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7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江南  谭晓风  张琳  邓靖 《园艺学报》2014,41(10):1983
根据东方梨中已鉴定的46个S基因序列和S基因的结构特点,设计了86条寡核苷酸探针并制备成S基因寡核苷酸检测芯片,采用Cy3荧光修饰引物标记被检测品种的PCR产物并与芯片杂交,以检测不同品种的S基因型。结果表明:利用芯片与华梨2号、秀玉和德胜香等已知S基因型的品种杂交,杂交信号显示与各品种已知基因型相符合。利用芯片鉴定了丽江黄酸梨等27个未知S基因型的梨品种,获得了各品种的S基因型,随机选取部分品种进行DNA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与芯片杂交结果完全一致,证明利用S基因寡核苷酸芯片鉴定梨品种S基因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2.
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0个多态性引物,对广西古蓬和浪水两个种源区的马尾松天然林5个群体共85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古蓬种源三个群体47份样品共检测到19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177个,浪水两个群体共38个样品检测到168个多态位点.对两个种源区的马尾松群体ISSR分析数据采用POPgene 3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蓬马尾松天然林群体内,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4.35%.总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278,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为0.2765;浪水种源马尾松群体内,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4.38%,总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190,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为0.3510;这表明马尾松天然林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个体闻基因多样性变异大.古蓬马尾松群体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481,浪水的为0.0363,这表明分别有95.19%和96.37%的变异存在予群体内;古蓬3个群体的基因流为9.8877,浪水两个群体的基因流为13.2643,这表明本研究分析中的种源内群体间存在比较高的近亲交配现象,因此有必要加大对马尾松天然林的保护力度,扩大天然林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03.
细叶桉ISSR-PCR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叶桉是我国近年来成功引种的耐寒桉树种类之一,但其种源关系难以区分,不利于后续新品种的培育.为给后续的分子水平上鉴定细叶桉种源关系打基础,以细叶桉叶片基因组DNA为材料.分析了能够影响细叶桉ISSR-PCR的主要参数如模板DNA、引物浓度、dNTPs、Mg2+浓度、TaqDNA聚合酶用量、退火温度等6个因素对扩增结果的影响情况,建立了适用于细叶桉ISSR-PCR的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  相似文献   
104.
油茶根系分布规律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树龄油茶为试材,运用剖面法研究根系的垂直分布、水平分布以及分析不同径阶根系的比例.结果表明:油茶根系数量在第5~15年增长迅速,第15~30年根系数量增长幅度不大;根系主要集中在0~40 cm的土层,该层根系数量占根系总数的70%~800,40~60 cm土层中根系只占20%左右,但数量随着树龄增加逐渐上升;5~10年生油茶根幅都在2m以内,15~30年生扩展到4m左右,根系主要分布于距树干基部1 m的范围内,该区域内的根系数量占根系总数的58.2%以上,但根系所占比例随着树龄的增加逐渐降低;由于水肥、地理等因素影响,南北剖面的根系数量出现明显差异,表明油茶根系具有明显趋水肥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5.
四倍体油茶的鉴定及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经济林木,与油棕(Elaeis gunieen)、油橄榄(Olea europaea)和椰子(Cocos nucifera)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还含有少量的亚麻酸等高价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起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雷治国等,2003).  相似文献   
106.
桉树工厂化育苗轻型基质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南方种苗基地附近的农林废弃物为原料配制轻型基质,按照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开展了桉树扦插育苗的试验研究,重点研究了以蔗渣、椰糠、稻壳为主要成分的轻型基质对桉树扦插苗根系生根率、生根量、主根长、Ⅱ级侧根发生值、总Ⅰ级侧根长度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成分对桉树苗木生长指标影响显著:蔗渣对苗木生根率、稻壳对Ⅱ级侧根发生值、蔗渣灰对总Ⅰ级侧根长度分别起主导作用,椰糠及其与其它基质的交互作用对生根率、生根条数等影响较大,最后筛选出2种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优良轻型基质配方,即:甘蔗渣:椰糠:稻壳:蔗渣灰为1:2:1:0或1:2:0:0.  相似文献   
107.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梨ISSR-PCR反应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梨ISSR-PCR反应体系的5因素(Taq DNA聚合酶、Mg2+、模板DNA、dNTPs、引物的浓度)在4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PCR结果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分析,建立的梨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20μL)为:Taq DNA聚合酶1.0U、M2+的浓度2.0mmol·L-1、模板DNA 10~80 ng、dNTPs 0.10mmol·L-1、引物0.3 μmol·L-1.对梨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进行了梯度退火试验,得到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5℃.  相似文献   
108.
油茶ACP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酰基载体蛋白是脂肪酸合成中的关键蛋白质,位于脂肪酸合成酶系的中央,作为脂酰基的载体将脂酰基从一个酶反应转移到另一个酶反应.以油茶近成熟种子cDNA文库和EST文库为基础,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离克隆了油茶酰基载体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结果表明:油茶酰基载体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为669bp,包含1个完整的CDS及3′UTR和5′UTR,编码141个氨基酸,该基因被命名为co-acp并提交至GeneBank,登录号是EU717697;油茶酰基载体蛋白基因的推导氨基酸序列与其它15种植物的ACP进行AlignX比较的结果表明,油茶酰基载体蛋白与油橄榄ACP的相似性最高,而且遗传距离最近;预测油茶酰基载体蛋白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没有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其等电点约为4.995.  相似文献   
109.
油茶主栽品种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高光效的油茶主栽品种,从而为油茶品种评价和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15个油茶主栽品种的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CO_2响应曲线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1)油茶品种间日变化净光合速率均值、光响应净光合速率均值、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光补偿点、光呼吸速率、羧化效率、CO_2补偿点存在差异;(2)相关性分析表明最大净光合速率与表观量子效率呈显著正相关;暗呼吸效率与表观量子效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光补偿点呈极显著正相关。光呼吸速率与羧化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羧化效率与CO_2补偿点呈显著负相关。所以,在15个油茶主栽品种中,‘华鑫’‘华金’‘赣兴48号’‘湘林210号’‘长林4号’5个品种光合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0.
大多数梨属于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果树,自然授粉结实率低、品质差。通过确定梨品种S基因型可寻找简便快速克服自交不亲和性的方法。金珠果梨是从野生砂梨中选育出来的新种质。以金珠果梨幼叶为试验材料,对其基因组DNA进行S基因特异扩增、克隆、DNA序列测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结果表明:金珠果梨S基因型为S3S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