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林业   7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四川桤木引种湖南生长状况及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对湖南省范围内四川桤木成林、中林、幼林调查,总结出四川桤木在湖南的生长情况及适应性:(1)种源丰产性由大到小排序为邛崃、夹江、珙县、冰川、都江、金堂、盐亭、雅安;(2)四川桤木喜爱高水肥,而不耐干旱瘠薄,易受风吹、雪压之害;(3)前期生长快,后期生长明显减慢且个体分化大,建议轮伐期不超过12年。  相似文献   
32.
北美红桤木引种的主要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美红桤木(Alnus rubua)是产于北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高大落叶乔木,中国林科院2003年底从美国首次引进。我们从2005年起首次系统研究了北美红桤木苗木主要光合特性,结果表明:①红桤木光合作用日变化呈现单峰与双峰曲线两种类型,在生长期(6月、7月、9月和10月)光合作用的日变化是双峰曲线,峰值出现时间上午09:00~11:00,下午13:00~14:00;在6月、10月,Pn下午峰值比上午峰值小,在7月、9月Pn第二个峰值比第一个峰值高;11月份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②不同月份、不同季节北美红桤木的Pn日变化呈现不同特征。以11月份Pm ax最大20.3μmol/(m2.s),9月份次之14.6μmol/(m2.s);③北美红桤木光补偿点很低,介于7.52~51μmol/(m2.s),②、③说明北美红桤木利用弱光的能力强;④北美红桤木羧化效率为0.026 9~0.048 3,以9月份的羧化效率最高,7月份的最低;其中上部叶>侧枝叶,与台湾桤木的羧化效率(0.027 0~0.046 8)接近;CO2补偿点为49.35~117.95与四川桤木接近,属C3植物。  相似文献   
33.
湖南杉木优良无性系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组织、有计划地在湖南省 2 9个县推广材积增益在 50 %以上的杉木优良无性系 3 9个。为加速推广进程 ,边研究推广 ,首次从四个方面研究出 ,使采穗圃条产量提高 3倍以上的实用技术 ;营造无性系林 51万亩。经推广造林测定 ,优良无性系材积增益与原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新增利税 4 794亿元 ;造林收益成本率达 4 4 8 2 % ,采穗圃经营净现值每亩 1159元。  相似文献   
34.
无性系林业被认为是21世纪林业的特点及进步的标志。这种通过科学选出优株,大量增殖形成无性系,并采用无性系科学组配建立生产群体的集约经营林业,可以取得单位面积最大的年生产力。应用到南方主要用材树种杉木营林上,将是一项重大的技术革新。有步骤地、扎扎实实地迅速加以推广,显然也可以在不提高造林成本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我省杉木产量。本文作者根据长期探索和实际经验进行的深刻论述,针对性很强,极富现实意义,特此郑重推荐,希望林业部门各级领导和技术人员都能一读。  相似文献   
35.
湖南省林木无性系育种重点实验室是湖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省财政厅和省林业厅装备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之一,是依靠科技进步振兴湖南经济的重大举措。该重点实验室设在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内,占地2公顷。新建一栋面积为743平方米的综合试验楼,设有:植物组织培养室、有机分析室、无机分析室、信息管理室、显微分析室、自然光照室、人工气候室等;购置与自制现代化精密仪器设备104台件;建有棚架式结构的炼苗间800平方米;建立规模繁殖圃1.7公顷。总投资200多万元。林木无性系有种是现代林木有种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性系林业的优越性和生产力已…  相似文献   
36.
湖南杉木人工林近自然经营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国人工林在19世纪,与湖南杉木人工林有相似之处,采用单一树种营造大面积人工林,造成地力消耗很大,无法实现林木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从杉木经营历史,分析了现有栽培制度下的炼山、幼林抚育、轮伐期短、林分结构单一等现状所导致的杉木人工林生产力下降、林地地力衰退。本研究引进德国森林近自然经营理念及原则改造杉木人工林,分别对杉木幼林、中林、成林进行第1代目标树经营,为第2代目标树形成创造有利条件,使林地地力得到恢复,达到可持续经营的目的,同时获得较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7.
通过调查不同树种新造林树高生长量及其林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研究其生长及对土壤营养的影响.结果为:光皮桦、四川桤木、楸树、栾树、湿地松6年生树高分别为8.2、7.7、7.4、7.0、5.3 m;不同树种造林后对土壤营养物质含量的提高有明显差异,5个树种造林后效果排序的先后次序为光皮桦、四川桤木、栾木、楸树、湿地松;新造林均表现为造林当年土壤营养含量明显下降,第2年起逐年增加,第3~5年超过造林前水平.  相似文献   
38.
在立地指数级为16的杉木林内共设置12个固定样地,经过30年系统观察,对杉木传统经营方式和大径材经营方式的经济与养分利用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30年内,传统经营方式经营1.5个轮伐期,产木材558.371 m3/hm2,收益702 156元/hm2,木材效益1 258元/m3;需要造林2次,前期成本26 182元/hm2,后期成本268 018元/hm2;经营净收益为407 956元/hm2。大径材经营方式经营1个轮伐期,木材效益达到1 786元/m3;前期、后期经营成本分别为传统经营方式的50%、76.9%,经营净收益高于传统经营方式34.3%。传统经营方式1.5个轮伐期内消耗氮、磷、钾、钙、镁总量为1 110 kg/hm2,而大径材经营方式养分消耗为传统经营方式50%,单位养分利用效益是传统经营方式的2.7倍,达到989元/kg。  相似文献   
39.
湖南省杉木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9种保留密度,3种林窗直径,2种阔叶树补植方式,对18块杉木林标准样地进行近自然改造,经过7年的跟踪调查,分析近自然经营后林分、目标树及补植阔叶树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随着保留密度的增加,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均呈下降趋势,密度为1 500株·hm-2的21年生杉木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最大,分别为16.23 cm、13.31 m、0.134 8 m3;密度为2 250株·667 m-2林分的蓄积量最大,为15.94 m3·667 m-2。密度为1 500、1 800、2 100、2 250、2 400、2 550、2 700、2 850(CK1)、3 300(CK2)株·hm-2的林分,其目标树平均单株材积相对7年前增长率分别为89.75%、84.20%、82.86%、81.73%、80.78%、78.29%、76.80%、72.73%、63.51%。林窗内补植的光皮桦和楠木与杉木混交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0.
湖南省退耕还林优化造林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湖南省林业建设总体区划,将项目区划分为洞庭湖区、湘中丘陵区、雪峰山区、南岭山区和武陵山区五个区域。把生态建设摆在第一位的前提下,根据退耕还林地域地形地貌特点,分别优化选择造林树种和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