氯仿(1.21 mg/g)>甲醇(0.89 mg/g)>丙酮(0.50 mg/g).因此建议,白桦愈伤组织中三萜提取的最佳温度为40℃,提取试剂为95%乙醇.  相似文献   
77.
克隆并分析绒毛白蜡NADH还原酶第二亚基(NDHB)基因片段.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NDHB氨基酸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简并引物,采用RT-PCR技术对绒毛白蜡NADH还原酶第二亚基基因进行扩增,将扩增的PCR产物与pMD18-T连接后转化至E.coli JM109感受态细胞,检测阳性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克隆的绒毛白蜡NADH还原酶第二亚基基因cDNA序列长893bp,由28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命名为FvndhB.序列比对结果表明FvndhB与参考的8个物种的NDHB在核酸水平上表现出较高的同源性,其与桑树、银白杨、按树、烟草、拟南芥、银杏、台东苏铁、日本柳杉NDHB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4.32%、83.88%、83.43%、82.86%、82.18%、78.82%、77.07%、71.23%.利用DNAMAN软件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绒毛白蜡与其他植物亲缘关系较远.成功获得了绒毛白蜡FvndhB基因片段,并对其进行了同源性分析,为进一步克隆绒毛白蜡FvndhB全长基因及分析其表达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水曲柳愈伤组织诱导及悬浮细胞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曲柳悬浮细胞培养比较困难,本研究首次获得水曲柳悬浮细胞。以水曲柳叶柄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通过2,4-D浓度的筛选,建立稳定的水曲柳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可为水曲柳悬浮细胞系遗传转化或诱变后单克隆的筛选提供材料。水曲柳愈伤组织在WPM+BA0.1mg/L+2,4,-D0.015mg/L+20g/L蔗糖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3-4代,可获得稳定的悬浮细胞系,最佳继带周期为15d。  相似文献   
79.
白桦BpGT14基因启动子克隆及表达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SiteFinding-PCR方法克隆了白桦BpGT14基因起始密码子ATG上游2 169 bp序列,并通过PLACE启动子预测工具对其进行元件分析。结果表明,该启动子片段含有启动子核心元件及多种逆境及激素响应元件,同时具有植物苯丙烷及木质素生物合成的MYB类转录因子的重要结合基序。研究选取了其中含有启动子核心元件的1 156 bp片段构建了pBpGT14∷GUS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侵染的方法将pBpGT14∷GUS报告基因瞬时转化烟草植株,鉴定该启动子在烟草中的表达活性及对非生物胁迫和激素的响应模式。对转基因烟草植株进行GUS染色,结果表明该启动子具有启动活性,且在茎段处活性较高;进一步分析非生物胁迫对烟草中GUS酶活性的影响,表明该启动子对ABA、NaCl、PEG及高温处理均有明显响应,且对于NaCl及PEG处理响应迅速。为了更好的鉴定白桦BpGT14基因启动子在白桦细胞中的启动活性及响应模式,本文构建了pBpGT14∷GFP载体并瞬时转化白桦茎段悬浮细胞,进行研究。GFP转录水平分析结果与GUS酶活性结果基本一致,但其中部分时间点仍存在差异。选取PEG处理3、6、12及24 h的转GFP基因白桦茎段悬浮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绿色荧光蛋白,以此揭示该启动子对干旱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该启动子在白桦茎段悬浮细胞中启动了GFP的表达,在处理初期(3 h),荧光效果明显;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细胞脱水明显,且在细胞壁表现高亮度荧光。   相似文献   
80.
光质、光周期对白桦愈伤组织生长和三萜质量分数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组培苗茎段为研究材料,在IS培养基上附加0.6mg/L NAA+0.8mg/L BA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观察不同光处理条件下白桦愈伤组织的生长状况及其三萜积累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一个继代生长期中,白桦愈伤组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干质量积累呈上升趋势,其干质量增长率依次为:蓝光(48.95%)>黄光(40.24%)>绿光(23.28%)>黑暗(21.14%)>红光(18.37%);全光照(36.56%)>14h光照(24.69%)>黑暗(21.14%).白桦愈伤组织的细胞活力在一个继代培养周期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愈伤组织的细胞活力在9~15d间达到最高值;白桦愈伤组织中三萜质量分数在0~9d呈上升趋势,9~18d呈下降趋势,18~21d略微回升,于第9d达到最大值.在第9d时,光处理下白桦愈伤组织中的三萜质量分数与对照(黑暗)相比的增长率依次为:蓝光(20.12%)>红光(17.03%)>黄光(9.35%)>绿光(-3.09%);14h光照(12.06%)>全光照(-3.01%).由此可见,光处理可以调节白桦愈伤组织的生长状态及其三萜等次生代谢物的积累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