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林业   28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 康福多浓可溶剂具有很强的内吸输导作用,采用树干打孔注药法防治杨树天牛成虫,具有高效、长效的特点。施药3个月后用鲜枝叶饲养天牛成虫,死亡率仍达70~80% 。康福多是注射药剂中持效期较长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纳米磁珠提取法(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改良的Li Cl沉淀法、CTAB法、TRIzol法和RNeasy Plant M ini Kit 5种方法提取感染啤酒花潜隐类病毒(Hop latent viroid,HLVd)的啤酒花叶片总RNA,结果显示Li Cl沉淀法、CTAB法和M NP法提取的RNA的质量较好,而M NP法具有提取时间短、操作简便,环境友好和批量提取的优势,适用于啤酒花潜隐类病毒RNA的快速提取。体外转录制备HLVd RNA标准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绘制标准曲线,并对其特异性、灵敏度进行评估。应用纳米磁珠提取啤酒花总RNA,结合实时荧光RT-PCR技术,建立了HLVd的快速、高效的M NP-RT-q PCR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除草剂防治云杉矮槲寄生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5种不同的常见除草剂,在云杉天然林中对云杉矮槲寄生芽进行防除试验,筛选出效果理想且无药害发生的药剂,并确定其最佳使用浓度。结果表明在寄生芽上喷施浓度为1∶100的90%乙草胺乳油防效最好,施药后3 d寄生芽开始脱落,施药14 d后对寄生芽防除率达到100%,其他几种试验药剂虽然对寄生芽也有防除作用,但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青海省云杉矮槲寄生种子雨的研究,表明青海省黄南州麦秀林场云杉矮槲寄生种子弹射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8月下旬至9月中旬,种子弹射盛期为12 d左右,最大雨强为124粒·m-2·d-1。种子弹射离种源树最大距离为15 m,大部分集中在3~7 m,且此距离下的种子雨强度占总种子雨量的70%左右,最大种子雨量集中在距种源树4~5 m的位置。不同方位的种子雨强度存在差异,可能与风向和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害虫声音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音监测作为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的害虫监测预报手段,正日益受到重视。其原理是将采集到的声音信号变成电信号,对其进行放大处理,通过电子过滤器纯化、提取出昆虫发出的声音,根据声音频率、信号脉冲值的特征值确定昆虫的种类和数量。昆虫通过2种途径发出声音,一种是其发声器自身发出的声音,另一种是其取食、运动、通讯时与外界介质摩擦产生的声音。目前对声音监测技术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不同类群昆虫发声器所发出声音的研究,包括对农产品害虫和非农产品害虫(如森林害虫、地下害虫)的研究。而对昆虫摩擦发声的研究较少,不仅因为各种噪声(传感器噪声、环境噪声、信号噪声等)的干扰,更因为这种声音极易被模拟,当同一木段内有不同种害虫同时危害时,目标昆虫摩擦发声的有用信号极易被掩蔽,难于分辨其特有的声信息。本文介绍害虫声音监测技术的研究历史及进展,包括对农产品害虫和非农产品害虫(如水果钻蛀性害虫、森林害虫、地下害虫)的研究,扼要分析不同昆虫类群的声音探测技术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中华甲虫蒲螨防治双条杉天牛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试验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利用生物天敌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 Yu and Zhang防治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Motschulsky)的技术。本试验将有虫侧柏木段(长1m, 直径10cm)绑置在柏树林中以模拟田间状况,并在4月上中旬到5月下旬,每隔10天左右释放一次天敌蒲螨。每次设置两个蒲螨释放量及一个空白量。试验结果表明两个试验量即1管螨/木段和2管螨/木段对天牛幼虫的致死率差异不显著;并就天敌蒲螨释放时间对天牛致死率的影响分析得出,北京地区利用天敌蒲螨防治双条杉天牛幼虫的最佳时间为5月上中旬,即日均气温到达20℃以上。因此在实际的防治工作中,应在温度条件适合蒲螨寻找寄主时,利用较少的天敌投放量,尽早开展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树干涂毒环防治下树转移沙棘木蠹蛾幼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研究沙棘木蠹蛾当年生幼虫的下树转移危害习性,利用该习性采取在树干上涂毒环、绑毒绳的方法控制该虫。观察发现,2005年9月1日到18日,幼虫绝大多数是在09:00-16:00间下树转移,极少数是在20:00-08:00下树;2005年9月18日以后未曾在早上和夜晚观察到下树幼虫,幼虫都是在10:00-16:00间下树。幼虫从排粪处爬出,顺着树干向下爬,到地面时继续沿着树干钻入土层,最后找到适宜的场所,停留在树根部的树皮裂缝处。用中西杀灭菊酯与金天敌长效缓释剂按1:9的比例混合配成毒剂涂干,环宽5cm,施药第5天对沙棘木蠹蛾幼虫的防治效果为100%,第30天防治效果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大斑啄木鸟与光肩星天牛的种群动态关系,于2005年6~10月对大斑啄木鸟和光肩星天牛共存的典型栖息地进行了调查.综合分析了大斑啄木鸟与光肩星天牛在种群增长的时间生态位和树木垂直、水平等方向的空间生态位上的关系.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生态位的变化,能引起大斑啄木鸟取食及生态位的相应波动.  相似文献   
19.
利用蒲螨和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幼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Pyemotes sp. and Scleroderma guani were used to control the larvae of Semanotus bifasciatus. The results as follows: (1) the suitable control time of Pyemotes sp.was from early April to early May. The reason was that in this time, the larvae of S. bifasciatus were young and not bored into xylem that was so easy to be parasitized by Pyemotes sp. With the parasitic rate 80% in average. Indoor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Pyemotes sp. had the same tropism selection to every instar for the host, but the parasitic rate was higher in low instar than other instars.(2)Using Scleroderma guani to control S. bjfasciatus, the suitable time was from mid May to mid June, the optimal ratio of host and parasite was 1∶ 1. Indoor experiment showed that Scleroderma guani had strong tropism toward middle-aged and elder larvae, the parasite linger around them and choose suitable position on hosts where they could lay eggs successfully. This behavior showed that Scleroderma guani had strict selectivity for their hosts. In experiment, the authors found a phenomenon that in one trap wood, both the Pyemotes sp. and Scleroderma guani could be found at the same time, they themselves did not affect each other and otherwise they could increase the parasitic rate for host. So, the authors suggested that in practice to control pests especially for boring pests, the Scleroderma guani and Pyemotes sp could be used at the same time.  相似文献   
20.
沙棘木蠹蛾成虫行为学特征及性诱效果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为沙棘木蠹蛾性引诱剂的开发和利用作准备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 ,就与沙棘木蠹蛾性引诱有关的几个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沙棘木蠹蛾 7月中旬进入羽化高峰期 ,1 5 :0 0— 1 8:0 0羽化量占日羽化总量的 90 % .雌蛾的求偶行为主要发生在 2 0 :0 0— 0 :0 0 .未观察到雌蛾多次交尾现象 ,偶尔可见雌蛾未交尾即产卵 .雌蛾寿命一般 2~ 7d ,平均 4d ;雄蛾寿命 3~ 8d ,平均 6d .处女雌蛾在林缘上风方向 30~ 1 0 0 0m都能诱到一定数量的雄蛾 .雌蛾的求偶行为表现出很强的时间节律 ,通过悬挂 7个处女雌蛾诱捕器连续观察发现 ,2 0 :0 0— 0 :0 0诱蛾量占日诱总量的 94 2 % ,1日龄处女雌蛾诱蛾量最多 ,随着处女雌蛾日龄的增加 ,诱蛾数量下降 .雌蛾腹部性腺体粗提物具有引诱雄蛾活力 ,交配雌蛾不再具有引诱雄蛾能力 .雌蛾的求偶暗期为 1~ 2h .沙棘木蠹蛾性诱特性符合蛾类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